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在經濟學中,道德風險(英語:)是一個特定狀況,當一個經濟參與者不用負擔產生風險()的全部成本時,將會造成誘因,使他主動增加曝露在風險的程度
      www.wikiwand.com/zh-tw/道德风险
  1. 其他人也問了

  2. 在 經濟學 中, 道德風險 (英語: Moral Hazard )是一個特定狀況當一個經濟參與者不用負擔產生 風險 ( risk )的全部成本時,將會造成誘因,使他主動增加曝露在風險的程度 [1] 。 比如說,當某人獲得某保險公司的 保險 ,由於此時某人行為的 成本 由那個保險公司部分或全部承擔。 此時保險公司面臨着 道德風險 。 如果此人 違約 造成了損失,他自己並不承擔全部責任,而保險公司往往需要承擔大部分後果。 此時某人缺少不違約的激勵,所以只能靠他的道德自律。 他隨時可以改變行為造成保險公司的損失,而保險公司要承擔損失的風險。 在保險方面 [ 編輯]

  3. 在 經濟學 中, 道德風險 (英語: Moral Hazard )是一個特定狀況當一個經濟參與者不用負擔產生 風險 ( risk )的全部成本時將會造成誘因使他主動增加曝露在風險的程度 [1] 。 比如说,当某人获得某保险公司的 保险 ,由于此时某人行为的 成本 由那个保险公司部分或全部承担。 此时保险公司面临着 道德风险 。 如果此人 违约 造成了损失,他自己并不承担全部责任,而保险公司往往需要承担大部分后果。 此时某人缺少不违约的激励,所以只能靠他的道德自律。 他随时可以改变行为造成保险公司的损失,而保险公司要承担损失的风险。 在保險方面.

  4. 2018年12月19日 · 定義. 道德風險Moral Hazard是指參與合約的一方所面臨的對方可能改變行為而損害到本方利益的風險知多啲. 道德風險代表出發點為投資者着想的措施,有機會產生的反效果。 2008年10月港府推出存款保障計劃為全港銀行總值5.7萬億元存款作兩年全包擔保然而此舉被外界質疑當中有否含有道德風險因銀行有可能為吸引存款會以高息招徠並作出高風險的借貸影響資產質素。 針對這潛在風險,政府後來修訂銀行業條例,表明金管局觀察金融機構的存貸數據及借貸政策,若發現它們有濫用存保或備用安排,當局有權限制其業務。 個人銀行 香港存款保障委員會. 請選擇文章. 道德風險(Moral Hazard)是指參與合約的一方,所面臨的對方可能改變行為而損害到本方利益的風險。

    • 概觀
    • 基本介紹
    • 含義
    • 引進邏輯
    • 三大特徵
    • 機理分析
    • 產生原因
    • 化解措施
    • 相關實例
    • 定義

    道德風險是在信息不對稱條件下,不確定或不完全契約使得負有責任的經濟行為主體不承擔其行動的全部後果,在最大化自身效用的同時,做出不利於他人行動的現象。概念起源於海上保險,1963年美國數理經濟學家阿羅將此概念引入到經濟學中來,指出道德風險是個體行為由於受到保險的保障而發生變化的傾向。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相對於逆向選擇的事後機會主義行為,是交易的一方由於難以觀測或監督另一方的行動而導致的風險。

    •中文名:道德風險

    •外文名:Moral hazard

    •提出者:西方經濟學家

    •別名:道德危機

    道德風險(moral hazard)一詞是源於研究保險契約時提出的一個概念。簡單地說,由於機會主義行為而帶來更大風險的情形稱為道德風險。

    道德風險是從事經濟活動的人在最大限度的增進自身效用的同時作出不利於他人的行動,或者當簽約一方不完全承擔風險後果時所採取的使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為。

