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5年7月2日 · 1279年至元十六年崖山之役後元政府確立了在廣州地區的統治同年元政府派遣廣東招討使出使俱藍招諭印度半島和東南亞國家前來通商朝貢1286年至元二十三年),廣州始恢復市舶司的設置

    • 史前時代
    • 秦漢
    • 三國兩晉
    • 隋唐
    • 南漢國到宋元
    • 明朝
    • 清朝
    • 近代
    • 民國時期
    • 抗日戰爭時期

    廣州歷史最早可溯及距今4000餘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當時廣州一帶就有「百越人」活動。春秋戰國時期,今兩廣和越南北部地區泛稱為嶺南,當時居住在這裡的民族稱為南越(又稱南粵)。 在公元前九世紀的(約公元前887年)周朝,這裡的「百越」人和長江中游的楚國人已有來往,建有「楚庭」,這是廣州最早的名稱。 春秋末期(公元前306年),越國為楚國所滅。公元前249年,宰相公師隅帶領越國臣民南遷至廣東,建城南武,即今廣州。

    征服與獨立

    廣州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秦朝。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二十八年),秦始皇想奪取嶺南的犀角、象牙、玳瑁、珠璣等資源,第一次派兵攻打嶺南,投入五十萬兵力,僵持三年,後面粵人匿入叢林夜襲秦兵,秦兵大敗(詳見越秦戰爭)。 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秦始皇再次派任囂、趙佗卛兵,征服了嶺南,嶺南由此首次被納入中央帝國版圖,有指此是中原地區漢族對周邊非漢族人進行殖民統治的非正義戰爭。征服後秦王朝在嶺南設置了3郡,其中南海郡轄番禺、四會、博羅、龍川4縣,南海郡治和番禺縣治即今廣州市越秀區,南海郡尉任囂在番山、禺山上(今倉邊路附近)修築番禺城(史稱任囂城),這是廣州設立行政區和建城的開始。 秦末大亂,前204年,南海郡尉趙佗兼併了桂林郡和象郡,據有嶺南(今廣東、廣西大部、越南北部),建立了疆土「東西萬餘里」的南越國,定都番禺(今廣州)。是為今嶺南地區第一次建立都城。

    開闢航路

    前111年(漢武帝元鼎六年),漢朝征服南越國,設立九郡,其中南海郡治仍設在在番禺(今廣州市越秀區)。元封五年改屬交州,州治為廣信(今廣東封開)。在漢武帝征服南越後,即派使者沿百越人所開航路,拓展了橫越孟加拉灣到斯里蘭卡的航線,標誌古代海上絲綢之路開端,並令廣州成為始發港。 紀元166年(桓帝延熙9年),羅馬王安敦派出使者經番禺(廣州)進貢象牙、犀角、玳瑁,此為歐洲人第一次踏足廣州。

    公元217年(三國吳建安二十二年)交州刺史步騭重將州治遷回番禺,擴建城郭,後稱為步騭城。 226年(三國吳黃武五年),孫權分交州(治所龍編,今越南河內)7郡中的南海、蒼梧、鬱林、合浦4郡置廣州,治所番禺(今廣州市),命呂岱為刺史。這是廣州之名第一次出現,但是其範圍遠遠超過今天的廣州市,地跨今天廣東、廣西兩省,轄七郡,番禺屬於南海郡。後陸胤任交州刺史時,由於州治番禺臨海,缺少淡水而鑿甘溪引水入城北,並建水塘儲水,解決了番禺城的用水需要。 晉、南北朝沿用南海郡,番禺為郡治。這個時期,中原北部戰亂頻仍,漢人大量移入相對安定的嶺南地區,促進了廣州一帶的經濟開發。由於外國貨物從廣州港內運比交趾更為方便,兩晉南北朝的海外貿易中心由交趾轉移到廣州,廣州港的海上貿易日趨繁榮。當時輸入的商品主要有象牙、犀角、...

