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Image courtesy of lifeweek.com.cn

      圖片: lifeweek.com.cn

      • 国土资源部高级咨询研究中心教授岑嘉法分析说,因为唐山地震主要发生在平原地区,汶川地震主要发生在山区,次生灾害、地质灾害的种类都不太一样,汶川地震引发的破坏性比较大的崩塌、滚石加上滑坡等,比唐山地震的次生地质灾害要严重得多。 另外,因为四川水比较多,所以堰塞湖跟唐山地震相比也是不一样的。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所基础地质研究室专家安美建补充说,汶川地震的震级比唐山地震的震级稍微高一点,能量差三倍,地震波及能量越大,地震传得更远,在更远的距离内造成破坏。 另外,汶川地震的位置也非常特殊。 唐山地震 ...
  1. 主震於7月27194254秒(北京時間 7月28日03時42分54秒),座標 39.570°N 117.978°E (唐山地區 豐南縣 城西9公里、唐山市中心西南18公里), 矩震级 7.5级, 震源 深度23公里; [1] 第二次強震於7月28日10時45分35秒(北京時間 7月28日18時45分35秒),矩震级7.4级,座標 ...

  2. 2024年10月3日 · 唐山地震就是在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 分! 而对于汶川大地震,耿庆国从2005年5月开始,已用了整整3年时间紧盯着四川阿坝州的7.5级以上,乃至8级左右强震预测不放松。 此时,他是退休研究员,没有科研经费、没有实时数据,靠退休金购买 ...

  3. 四川大地震 (しせんおおじしん、しせんだいじしん)は、 中華人民共和国 中西部に位置する 四川省 アバ・チベット族チャン族自治州 汶川県 で現地時間(CST) 2008年 5月12日 14時28分(UTC 6時28分)に発生したMs8.0(Mw7.9)の 地震 である。. 中国地震 ...

  4. 2009/5/27: 我們的感想 這次的專題研習讓我學習到更多的新知識和 與人相處的技巧。我覺得很高興。 • • • • •

  5. 2008年5月17日 · “我们从三个方面可以看出两次大地震的差别,首先,唐山大地震波及14个省市自治区,这一次却波及26个省份以上;其次,汶川大地震的余震范围大 ...

  6. 2024年7月28日 · 唐山南湖·开滦旅游景区景色秀丽,已成为城市一道靓丽风景线。赵亮 摄 然而,谁会想到,这里曾是开滦煤矿采煤沉降形成的废弃塌陷区,1976年唐山地震后变成一片废墟,垃圾遍地、污水四溢。“1996年起,唐山市开始对南湖进行治理,并就地取材,利用地震废墟堆积假山,修建亭阁、水榭、码头 ...

    • 概览
    • 地震背景
    • 地震过程
    • 地震影响
    • 地震处置
    • 后世纪念
    • 抗震精神

    1976年7月28日震中位于河北省唐山市的地震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42分,一场7.8级毁灭性地震袭击唐山,顷刻间,山崩地裂,房屋倒塌,人员伤亡惨重。当时18时45分在滦县又发生了7.1级强余震,景况愈加悲惨。

    地质构造

    北华北盆地存在拉张、挤压、扭动应力场,从而形成古近系断陷、新近系坳陷和南北弧形构造带,为形成唐山大地震提供了地质条件。 •北华北盆地 北华北盆地是叠置于华北克拉通(地台)之上的第三纪大型断坳结构的盆地,是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俯冲形成的古近系断陷、新近系坳陷,即古近纪拉张、新近纪挤压及叠置了扭应力形成的第三系断坳盆地。盆地古近纪在拉张翘倾运动中形成太行山东正断层、兰聊边界正断层、沧东正断层和张扭性郯庐断裂,以及沧州、埕宁隆起和71个成油断陷、49个凸起组成北华北古近系断陷式盆地。盆地新近系在挤压地质营力作用下形成了济阳、黄骅、渤中、下辽、冀中、临清、东濮、北京八大坳陷,组成北华北新近系坳陷式盆地,叠置在古近系断陷盆地之上。 •郯庐、太行山的北东向断裂是形成拉张应力的主导地质营力 北华北盆地的郯庐断裂和太行山东断裂均为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俯冲的派生拉张断裂,自古—始新世开始,则表现为拉张运动,并导致北华北盆地大幅度沉降,形成北华北盆地第三系沉积厚度近万米的断坳盆地。 •鲁西、燕山隆起对拉张翘倾运动起阻挡作用 郯庐断裂和太行山东断裂在走滑运动过程中分别穿越鲁西隆起和燕山隆起,由于它们的阻挡作用,加大了鲁西、燕山隆起之间广大区域的拉张,形成了郯庐、太行山东走滑断裂斜交的兰考—聊城—济南—潍坊向北凸出的弧形构造带,和以唐山—丰南为弧顶的向南突出的怀柔—三河—唐山—锦州—下辽河弧形的构造带。 •新近纪的挤压应力是形成正反转构造和逆冲断层的动力

