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5月19日 · 2021/05/19. 作者/專欄. 邱彥瑜. 長照 2.0 給付新制成為點燃服務量能成長的柴火其中居家服務單位的成長幾乎毫無停滯創業夢催生許多照老闆與勞動合作社成長速度儼然一條筆直的斜率直衝入天 2017 年底的 238 家,成長至今超過 4 倍,如今已設立1,046 家(表 1)。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 然而,在急速成長的背後卻是波濤洶湧,高薪挖角、帶案投靠、削價競爭等亂流考驗著經營者掌舵的能力,而作為長照服務最大的付費者,政府也不得不回應品質把關與考核的呼聲,管制的政策工具逐漸增多。 在競爭激烈的亂流之下,居家服務單位如何穩住腳步,甚至將危機蛻變為重生的轉機?

  2. 2023年12月1日 · 1. 備餐服務、協助進食: 服務內容:依照長輩的需求、營養狀況和牙口狀況準備餐點及協助進食。 眉角:如果長輩牙口較不好,居服員會將餐食煮得較軟或打成泥、剪碎, 讓長輩容易進食。 若長輩排斥泥狀食物,則將豆類或穀物類食物打成稀狀,讓長輩直接飲用。 需要依照長輩的吞嚥能力,準備合適的餐具。 一般會建議長輩自主進食,若需要由居服員協助,則必須注意餵食的速度及進食速度。 但不管長輩是否可自行進食,居服員皆需要請長輩張口確認是否食物皆已吞嚥完畢,避免長輩因為食物留在口中而嗆到,發生危險。 2. 沐浴服務服務內容:協助長輩穿脫衣服、進行沐浴。 眉角:沐浴的過程需要注意水溫,以手臂內側測量溫度是否適中。 須注意避免水流到眼睛。

  3. 2018年6月6日 · 外籍看護是全天候待命、全方位服務;居家服務則是特定時段、支持性服務。林金立強調,在有限的社福資源、與有限的家庭預算下,使用者對於居家服務要有正確的認知:「阿美」主要提供的是案主「最需要的服務」,而非「完全滿足的服務」。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19年5月16日 · 居服員依規定每年需接受20個小時教育訓練服務類型從小孩到老人都有包括腦麻患者中風失智長期躺床管灌氣切患者躁動兒童等但是有暴力行為傾向性侵犯性騷擾危害居家服務員的行為不予服務過去先在養護機構待了一年多的小李認為機構和居家服務的型態有許多差異,「機構就是完全按照護理師的要求和步驟所有訓練包括翻身拍背餵食洗澡也都要經過護理師訓練再讓組長分配工作每天服務的案主也都不同居家就要自己獨當一面。 但他認為有經過機構的扎實訓練,再到居家會覺得比較得心應手,「因為機構訓練很扎實,護理師看你不會做,可能會要你做到會為止、還會評分,直接到居家的可能會慌掉,要多做幾年才會上手。

  6. 2023年11月22日 ·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業務總監陳曉園指出很多照顧者的壓力源頭源自於長期無休承擔照顧責任而且照顧強度需求亦偏高。 由於長期面對沉重照顧壓力,他們感到生活變得很艱難。 「社聯於2021年進行的一項研究發現,香港的照顧者平均承擔照顧工作時期長達15年! 此外,由於香港人生育意願降低,核心家庭及小家庭數量增加,令家庭結構改變,能夠擔起家庭照顧責任的人愈來愈少,所以獨老、雙老的情況也愈來愈普遍。 長時間工作後還要擔起照顧責任,壓力倍增。 在傳統觀念下,子女認為自己有責任照顧父母,或父母自覺要盡最大努力照顧殘疾子女直至終老,當照顧者面對困難或家人出現健康問題時,壓力可能使他們瀕臨崩潰。 面對着種種壓力,照顧者往往不察覺照顧責任需要分擔,好讓他們有真正喘息的空間,重新獲得能量繼續擔任好照顧者角色。

  7. 2023年12月8日 · 弱勢族群. 收藏文章 訂閱此作者. 我國65歲以上人口已超過400萬預估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高齡化迅速的社會當老人越來越多照顧者和整個社會的負擔也隨之更加沉重老老照顧獨居老人成為未來趨勢。 每個家庭的照顧難題不盡相同,但一樣的是,因為愛而努力照顧,也因為愛而對彼此的「毋甘」。 伊甸希望能成為長者以及照顧者的夥伴,透過老人照顧服務計畫的多元在地服務,陪伴他們安心、放心、快樂慢老。 看完整特別報導. 「老老照顧」家庭似乎隨著高齡化越來越多,但年長者照顧的問題,不該成為另一位長者的負擔。 「老老照顧」反映了這個社會,對長者的支持和資源分配不足。 我們期待的是,在經歷了大半輩子的努力之後,年長者應該能夠享有安穩、尊嚴和被溫柔支持的晚年生活,而不是面臨照顧其他老年人的壓力。

  8. 2021年4月12日 · 安老服務市場化——獲益最大的是誰? 香港已步入老年化社會。 政府文件中預測,到2036年,每三名港人中,就有一位為長者。 面對如此龐大的需要,政府在芸芸的建議及方案裏, 卻鍾愛並選取了把安老服務外判到市場以減輕政府的長遠的財政負擔在整個安老服務中由以往的私營院舍自負營虧日間中心等到現時的買位院舍計劃社區照顧券院舍券離院支援服務及輕度缺損計劃等皆為進一步市場化的實例。 事實上,無論醫療、教育、房屋,香港政府都傾向於以把服務推向市場,以減輕公營壓力,同時加快供應進度。 雖然名額增長了,但獲益最大的人是那些原本缺乏服務的人嗎? 非也。 即使增加了私營服務的供應,輪候時間仍愈來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