    航運發展

    隋唐時期的廣州仍然維持着海上貿易中心的地位。隋文帝廢南海郡,置廣州總管府。601年(仁壽元年)因避太子楊廣之諱而改廣州為「番州」。607年(大業三年)復置南海郡,屬番州。621年(唐武德四年)復置廣州,初為總管府,後改都督府。627年(唐貞觀元年),分全國為10道,其中嶺南道治所設在廣州。 唐朝時「廣州通海夷道」全程14000多公里,經過30多個國家,航線一直到紅海,成為當時世界上距離最長的遠洋航線。 自中唐以後,西部的陸路交通絲綢之路受到阻斷,「海上絲路」代而興起。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的始發港和樞紐之一,廣州的繁盛景象一度達到頂峰。自開闢從廣州到爪哇和阿拉伯的航道之後,海上商船來往十分頻繁,僅大曆年間就曾達到每年四千餘艘。在當時,主要的輸出商品皆為絲綢、陶瓷、紙、銅錢、鐵器和金銀,而輸入的商品則包括珠貝、象牙、犀角、紫檀木、蘇方木、乳香、沒藥、蘇合香等,主要供宮廷皇室使用。唐政府採取鼓勵海外貿易的政策,外商可在中國自由貿易。常年聚居在廣州的外商有十多萬人,官府特別在光塔路附近辟出「蕃坊」作外國人的指定居留地。調查史料唐代印度商人甚至以廣州作為中國的代稱。 661年(顯慶六年),在廣...

    史事

    685-688年間,宋璟擔任廣州都督期間,引導民眾用陶瓦建築圍牆,改造商舖與街市,以達致防火要求。 742年(天寶元年),廣州改為南海郡;758年(乾元元年),復稱廣州。 758年(肅宗乾元元年),廣州城被大食(阿拉伯)、波斯的商人私兵包圍,刺史韋利見到此情況就逃跑,兩國商人私兵就在廣州掠倉庫焚廬舍,然後就由海路離開。 862年(咸通三年),嶺南分東、西二道,廣州為嶺南東道治。 唐朝時期,廣州州治在南海縣,原番禺縣(今番禺區)西北,即今天廣州市中心地區。 879年(唐乾符六年),黃巢軍攻占廣州,殺害在廣州的眾多「蕃商」,據講有10到12萬阿拉伯商人被殺,廣州的海外貿易受到重創。[來源請求]

    917年(五代時期),劉龑建立南漢國,定都興王府(廣州),並廢南海縣改設咸寧、常康二縣。這是廣州在歷史上第二次建都。此時廣州的財政收入主要仍靠對外貿易。南漢國時期廣州城亦有史上城垣第三次擴建,禺山被鏟平,城池向南擴展。當時在城區東南西北各建廟宇 7 座,共28 座。同時廣州遍築離宮別院,在城西開鑿西湖(又稱仙湖,在今教育路南方劇場北側),長500餘丈,地連南宮。湖中建洲,為劉龑「聚方士習丹鼎之地」,故稱藥洲。湖中有瑰奇怪石九座,稱九曜石 (故藥洲又名九曜園)。沿湖有亭、樓、館、榭,風景甚美。 971年(開寶四年),北宋太祖趙匡胤滅南漢國,廢興王府及咸寧、常康二縣,復稱廣州,轄南海、番禺、增城、清遠、懷集、信安、新會、東莞八縣,屬嶺南道,並在廣州設立市舶司。由於中西陸路交通幾乎陷於停頓,兩宋海...