    道德風險是指在信息不對稱的情形下,市場交易一方參與人不能觀察另一方的行動或當觀察(監督)成本太高時,一方行為的變化導致另一方的利益受到損害。

    理論上 講道德風險是從事經濟活動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進自身效用時做出不利於他人的行動。它一般存在於下列情況:由於不確定性和不完全的、或者限制的契約使負有責 任的經濟行為者不能承擔全部損失(或利益),因而他們不承受他們的行動的全部後果。同樣地,也不享有行動的所有好處。顯而易見,這個定義包括許多不同的外部因素,可能導致不存在均衡狀態的結果,或者,均衡狀態即使存在,也是沒有效率的(Y科托威茨Y.kotouitz)。

    第一、管理與技術層面(固有、控制、檢查)的風險雖然可惡,但它影響的只是微觀層面事件,其不良後果我們已經找到了克服它的制度規範和對應措施。而道德風險對社會的影響則是一個巨觀事件,其不良後果往往會使社會信用陷入崩潰境地,它影響的是巨觀層面。而且現在還沒有找到特別有效的治理方案。因此,在審計風險中,必須引入道德風險的分析變數則更具檢驗意義。

    第二、法律本身是不完備的。如果法律是完備,即面對任何一個案件,任何一個法官甚至任何一個受過教育的 人,都能按照法律明確無誤、沒有偏差地推斷出什麼是犯法,以及對犯法執行什麼樣的懲罰,那么阻嚇這種被動式執法將是充分有效的。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因為相 對穩定的法律面對的是無數國民和日新月異的社會,難以預料將會發生的事件,也就不能準確地概括所有可能的違法行為。因此如果只有法庭來執法的話,一方面因 為不能對所有可能的違法行為做出懲罰,會出現阻嚇不足的結果;另一方面可能導致阻嚇過度,因為立法者會採取“一刀切”的方法,把某一大類的活動統統列為被禁止的行為(2001.12《財經》許成鋼作為主動執法的監督)。

    第三、由於道德是每個人發自內心的約束,它不需要人監督,成本非常低,而且道德是每時每刻都在起作用,效率非常高。因此,道德對人的約束比制度約束更為重 要,它是審計風險形成的一個重要變數因素。如果想要降低審計風險,首先應從降低道德風險著手。否則,無論設計多么完美、多么精確的審計準則、方案、程式都 會由於道德風險的作祟而無法產生應有的作用。

    第四、註冊會計師所採取的任何技術方法都要依靠職業道德作為支撐點,註冊會計師的審計質量更是專業技術和職業道德的函式(李若山2000)。審計案件中存在一些問題並非完全由於技術或程式上的失誤造成的,審計主體的日常行為和工作態度有時也會成為問題的癥結所在。因此,人們除了關注審計技術和程式的發展外,亦開始關注審計主體的自身行為以及由此產生的審計主體的道德問題。但是,傳統的審計模型無法描述由於不道德行為產生的風險,如:企業與審計主體串通舞弊,出具不恰當的審計報告;審計主體接收賄賂;審計主體為了經濟利益壓低價格有損同業等。因此,有必要在研究審計風險時引入道德風險因素。

    (1)內生性特徵;即風險雛形的形成於經濟行為者對利益與成本的內心考量和算計;(2)牽引性持征;凡風險的製造者都存在受到利益誘惑而以逐利為目的的;

    (3)損人利己特徵;即風險製造者的風險收益都是對信息劣勢一方利益的不當攫取,換言之,風險製造者(Risk——maker)與風險承擔者(Risk——taker)的不對稱存在。

    審計道德風險外溢效應的機理分析

    在近年來的中國證券市場下,銀廣廈、東方電子、麥科特、藍田股份等一批上市公司的舞弊性財務報告案被接連曝光,相關的湖北立華、深圳中天勤、華鵬、華倫等會計師事務所參與或幫助上市公司舞弊財務報告行為的披露,使會計師事務所的行業公信力面臨巨大的挑戰,可以說,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我國註冊會計師行業正面臨著有史以來最大的信任危機。要解決註冊會計師道德風險問題,就必須首先了解註冊會計師道德風險產生的客觀現實基因,據此尋找會計師事務所道德風險的約束措施。下面主要是從組織行為學的角度來分析註冊會計師和事務所道德風險產生的原因。

    從組織行為學中的一個基本公式:

    B=F(P,E)