    发震机理

    1976年唐山地震震源在地壳深13千米处,属于地壳构造地震,震中位于唐山的丰南区。从地质发育史看,侏罗纪时就已显示燕辽山字型构造,而延至第三纪—第四纪,华北盆地北部边界更加突出山字型构造。 不论是古近纪拉张应力场形成的箕状断陷,还是新近纪挤压应力场形成的坳陷式沉积盆地,华北盆地北部边界弧形构造带都是存在的,说明山字型脊柱构造在第三纪至第四纪一直向南推挤,如弧形带西翼大厂断陷最北端的三河直立断层是压扭应力的产物,断陷内存在的N—Q正花状构造也是这种作用造成的。在控制大厂断陷的大兴凸起上正花状构造一直冲过第四系,更为确切的是:在昌平东南2千米处正花状构造弧顶在第四系地层内离地面只有25米深,在该剖面北部侏罗系地层逆冲到第四系地层内。在弧形带的东翼,下辽河坳陷大民屯断陷同样在新近系有正花状构造样式逆冲到第四系地层内,并且由西北向东南逆冲的边界断层逆冲到第四系地层内。 总之,这些构造样式的存在说明怀柔—三河—唐山—锦州—下辽河弧形构造带是压扭应力形成的,为第四纪仍在活动的活断层。最终由华北盆地北部布格重力异常图综合展示以承德—迁西—唐山(丰南)南北向的重力高异常脊柱构造带和以怀柔—三河—唐山—锦州—下辽河弧形构造带向南突出弧形的重力高异常带组成燕辽山字型构造。总体上脊柱向南推挤,当应力超过极限值,应力必然释放则爆发大地震。

    1976年7月28日3点42分53.8秒,在唐山发生里氏7.8级地震,地震震中在唐山市开平区越河镇 (一说路南区吉祥路一带 ),即北纬39.6度,东经118.2度,震中烈度达11度,震源深度12公里。当天18点45分又在滦县发生了7.1级地震,同年11月15日天津宁河发生了6.9级地震,主震后的余震更加加重了地震灾害。

    极震区以唐山为中心向四面延伸,约47平方公里。强震波及中国东部的广大地区,北起黑龙江的满洲里,南至河南的漯河,东临渤海湾,西抵宁夏的石嘴山,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居住的几亿人受到扰动,有感范围达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17万平方千米。

    唐山大地震共造成242769死亡,164851人重伤,7000多户家庭全家震亡,4200多名孩子成为孤儿。地形地貌、城市建筑、基础设施、工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城市功能全部瘫痪,直接经济损失达数十亿元。 唐山市老区多为老式单层民房,震后变成一片瓦砾;新市区大多是砖混结构多层建筑,几乎倒塌殆尽;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高层建筑物亦未能幸免。

    救援情况

    地震后,党中央、国务院对唐山灾区极为关怀,果断决策,当天上午10点左右,当获悉唐山大地震的准确消息后,党中央、国务院迅速进行部署,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部和抗震救灾办公室,急电全国火速救援。 7月28日上午10时,北京军区副参谋长李民率指挥机关到达唐山。12时许,北京军区副司令员肖选进、副政委万海峰、政治部副主任郑希文,河北省委第一书记刘子厚、书记马力,省军区司令员马辉,煤炭部部长肖寒乘飞机抵达唐山。下午2时,沈阳军区的指挥机关到达唐山。 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万大军,从北京、沈阳、河北等地日夜兼程赶赴灾区,抢险救人,清尸灭疫,安置灾民,在抗震救灾中立下不朽功勋。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派来了医务工作者和邮电、基建、供水、供电、矿山救护等方面的专业人员五万多人。同时,大批药物、粮食、建筑器材和生活用品源源不断运到灾区。在满目疮痍的唐山大地上展开了一场史无前例的抗震救灾斗争,描绘出一部人类与地震灾害斗争的悲壮史诗。

