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侏伏翼 (学名: Pipistrellus tenuis )也称 小伏翼 、 瘦油蝠 ,一种分布于 南亚 、 东南亚 及 中国南方 [1] 等地区的 蝙蝠 ,隶属于 蝙蝠科 伏翼属 。 之前 中国大陆 资料中记录的独立物种小伏翼( Pipistrellus mimus )目前被认为是本种的一个亚种。 [2] 形态特征. 侏伏翼是一种体型很小的蝙蝠,前臂长25~31毫米,颅全长9~11毫米。 背部呈深棕色、黑褐色或黑灰色。 腹毛色较淡,毛基深棕色,毛尖略有黄色。 翼膜黑褐色。 [2] 参考文献. ^ 1.0 1.1 Srinivasulu, B., Srinivasulu, C. & Kruskop, S.V. Pipistrellus tenuis.

    • 简介
    • 保护级别

    小伏翼(学名:Pipistrellus minus)为蝙蝠科伏翼属的动物。在中国大陆,分布于贵州、云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印度。小伏翼指名亚种(学名:Pipistrellus…

    已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脊椎动物卷,评估级别为近危NT。

  2. 伏翼(学名: Pipistrellus pipistrellus )为蝙蝠科 伏翼属的动物。 广泛分布于 欧洲 , 非洲 北部,和 亚洲 南部各地,包括 台湾 以及 中国大陆 的 江西 、 陕西 、 云南 、 四川 、 新疆 等地。

  3. 小伏翼 拉丁名 Pipistrellus minus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哺乳纲 Mammalia 目 翼手目 Chiroptera 科 蝙蝠科 Vespertilionidae 资源编码 21131111113 描述 分布于云南,贵州等地的蝙蝠。有耳屏,无鼻叶,但有些种类有褶皱,尾通常被尾膜包裹。栖于建筑物顶

  4. 小伏翼 - 生命大百科. 概览. 数据. 媒体文件. 文章. 地图. 名称. Phil Myers, Museum of Zoology, University of Michigan-Ann Arbor cc-by-nc-sa-3.0. Pipistrellus tenuis (小伏翼)是 蝙蝠科 科中 蝙蝠 的一个种。 EOL有 54个属性 数据,包括: 睁眼年龄. 4 天. 成熟年龄. 113.55 天. 体型. 两侧对称. 食谱宽度. 1. 食谱包括. insects. 地理分布包括. Nepal. 地理范围(面积大小) 7367449.16 km^2. 栖息地广度. 1. 每年产仔. 3. 原生地包括. Asia. 种群规模. 20. 社会系统. 群居生活.

  5.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伏翼 ( 学名 : Pipistrellus pipistrellus )为 蝙蝠科 翼属 的动物。 广泛分布于 欧洲 , 非洲 北部,和 亚洲 南部各地,包括 台湾 以及 中国大陆 的 江西 、 陕西 、 云南 、 四川 、 新疆 等地。 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 法国 。 [2] 伏翼很,体长约3.5-4.5公分,翅膀19-25公分宽。 体毛维不同深度的棕色。 一般生活在树林或田野,但也可以生存在城市房屋顶楼或房檐。 1999年,伏翼以使用的 超声波 回音的频率差别分为两个种类。 伏翼使用频率是45 千赫 , 高音伏翼 ( Pipistrellus pygmaeus )使用频率则是55千赫左右。

  6. 伏翼 ( 學名 : Pipistrellus pipistrellus )為 蝙蝠科 伏翼屬 的動物。 廣泛分佈於 歐洲 , 非洲 北部,和 亞洲 南部各地,包括 台灣 以及 中國大陸 的 江西 、 陝西 、 雲南 、 四川 、 新疆 等地。 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 法國 。 [2] 伏翼很小,體長約3.5-4.5公分,翅膀19-25公分寬。 體毛維不同深度的棕色。 一般生活在樹林或田野,但也可以生存在城市房屋頂樓或房檐。 1999年,伏翼以使用的 超聲波 回音的頻率差別分為兩個種類。 伏翼使用頻率是45 千赫 , 高音伏翼 ( Pipistrellus pygmaeus )使用頻率則是55千赫左右。 [3] [4] 分出種類之後,研究者隨後發現這兩種蝙蝠的外形,棲所和食性也有其他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