    式中B代表人的行為,P代表個人的素質(內在需求),E代表環境。人的行為是由個人的素質(內在需求)和環境共同決定的。當人的需求未得到滿足時,會產生內 部力場的張力,而周圍環境起著導火線的作用。就註冊會計師道德風險產生的內外兩個方面來看,道德風險源於人的自利性,其條件有三;一是利益主體的不一致; 二是信息的不對稱;三是不確定性的存在。人的自利性,即是追求效用的最大化。註冊會計師是具有理性的“經濟人”,或者說他尋求的也是效用最大化或收益最大 化。註冊會計師向社會提供審計服務,要付出成本——時間、知識、精力,還要承擔一定的風險等,他必然要索取相應的收益——審計報酬,這是其賴以生存的物質 基礎,並在成本和收益對比下決定行為的方式。具體原因如下:

    1、扭曲的委託——代理關係誘發道德風險

    1、根源:自20世紀80年代,我國實行“撥改貸”以來,許多企業還沒有從財政撥款、“伸手要錢”的慣性中轉變過來,而政府因為種種原因,沒有考慮到企業法人 這個經濟實體的客觀要求,也沒有注重培育銀企之間“契約”關係、法制規則,結果只是形式上的轉變,並基金業道德風險沒有真正建立銀企之間的債務約束關係。尤其在我國轉軌 過程中,許多企業還不適應這種以“契約”為中心的規則,結果在巨大資金的需求下,企業仍然把銀行當做靠山,“企業是國家的、銀行也是國家的”,這就是企業 用來逃廢銀行債務的冠冕堂皇的理由。

    2、法制觀念淡薄。企業法人法制觀念淡薄,認為企業變相逃廢銀行債務的行為不是可恥的,反而振振有詞。 經濟規則的中心——“契約”,在他們的眼裡只是一紙空文。2001年銀廣廈事件從側面告訴我們,法制觀念淡薄已成為中國市場經濟改革前進道路上的一塊絆腳 石,亟待提高已是當務之急。

    3、經濟過剩產生的道德風險。當前,國內消費需求不振,購買力下降,企業開工不足,資源配置、生產能力相對過 剩,企業為爭奪市場份額不得不低成本傾銷,搶占市場,競爭的結果則優勝劣汰,分化加劇。而與此同時,為搶占優質客戶,出現幾家銀行同爭一家客戶的現象,一 方面使銀行的信貸風險集中增大,另一方面劣質企業告貸無門,因此逃廢銀行債務動機日漸增強,產生了滋生道德風險的溫床。

    4、日益嚴峻的金融從業環境。金融從業環境對銀行有諸多不利,翻開近幾年我國頒布的有關法規,其內容大多是針對銀行的約束。如1994年國家體制改革取消企業稅前還貸,直接影響企業還貸能力。目前國企舉步維艱,經營困難,在當地政府部門的慫恿下,部分企業全無“借債還錢”的信用觀念。

    1、 建立相關立法制度。“信,國之寶也,民之所憑也。”建立信用體系的直接結果之一就是逐漸消滅道德風險發生的空間。而信用體系的建立,一方面要建立在相應的 意識形態領域教育基礎之上,另一方面更要建立相關立法制度,從制度上嚴厲懲治、打擊道德風險犯罪,尤其是發生在金融領域的道德風險犯罪,這才是根本。可喜的是,“十五大”已把建立信用體系放在視野之內並列為當前的重要工作之一。

    2、提高銀行內部經營人員的風險意識。截至目前,我國尚未發生重大的金融風暴。20世紀末,雖然東南亞國家金融遭遇危機,但對我國經濟的破壞性並不大,因此國內金融從業人員沒有真正意識到金融風險所帶來的毀滅性。我們看到在日常經營管理中,對金融風險的利益的驅使是道德風險出現的重要原因防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這就存在著極大的潛在風險。未雨稠繆,防範道德風險首先應從提高銀行內部風險意識做起,這是 基礎。