    明朝初期,一改宋、元時期的對外開放政策,實行海禁,廣州成為向大部分國家的唯一開放的通商港口,重新成為全國第一大港。1368年(明洪武元年)設廣州府,為廣東布政使司、廣州府及番禺與南海縣治。 洪武八年(1375年),廣州設衛所。弘治(西元1488—1505年)初,詔治屯田之法。廣州衛所分左右前後四衛,衛各置所。左衛三所九屯,即田步、官橋、明經、石碁、官湧、沙湧、欖山、石頭、新橋,附在番禺縣沙灣、茭塘兩巡檢司。前衛設五所十五屯,坐落東莞縣,其中大步七屯、昆城二屯、東村一屯、東向二屯、小享三屯。 明弘治元年到二年(1488-1489),增城的土豪劣紳還有官兵大肆襲擾瑤山民眾(藍田寒山),燒殺劫掠,瑤民於是推舉譚觀福(橫潭峒主)做首領,揭竿起義,聲勢震動增城、新豐、博羅、花縣等地。 廣東布政司劉大夏...

    1650年(清順治七年,南明永曆四年)11月24日,「平南王」尚可喜與靖南王耿繼茂指揮清軍(漢軍鑲藍旗),動用荷蘭炮手等攻破廣州城,隨後清朝軍隊一直至12月5日在廣州持續屠殺平民,據載死亡人數有約八千、八到十萬等說法,史稱庚寅之劫。後真修和尚僱人收拾民眾遺骸,在東郊烏龍岡,『聚而殮之,埋其餘燼』,合葬立碑。 後廣州再次成為廣東省會、廣州府及番禺與南海縣治。1680年(康熙十九年)削藩後,朝廷又加設廣州將軍一職,統領駐紮在廣州的八旗官兵,並節制廣東全省綠營兵。 1646年(清順治三年十一月初五),清軍占領中原後,南明紹武帝朱聿讁在廣州建都,這是廣州在歷史上第三次建都;同年十二月十五日,清兵攻入城內,紹武帝自縊而死(一說被殺)。 1650年(清順治七年),平南王尚可喜與靖南王耿繼茂指揮清軍的漢軍...

    1842年,《南京條約》簽訂,實施「五口通商」,廣州隨即失去了對外貿易的獨特地位,居於全國外貿中心的地位逐漸喪失。自1845年後,廣州港進出口貨物總值不斷降低,從咸豐三年開始,英國對華貿易已大部分轉向上海,廣州港在外貿上的中心地位,已為上海港所取代。香港被割讓給英國後闢為自由港,逐漸代替廣州成為貨物的集散地。此外,由於《南京條約》取消了外商只能和十三行貿易的規定,進出口貿易的實際經營權逐漸為外國在廣州的洋行所控制,廣州港的外貿自主權逐步喪失。 1854年6月10日廣東天地會首領何祿在東莞石龍墟起義,7月5日,廣東天地會首領陳開在佛山起義,自稱「紅巾軍」,號召「反清復明」。紅巾軍於7月20日率會眾10餘萬攻打廣州,圍城歷時10月。後守城清軍在香港總督支援下擊退了紅巾軍。 1855年(咸豐五年)...

    1910年2月12日,倪映典率千餘名新軍於燕塘起義,被鎮壓。1911年4月27日,黃興等人在廣州發起黃花崗起義(又稱「辛亥廣州起義」),但以失敗告終。1912年(民國元年),國民政府廢廣州府,成立廣東軍政府。 1917年7月初,孫中山抵達廣州準備另立國民政府。8月25日,約百名原北京國會議員在廣州召開「國會非常會議」,成立中華民國軍政府,選舉孫中山為大元帥,行使中華民國行政權,展開護法運動。 1. 同年有商人出資在河南岐興中約建築五和市場,當時樓上為茶肆樓下是市場,其為廣州市第一座街市,不過後因辟馬路而被拆。 後因「非常國會」倒向桂系,於1918年以七總裁代替大元帥,迫使孫中山離開廣州。同年,設立廣州市政公所。1918年10月19日,市政公所發出第一號布告,宣布將拆除全部城牆,將舊城牆基開闢...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其後至淪陷前,廣州的外貿和生產直接向北方供給軍需和日用消費,直接支援北方的抗戰,因而成為日軍重點轟炸目標之一。9月起,日軍無差別轟炸廣州不斷,財產損失、平民死傷皆無數。1938年10月14日,日軍第18師團、及川支隊、第104師團自大亞灣登陸,廣州市進入戰備狀態,市政府撤至粵北。10月20日增城會戰中,中國軍隊失利,日軍突破守軍防線,進攻從化、花縣。是日晚,第4戰區在廣增公路兩側布防,阻擊日軍。10月21日,日軍占領廣州市區。至10月29日,廣州全線失守。12月21日,日軍組織成立日佔廣東省政府。此後半年國軍與日軍於廣州市被多有爭奪戰,至「良口戰役」後陷入相持狀態。 廣州淪陷之前人口超過120萬,淪陷後減至30萬,絕大部分逃至香港,工廠亦隨之遷移。1942年香港淪陷...

