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特別當孩子處在心智還未成熟的階段,在早期就培養好情商是格外的重要。培養好孩子的情商可以幫助孩子在未來面臨的困難做好預備。那麽我們如何培養孩子情緒管理的能力呢?帶你來看以下4個培養孩子情緒管理的重點!1.表達同理心 ,讓孩子感到他被了解

    • 辨認情緒。家長可以教導孩子認識基本的情緒,例如喜悅,恐懼,厭惡,悲傷,憤怒等,透過說故事可以向小孩描述故事角色的感受及情緒,並可以再進一步邀請孩子代入角色以分享在某種情緒下的感受是什麼。
    • 適當表達情緒。當孩子對情緒有基本的了解,就可以教導孩子如何表達情緒,透過說故事方式孩子可以投入自身的情緒到角色身上,而角色扮演的遊戲可以讓孩子在遊戲之中表達當中的丑色的感受及自身的經驗,家長可以透過詢問孩子的感受同時亦要接納孩子表達的情緒。
    • 自己調整情緒。孩子在四歲左右就可以開始學習自我控制及調整想法,家長可以先主動幫助孩子紓緩情緒,例如讓抱着自己心愛的玩偶,及小毛巾,而同時也可以教導孩子嘗試自行放鬆心情的方法,例如深呼吸,畫畫,看書本等。
    • 教導孩子常懷感恩的心。
    • 教導孩子一天結束後進行自我反思。
    • 陪伴孩子多到戶外走走。
    • 和孩子一起閱讀!
    • 嬰幼兒氣質與依附關係建立
    • 如何幫助孩子培養情緒能力
    • 現代父母的挑戰 —3C產品是敵是友?

    我們從出生的開始,就不是一張白紙,人們可以觀察到每個新生兒對於相同刺激的不同反應,因此自1950年代起,Thomas 和Chess就針對嬰幼兒氣質做了研究,並觀察分析提出氣質的九大向度。但隨著近代研究發展,科學家們發現九大氣質的向度有部分彼此重疊,因此也有人提出嬰幼兒氣質的三向度、六向度等。但每個研究的共通點便是:孩子氣質會隨著父母的教養方式與生活環境有所改變。 身為父母初步了解每個寶寶的獨特個性後,與他們互動的第一步就是:依附 (attachment)。由John Bowlby所提出,嬰幼兒為了生存,會與照顧者形成依附關係,這也是人的一生第一個建立的社會互動。而後,Mary Ainsworth研究探討依附關係不同的形式,並歸類出四種主要類型: 依附是社交發展之始,影響著孩子日後與他人社交關...

    嬰兒時期,寶寶便會觀察及參考大人對於事物的情緒反應,來調整自己的行為。例如:媽媽覺得蟑螂很噁心並表現出恐懼的情緒,寶寶看到蟑螂時就可能有相同的情緒反應,透過解讀他人情緒,就能達到趨吉避凶的效果。 因此「產生情緒」後,能夠「辨識情緒」,辨識就是父母及老師能夠幫助及引導幼兒的第一步。可參考台灣108年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中,設計活動與課程的重點: 1) 情緒覺察與辨識 -- 個人主觀的情緒感受,及分辨他人的情緒感受 2) 情緒表達 -- 使用語言或肢體動作使他人理解自身情緒,達成舒緩情緒及與他人溝通的目的 3) 情緒理解 -- 理解他人出現特定情緒的原因 4) 情緒調節 – 調適與控制情緒 除了經常進行情緒的討論,增加親子互動時間,還有些注意事項: ■ 尊重每個孩子的獨特性,調整自身對於孩子的...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 (2019) 建議父母:2歲前,完全不提供螢幕時間 ( NO screen time ),2-6歲則是每日一小時以內或更少的螢幕時間。近年來有越來越多研究顯示,過長的螢幕時間對幼兒及兒童大腦發育的損害,此篇研究除了再次證實3C產品對兒童發展的損害,更建議由父母親採取積極的方式,例如:製作「家庭成員的3C作息表」或直接控制幼兒的使用時間。 (Madigan S, Browne D, Racine N, Mori C, Tough S. Association Between Screen Time and Children’s Performance on a Developmental Screening Test. JAMA Pediatr. 2019;173(3):24...

  3. 2023年6月15日 · 教導孩子適當的情緒調節策略,例如深呼吸、放鬆練習、運動或進行興趣愛好等。讓孩子學習如何分辨和管理不同情緒的強度,以及如何在情緒高漲時冷靜下來。 4.提供情緒安全的環境: 營造一個安全、支持和包容的環境,讓孩子感到他們的情緒是被接納和尊重

  4. 2021年5月6日 · 孩子為什麼有情緒? 情緒風暴從何而來? 加拿大心理學家 K.M.Bridges 研究情緒發展發現,兒童的情緒形成,是隨著生理和認知的成熟,加上後天與重要他人學習模仿慢慢由簡單轉為複雜。 大約3個月的嬰兒,就已經能展現出愉快的情緒反應,而6個月大的嬰兒,就能表現出討厭、害怕等情緒,等到2歲半,情緒發展已經能分化出不安、羞恥、希望、羨慕等能力。 孩子的先天氣質也會影響到情緒的發展類型,就像有些孩子天生就喜歡笑臉迎人;另外,環境中重要他人的情緒反應,也是孩子學習情緒的對象,因此,家長同樣也需要注意,面對不同情境時的情緒是否合宜。 心理學家 Daniel Goleman 也針對情緒,分析出 情緒能力 (emotional competencies) 對人的重要性,並能運用在情緒管理。

  5. 2024年1月16日 · 我們該怎麼面對孩子的情緒失控? 今天媽咪愛整理了 資深幼教老師提供的實戰經驗「一個心法、五個步驟」 讓我們一起擁抱孩子內心的焦慮和挫折,一步步處理情緒! 首先,我們要先自問:「孩子的眼淚,你讀懂了嗎? 一方面因為孩子的 表達能力尚未成熟 ,一方面可能因為他的經驗是 只有哭鬧才有人回應. 所以在他需要被注意的時候,選擇了用哭鬧來表達. 但其實背後沒說清楚的沮喪、焦慮、挫折是:「 我有情緒、我有需求,希望你們注意我。 當孩子哭鬧,而我們卻無能為力時,很容易出現兩種反應:忽視,以及打壓。 也許我們能得到暫時的效果(因為沒有人理而放棄哭鬧,或者被打被罵而嚇到安靜),但其實,父母的這兩種反應對孩子傷害很大⋯⋯. 忽視,會讓孩子漸漸失去安全感。 打壓,會讓孩子自卑地否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