    唐建自擔任上投摩根基金經理助理起便以其父親和第三人賬戶,先於基金建倉前便買入新疆眾和(上海交易所代碼:600888)的股票,(其父的賬戶買入近6萬股,獲利近29萬元,另一賬戶買入20多萬股,獲利120多萬)總共獲利逾150萬元。這即是民間俗稱的“老鼠倉”,也是典型的涉嫌內幕交易刑事犯罪的行為。

    新疆眾和是2006年市場有色金屬熱背景下的基金業投資寵兒。上投摩根的多隻基金持有新疆眾和,包括上投摩根雙息平衡混合型基金、阿爾法股票型基金、中國優勢基金,及要加強思想道德教育2006年9月20日成立的成長先鋒基金等。唐建在出任成長先鋒基金經理之前,正為阿爾法的基金經理助理。新疆眾和股價在2006年9月底為每股17元左右,後一路飆升,直至每股28元上下。

    2007年初,中國證監會基金部下發2007年一號文,其中要求基金公司申報員工自己和直系親屬的身份證號碼、證券賬戶,稱如果出現瞞報、不報或者用隱藏身份炒股的行為將嚴加制裁。這雖被外界解讀為是監管當局正在建立對基金經理“老鼠倉”的監控體系,但並未引起基金業內部的足夠重視。事實上,正是從此時開始,唐建等人的行為逐漸被納入了監管視野。

    2007年5月16日下午,上投摩根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聲明稱:原任上投摩根成長先鋒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基金經理唐建唐建涉嫌利用掌握的信息進行違規投資活動,未如實申報個人及家屬的投資行為,欺騙公司,嚴重違反了公司制度。2007年5月15日,公司免去唐建擔任的成長先鋒基金經理及其他一切職務,並予以辭退。

    道德風險因素是指與人的品德有關的無形的因素,即是指由於個人不誠實、不正直或不軌企圖,促使風險事故發生,以致引起社會財富損毀和人身傷亡的原因和條件。如有人對社會或他人心懷不滿,故而蓄意進行破壞活動,比如,縱火、搶劫、欺詐,造成社會財產或他人財產及生命蒙受損失。

  5. www.iwiki.hk › wiki › 道德危機道德危機 - IWIKI

    什麼是道德風險 道德風險Moral Hazard是指參與合同的一方所面臨的對方可能改變行為而損害到本方利益的風險。 比如說,當某人獲得某保險公司的保險,由於此時某人行為的成本由那個保險公司部分或全部承擔。此時保險公司面臨著道德風險。

  6. 2022年2月15日 · 道德 風險是在信息不對稱條件下, 不確定 或不完全合同使得負有 責任 的經濟行為主體不承擔其行動的全部後果,在 最大化 自身效用的同時,做出不利於他人行動的現象。 概念起源於海上 保險 ,1963年美國數理經濟學家阿羅將此概念引入到 經濟學 中來,指出 道德 風險是個體行為由於受到 保險 的保障而發生變化的 傾向 。 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相對於逆向選擇的事後 機會主義行為 ,是交易的一方由於難以觀測或監督另一方的行動而導致的風險。 [1] 中文名. 道德風險. 外文名. Moral hazard. 提出者. 西方經濟學家. 別 名. 道德危機. 概念起源. 海上保險. 釋 義. 因為 機會主義行為 而帶來更大風險的情形. 1 含義. 2 引進邏輯. 3 三大特徵. 4 機理分析.

  7. 2015年3月10日 · 道德風險是指由於事後的信息和行動不對稱委托人無法觀察到代理人的行為代理人可能做出有損委托人利益的行動而企業道德風險是由於 企業員工 和企業的業務往來客戶 (含顧客)的不道德行為,可能導致的 企業經營 效益和 企業信譽 的損失。 [ 編輯] 企業道德風險產生的根源. 易珉 (2008)認為,企業道德風險的產生原因是多方面的, 古典經濟學 、 制度經濟學 、 信息經濟學 和 契約經濟學 都給出了許多解釋,但綜合起來主要是來自主體利益的不一致性、信息的不對稱性和契約的不完全性。 我們認為其主要根源是代理人的利己性和委托人於代理人之間的 信息不對稱 性的同時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