  2. 到清代後廣州府管轄番禺南海增城東莞新會等轄十四縣廣州府設知府為府的最高行政長官掌一府之政令宣統三年(1911),廣東宣布獨立結束清朝封建統治成立廣東軍政府並廢除清代的府廣州府隨即撤銷

  3. 其他人也問了

  4. 2020年8月4日 · 國民政府其後於1931年制定的中華民國訓政時期約法第5條中明文規定:「中華民國國都定於南京」,將南京確立為法定首都。 1931年9月18日,日軍製造九·一八事變侵吞東北後,為進一步挑起全面侵華戰爭,陸續運兵入關。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駐守當地的29軍奮起抵抗,揭開了全民族抗戰的序幕。 北京,天津等城市相繼淪陷,1937年12月13日日軍攻占南京。 日軍南京城後,實施的有組織、有計劃、有預謀的大規模屠殺、強姦以及縱火、搶劫等 戰爭罪 行與反人類罪行。 1929年,南京湯山,蔣介石、王寵惠、胡漢民和伍朝樞(從左至右)的合影。

  5. 廣州所處的嶺南地區被東西走向的五座山嶺組成的南嶺長期阻隔於中原之外因為嶺南地區曾長期游離於中央政權的有效統治之外歷史上有很長一段時間一提起嶺南人們都對這個充滿瘴氣的蠻荒之地十分排斥

  6. 廣州也是中國 南方 最大、歷史最悠久的對外通商口岸,從3世紀30年代起成為 海上絲綢之路 的主港,唐宋時期成為中國第一大港,是世界著名的東方港市;明清時期是中國唯一的對外貿易大港,是世界上唯一2000多年長盛不衰的大港,也是 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 的舉辦地。 廣州地處 中國南部 、廣東省的東南部、 珠江三角洲 中北緣,是 西江 、 北江 、 東江 三江匯合處,瀕臨 南海 。 廣州東連 東莞市 和 惠州市 博羅 、 龍門 兩縣,西鄰 佛山市 的 三水 、 南海 和 順德 三區,北靠 清遠市 的市區和 佛岡縣 及 韶關市 的 新豐縣 ,南接 中山市 ,毗鄰 香港 、 澳門 特別行政區。

  7. 2024年5月18日 · 元朝在經濟方面仍以農業為主整體生產力向前發展尤其是邊陲地區的經濟發展最為顯著 [20] [21] ,在生產技術墾田面積糧食產量水利興修以及 棉花 廣泛種植等方面仍然取得一定進步。 過往蒙古人是游牧民族,草原時期以 畜牧 為主, 經濟 單一,無所謂土地制度。 攻滅金朝後,在 耶律楚材 勸諫下, 窩闊台汗 同意復甦農業,鼓勵漢人墾殖以期長治久安 [22] 。 元世祖 即位之後,實行了鼓勵生產、安撫流民的措施。 到元朝時,由於經濟作物 棉花 不斷推廣種植,與棉紡織品在江南一帶都比較興盛。 經濟作物商品性生產的發展,就使當時基本上自給自足的農村經濟,在某些方面滲入商品貨幣經濟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