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屯門位處香港的西面及珠江口的東側,區內名山古剎林立,漁農工商俱宜,鄉鎮歷史悠來久遠。 根據唐代的史籍記載,屯門與軍事屯駐有關,歷來是中外商旅往來的樞紐及海防的據點。 二十世紀二十至三十年代中外學者已在屯門的掃管笏、龍鼓洲、青山灣一帶進行考古調查並發現不少史前遺物,香港考古學會其後曾進行多次考古調查。
      www.amo.gov.hk/tc/archaeology/recent-archaeology/tuen-mun/index.html
  1. 其他人也問了

  2. 新安縣志. 區區有志. 分享. 今天的屯門,很多人都會想到西北邊陲、遠離市區的新市鎮,尤其在西鐵(今屯馬綫)和屯赤隧道開通之前,僅靠青山公路和屯門公路出入市區,一説就覺得遠。 但您可知道,屯門是香港最早見載於史籍的地方? 屯門可説香港歷史最悠久、也是香港古代史中較為重要的地方。 屯門的所在與指稱,在不同時代也有所變化。 今次就讓我們一起回顧屯門的地名和歷史屯門鎮兵 地名由來. 屯門自始就叫屯門,其後幾歷變化,最終反璞歸真,又回到屯門的原名來。 《新唐書 ‧ 卷四十三上 ‧ 地理志》「嶺南道廣州南海郡」條下有注曰:「有府二:曰綏南,番禺;有經略軍,屯門鎮兵。

    • 「猛鬼」灣仔

      10月31日的萬聖節臨近,大眾習慣將萬聖節與靈異事物聯繫起 ...

  3. 屯門歷史悠久考古發掘證明距今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中期屯門地區的龍鼓灘等地已經有南越古族先民聚居 [4] 。 到了 兩漢時期 ,屯門已經有與製 鹽 有關的商貿活動。 南北朝 ,傳說 杯渡禪師 坐杯渡海來到 青山 修行創杯渡寺(現稱 青山禪院 )。 現今以杯渡命名的地有 杯渡路 和 杯渡輕鐵站 。 唐朝 設有 屯門軍鎮 ,屬 安南都護府 ,由邊防軍駐守,「屯門」之名亦由此而來,意為「屯兵之門」。 《 新唐書 》卷四十三「地理誌」有描述:「有府二:曰綏南、番禺;有經略軍,屯門鎮兵」此為香港地名第一次在中國文獻中出現。 五代 南漢 時設靖海都巡,於山麓上建設軍寨。 宋代 置巡檢司,負責緝捕海盜。 明代 ,建築墩台和汎房,分別派兵駐守。

  4. 屯門 (英語: Tuen Mun )(前稱 青山 ,1972年發展為新市鎮復用舊名)位於 香港 新界 西北部,是 香港十八區 之一的 屯門區 的主要區域, 屯門新市鎮 座落其中。 「屯門」或「屯門市」的範圍通常指包括北至 兆康苑 、 富泰邨 ,西至 蝴蝶灣 ,東至 三聖邨 的區域;屯門新市鎮所有 公共房屋 及主要社區設施均位於這個範圍。 不過如果根據香港政府「分區計劃大綱圖」,屯門的範圍包括西至 踏石角 ,東至 深井 、 青龍頭 附近一帶,北至 藍地 , 元朝 或之前已有 文姓 、 廖姓 、 陶姓 原居民在此居住。 名稱 [ 編輯] 「屯門」意即「屯兵之門」,也是「屯田防衛的海門」,是 中國歷史 文獻 最早出現的 香港 地名 [1] ,比「 香港 」一詞還要早數百年。

  5. 2022年4月2日 · 屯門歷史介紹. 屯門三面環山西面是青山東面是九逕山屬優良的天然避風港在南北朝的南朝宋公元420-479年劉裕為南朝宋的開國君主史稱劉宋」)已成一有名航門 [2],海外國家商船如從波斯印度和南洋來的船泊到廣州府城經商時都會選擇先停駐屯門補給經屯門水道再向北前往廣州等地 [3]。 五代十國時,南漢在屯門設市舶部門,對各國來華經商船隻抽解(意思是舊時對沿海港口進出口貿易徵收稅款),這個市舶部門便逐漸成為南漢主要稅收來源之一。 屯門體育介紹. 香港由於長期被英國統治,體育發展受其影響至深,早期的體育活動主要由西方人士組織的體育會舉辦,參與者僅限於駐港英軍、商人及外籍公務員等,華人絕少機會或渠道參與。 香港木球會於1851年成立,其後香港遊艇會及域多利遊樂會等相繼成立。

  6. 屯門的歷史與文化 . 屯門的歷史建制屯門位於新界西北部,是香港歷史中最悠久的一處地方。 遠在新石器時代,屯門一帶已有少數人口聚居。 在秦統一天下之前,屯門是百越範圍的一部份,從秦、漢到三國、東晉初年的五百多年間,屯門屬於番禺縣的管轄。 從東晉初年到中唐時期,屯門改屬寶安縣管轄。 從唐代中期到明朝中葉,屯門又轉屬東莞縣管轄。 明神宗萬曆年間 (1573 – 1620),明朝政府於東莞縣南增設新安縣,縣治設於南頭,從此時直至清末英國政府租借「新界」的三百年間,屯門歸廣州府新安縣管治。 1898年英國向清朝政府租借新界,屯門和新界其它地方一併脫離新安縣屬,改為由接港英政府管治。 1997年7月1日,香港回歸,屯門又恢復為中國領土,是香港特別行政區其中一個地方分區。

  7. 屯門位於新西北部,是香歷史最悠久的一處地方。 遠在新石器時代,屯門一帶已有少數人口聚居。 近年在龍鼓灘、湧浪及掃管笏等地出土了不少文物,歷史學者從這些出土文物,推斷屯門古代的先民可能和中國東南方的百越族同出一源。 南北朝時代(420 – 589年),劉宋文帝元嘉五年時(428年),杯渡禪師到屯門修道並在青山的一個大山巖中定居,在巖前興建杯渡庵(後稱青山古寺及青山禪院)。 屯門背靠高山,面臨大海,對外交通以海路為. 主,從唐代開始,政府設軍事要塞,屯兵留守,防衛海門,屯門之名由此亦與此有關。 五代南漢時(917-971)設靖海都巡,並在山麓建軍寨。 山上杯渡巖內的杯渡禪師石像,亦為五代時南漢時所雕刻,現仍獲保存於原地。 宋代(960-1279)置巡檢司緝捕海盜。

  8. 屯門鎮歷史探索. 按圖索驥. 魯迅說 「世界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 也就有路了。 」 同理,世界上本沒有字,但 是有人造了,用的人多了,字就流傳下來了。 相傳中國第一位造字的是黃帝時期的史官倉 頡,他被尊稱為 「造字聖人」 。 後來隨着社 會的發展,不斷有新的漢字被創造出來,只 不過有些沒有被流傳,有些卻得以廣泛應用 並傳承。 始皇自創「秦」字. 魯迅在他的小說《故鄉》裏寫道 「在深 藍的天空中掛着一輪金黃的圓月,下面是海 邊的沙地,都種着一望無際的碧綠的西瓜, 其間有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項帶銀圈,手 捏一柄鋼叉,向一匹猹盡力地刺去,那猹卻 將身一扭,反從他的胯下逃走了。 」 文中的 「猹」 (讀音為(chá))就是魯迅造出來 的字。 當時文章發表後,不少讀者問魯迅 「猹」 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