    震后重建

    从曾被西方媒体预言“将从地球上被抹掉”的满目疮痍,到奋翅于冀东沃野的现代化城市,唐山的沧桑巨变,镌刻着一座城市凤凰涅槃的发展奇迹,诠释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伟大力量。 14万名解放军、5万名干部和工程技术医务人员、数十万吨物资驰援唐山,10多万建筑工人参与重建……地震发生后不到半个月,由国务院派出的工作组抵达唐山,进行重建唐山的规划;震后一个月,建筑面积达20万平方米的河北1号小区开工;1979年,唐山拉开了全面重建大幕,尽管当时国家经济实力薄弱,仍为恢复建设新唐山投资43亿多元;1986年6月底,唐山复建完成,恢复建设竣工面积1800万平方米,年底全市23万户居民搬入新居,占当时总户数的98.5%。 震后第10天第一车煤产出,震后第14天发电厂并网发电,震后第20天造出了第一台机车,震后第28天炼出了第一炉钢……震后一年,工业生产全面恢复。 唐山人说,10年间,汽车拉走了一个唐山(废墟唐山),内部消化了一个唐山(简易房唐山),重新建起了一个唐山(新唐山)。1990年11月,联合国向唐山颁发“联合国人居奖”。 1978年,新唐山大规模建设拉开序幕关键时刻,邓小平同志视察唐山。在当时许多人满足“居者有其屋”的复建标准时,小平同志高瞻远瞩,提出“城市现代化”这一观点。他甚至要求连住宅建材选择、采光、空间利用率,包括居民洗澡、如厕等细节都考虑进去。如今,唐山不仅建设成为现代化的城市,还为世界树立了“抗震型城市”的标杆。市区建筑物、城市生命线工程等均具备8度设防功能,成为这个城市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保护伞”。

    纪念碑

    唐山抗震纪念碑位于唐山中心广场,建于震后十年,由4根独立的、直指苍穹的混凝土碑柱组成,犹如伸向天际的巨手,象征着人定胜天。碑柱四周,是8幅花岗岩浮雕,象征着全国四面八方的支援,讲述着唐山人民在全国支援下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事迹,是唐山市的地标。

    纪念公园

    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是世界首个以“纪念”为主题的地震遗址公园。2008年,唐山市人民政府在城市南麓的南湖以原唐山机车车辆厂铸钢车间地震遗址为依托,建设了世界上首个以“纪念”为主题的地震遗址公园。其中,中国·唐山地震博物馆总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是中国国内目前规模最大的地震主题展馆,由纪念展馆和科普展馆两个展馆组成。 地震遗址纪念公园的纪念墙由5组13面墙体组成,全长500米左右,每面墙高7.28米,前方的纪念大道宽19.76米,代表唐山大地震发生日期1976年7月28日。截至2022年7月,纪念墙铭刻的罹难同胞和在抗震救灾中捐躯的英雄共247574人。

    在唐山大地震的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伟大斗争中,唐山人民以生命、汗水、精神和智慧,为人类创造出抗震救灾、城市重建、地震科研、灾害预防、心理救助、精神再造等多方面的经验,铸就了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伟大唐山抗震精神。

    “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比钢筋水泥更坚固的,是无坚不摧的精神力量。从“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唐山抗震精神,到唐山人在全国不断“寻恩”的足迹,从唐山成为“留住雷锋的城市”,到汶川地震废墟上默默奉献的燕赵儿女,再到充满感恩情怀和团结友爱、无私奉献精神的新唐山人……在时代发展中磨砺的唐山精神穿越时空、代代相传,伴随物质重建的进程,精神重建的图景同样令人振奋。历经磨难、不忘初心;饱尝艰辛、奋发图强,这是一座英雄城市屹立不倒的精神力量,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愈挫愈奋、多难兴邦的精神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