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9月16日 · 首先,我們理解何謂「功 Work」,在物理學上,任何「力 Force」施加在物件上把它移動一定「距離 Distance」,便叫作「功 Work」。 若用跑步作例子去解釋,跑者每步著地時施「力 Force」並使自己 (體重) 向前移動。 把「功 Work」再除以完成「功 Work」過程所用的「時間 Time」,便會得到「功率 Power」,意思大概在特定時間內把施加的力轉化為產生動作的能量,其單位瓦特 Watt。 所以在應用上,假設體重、風速等條件一樣,輸出的功率愈大,所需要完成比賽的時間便愈少。 這傳統的功率概念,單車上的應用大致如此,但跑步的功率卻略有不同,它並非單純地愈高愈好。 我們除了需要計算體重外,還要留意所輸出的功率是否轉化成向前的動力上。

  2. 2019年4月11日 · Fitz > 運動 Sports > 單車 Cycling >. 使用功率進行訓練最科學和有效的方法,但這只這條「方程式」的其中一部份,作為用家的你還需要知道數字背後的含義。. 或許你會從碼表或軟件接觸到一些跟功率相關的陌生的用語。. 所以,我今天就給大家介紹 ...

  3. 2020年10月29日 · 臨界功率 (Critical Power,CP) 簡單來說是指我們在不同的時間點內能輸出並能維持的最大平均功率用以找出在訓練或比賽的計劃時段內維持平均功率在什麼範圍內最好 (Poole et al., 2016)。 它與比較常聽到的功能性閾值功率 (Functional Threshold Power,FTP) 大致上類似,FTP 是泛指1小時內所能維持的最大平均功率,所以大家可能在單車上曾經做過的1小時FTP測試,即與 CP60 (60分鐘的Critical Power) 相若。 有些專家為了區分單車和跑步的功能性閾值功率名稱,普遍會採用 rFTPw (Running Functional Threshold Power) 來縮寫跑步的 FTP。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16年9月4日 · 若是以往訓練強度較高的人,或許會無法滿足這種訓練方式,但只要能長時間進行下去,就能實際感受到身體的氧氣吸取量變大,而只要使用心率來進行,更能親眼確認到這種效果。 就具體的訓練法來說,以低強度、長時間跑步的LSD(Long SlowDistance:長距離慢跑),以及在此區內增減心跳數的法特萊克訓練法(Interval Training:間歇訓練)最適合。 不論要採取哪種方法訓練,至少都得在此區裡持續運動20分鐘。 最好每週進行1 ∼ 3 天,並加入休息時間再慢慢增加運動的時間。 增加的標準,以1 週增加10 ∼ 15% 為主。 由於此區的運動強度較低,只要習慣,很容易就能持續進行1 小時以上。

  6. 2017年10月26日 · Published by Eric Poon on 2017-10-26. 上篇文章 簡單介紹了紀律部隊入職體測訓練計畫應有的概念。 今篇將會詳細分析各部門共15項體能考核動作、練習技巧、常犯錯誤和評分標準。 1. 800米跑. 訓練重點: 速耐力,無氧與有氧能力結合. 練習建議: 首兩星期可先作緩步跑 (20-40分鐘)練習,建立基本耐力。 隨後數周,加入 間歇跑訓練 (Interval Running) ,例如 200米跑 (以800米的”中快速”步速) + 100米慢行,循環6-8次。 常犯錯誤: 前段太快 (失速) ,後勁不繼,嚴重影響成績。 平日練習間歇跑時應做好配速,考試時不要人衝我衝,專注自己的節奏。 2. 10米來回穿梭跑.

  7. 2021年9月21日 · 1. RPE (Rating of Perceived Exertion): 對於完全未接觸過科學訓練、沒有心率表或功率的朋友,可利用「運動自覺強度」。 這套訓練系統憑藉運動員自覺強度作為訓練強度的參考,在什麼工具都沒有的情況下,相信自己最直接吧!「運動自覺強度」將主觀對訓練強度作出一個量化的標準,並由弱至強分成一到十,大家可以理解成一到十成力。 2. 心率: 對科學訓練有初步認識的朋友,相信大家都聽過以公式直接計算「220減去自己年齡」,就可得出最大心率的古老方法。 對於這個方法我絕不推薦使用,而且是不準確的。 舉例一位30歲的運動員跟一位完全不做運動的同齡朋友,是否大家的最大心率都190? 答案: 肯定不!

  8. 2017年8月24日 · 最大攝氧量測試 (VO2 Max test),是國際公認衡量心肺耐力的黃金標準反映一個人身體利用氧氣的能力。 根據測試數據可評估當前體能狀況和制定合適的訓練計劃,在頂尖運動員層面一直受廣泛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