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香港繁體. 工具. 月餅 是華人、越南人、琉球人的中秋節食品. 中秋節 是 漢字文化圈 的重要傳統 節日 ,起源於中國,為每年的 農曆 八月十五 ,一般在 公曆 的9月初至10月初。 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 華人 的傳統節日。 農曆八月為 秋季 的第二個月,在中國古代稱為 仲秋 或 中秋中秋節不但位於秋三月之第二個月,日期亦在該月之十五日,這可能是取名為中秋節的原因。 中秋節又稱為 八月節 、 八月半 、 月夕 、 月節 、 十五夜 ;在 台灣 亦被稱為 秋節 ,是 漢族四大傳統節日 之一。 起源 [ 編輯] 中秋一詞最早出現於《 周禮 》,讀為仲秋,指的是農曆八月。 該段落記載在農曆八月,樂官會在晚上擊土鼓、吹《豳》詩,迎接天氣變寒 [2] 。

  2. 起源 [ 编辑] 中秋一词最早出现于《 周礼 》,读为仲秋,指的是农历八月。 该段落记载在农历八月,乐官会在晚上击土鼓、吹《豳》诗,迎接天气变寒 [2] 。 中秋用于指中秋节,则迟至唐朝 [3] ,如 刘禹锡 《奉和中书崔舍人八月十五日夜玩月二十韵》:“暮景中秋爽,阴灵既望圆”。 《 大戴礼记 》和 贾谊 《新书》记载“三代之礼,天子春朝朝日,秋暮夕月”,“朝日、夕月”即是古代天子祭拜日、月的活动 [4] 。 据《 通典 》,天子是在“ 春分 朝日, 秋分 夕月” [5] 。 虽然祭月的习俗远至周代,赏月、翫月的记载见于刘宋 [6] ,不过成书于南北朝的《 荆楚岁时记 》没有中秋习俗的记载,因此中秋节可能迟至唐朝才兴起 [3] 。

  3. 52种语言. 不转换. 工具. 月餅 是華人、越南人、琉球人的中秋節食品. 中秋節 是 漢字文化圈 的重要傳統 節日 ,起源於中國,為每年的 農曆 八月十五 ,一般在 公曆 的9月初至10月初。 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當地 華人 的傳統節日。 農曆八月為 秋季 的第二個月,在中國古代稱為 仲秋 或 中秋中秋節不但位於秋三月之第二個月,日期亦在該月之十五日,這可能是取名為中秋節的原因。 中秋節又稱為 八月節 、 八月半 、 月夕 、 月節 、 十五夜 ;在 台灣 亦被稱為 秋節 ,是 漢族四大傳統節日 之一。 起源 [ 编辑] 中秋一詞最早出現于《 周禮 》,讀為仲秋,指的是農曆八月。 該段落記載在農曆八月,樂官會在晚上擊土鼓、吹《豳》詩,迎接天氣變寒 [2] 。

  4. 2023年6月23日 ·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9年9月13日)請協助補充多方面可靠來源以改善這篇條目,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被移除。 致使用者:請搜尋一下條目的標題(來源搜尋: "中秋節" — 網頁、新聞、書籍、學術、圖像 ),以檢查網絡上是否存在該主題的更多可靠來源(判定指引)。

  5. 主要習俗有春節 拜年 、貼 春聯 ,元宵節賞 花燈 、吃 湯圓 ,清明節 掃墓 ,端午節劃 龍舟 、吃 粽子 ,中秋節賞月 月餅 ,從冬至開始 數九 ,臘八節喝 臘八粥 ,除夕吃 年夜飯 等,不同地區略有不同 [6] 。 此外還有 過年 前辦 年貨 、逛 年宵市場 ,隆重的節日慶典中掛 大紅燈籠 、 舞龍 、 舞獅 的習俗。 客家地區 有在 天穿日 吃「 煎堆 」的習俗,為感念 女媧補天 ,救助人類 [7] 。 中國少數民族 民俗也很有特色。 傣族 在 潑水節 用純淨的清水相互潑灑,祈求洗去過去一年的不順,新的一年重新出發。 藏族 慶祝 藏曆新年 會喝 青稞酒 ,去附近的寺廟。 那裡的僧侶會舉行傳統的儀式來驅逐邪惡。 在 雪頓節 期間有規模盛大的曬佛儀式和隆重熱烈的藏戲演出。

  6. 內容是投擲六粒 骰子 ,利用結果的組合來決定參與者的獎品。 傳統的獎品為大小不同的 月餅 ,專有名為「會餅」或「餅金」,相傳利用這種遊戲可以預測人未來一年內的運氣 [1] 。 在閩南 晉江 、 石獅 有些鄉鎮也流傳著的中秋節奪狀元餅的習俗其玩法與廈門規則基本相同。 在 安海 ,中秋賭餅也已成為一種商業活動和大眾遊戲 [2] 。 福建 人民出版社1985年出版的《福建風物誌》記載:在 廈門 、 漳州 、 泉州 、 金門 一帶,中秋節有「奪狀元餅」的習俗。 在台灣中部和東部地區的一些城鄉,至今還流行中秋博狀元餅的習俗。 在 金門縣 , 金城鎮 吳厝社區發展協會每年慶祝中秋社區聯歡晚會,都有博狀元餅大賽。 2005年,廈門中秋博餅列入福建省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3] 。

  7. 東亞中秋 、平埔月祭、 吉貝耍孝海祭 、 中華中秋 、. 台灣中秋節 ,又稱 八月半 、 八月節 ,中秋節為華人秋報祭祀的傳統節日之一,古代社會 春祈秋報 之風俗,由於春天耕耘,到了秋天便是 秋報 的社祭,該節日隨著漢族移民的移入而被流傳至臺灣,演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