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6月11日 · 本地醫學院培訓額度有限,引入更多合資格海外註冊醫生,多年來各界談了不知多少回,卻因既得利益和政治阻力,遲遲未見重大進展。 [PTH audio 2] 這些年來,每當提出放寬非本地培訓醫生來港,醫生業界就大肆渲染「庸醫湧港」,掩護自身利益。

  2. 2021年5月27日 · 據新修條例海外培訓的港人醫生必須在公營醫療機構醫管局/衞生署/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以特別註冊形式擔任全職醫生在取得專科醫生資格之後再工作至少5年可見即使一個新畢業的醫科生來港執業經這5年或以上服務其工作表現必須獲得僱用機構確認稱職才能成為正式註冊醫生業界因利益長期反對放寬引入海外醫生形成本港醫生不足實在令病人糟殃尤其是那些欠缺經濟條件選擇私營診治的病人他們在公立醫院苦苦等待診治無法得到及時適切治療團結香港基金年前建議放寬引入非本地培訓醫生,政府如今宣布讓海外的港人醫生回港執業,似有決心地打破固有利益。

  3. 引入海外醫生新聞學英文. 很多學生說自己英文差, 沒有生字, 寫文句子結構簡單。 語文是要每天接觸, 才能有進步啊! 建立語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沒有下過功夫, 不能一步登天。 https://bit.ly/2IYlMCz. 1. Lure 引誘/ 利誘. Hong Kong’s major professional doctors’ groups try to lure more foreign physicians to work at public hospitals. 香港專業醫生組織嘗試吸引更多海外內科醫生到公立醫院就業。 2. a par with 跟…相等的地位 / 跟…不相上下 / 等同.

    • (11)
    • 058642438647623
    • 110 lung cheung road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1年10月22日 · 一直提倡引入海外醫生的自由黨立法會議員張宇人發言時表示香港目前每1,000名人口只有2名醫生比內地和海外要少他質疑世界各地都在吸引海外專才特別是醫生不明白香港仍拒人於千里認為是少數醫生多年來阻撓引入海外醫生醫醫相衛」。 醫學界立法會議員陳沛然則表明反對稱修例是破壞本港公平和行之有效的醫生執業試制度又謂本港醫生不是擔心被搶飯碗」,而是憂慮如何維護本港醫療水平。 特區政府因應法案委員會的討論,為條例草案作出三項主要修訂。

  6. 2021年9月3日 · 這次修例其中一個關注點是政府允許引入非永久性居民的海外醫生來港執業外界擔心屆時會否讓大量中國及各地醫生無需經過執業試便可以在香港擁有執業資格或會拉低香港醫療水平醫學會會長蔡堅在電台節目指出由於中國醫生暫未有專科評估制度港人毋須擔心水平不達標的內地醫生會依循特別註冊途徑來港執業。...

  7. 2021年5月18日 · 免試引入海外醫生4個重點條件1.申請人必須是本地永久居民. 2.要有頒授獲承認醫學資格 (將制定指定院校名單),並在所在國家已註冊成為醫生。 3.在醫院管理局 / 衞生署 / 香港大學醫學院 / 中文大學醫學院 作特別註冊擔任全職醫生取得專科資格前後都可回來,在上述公營至少工作5年(有專科資格),而未有專科資格要多於5年。 4. 有關海外醫生通過在職評核,服務稱職、令人滿意。 港府計劃修改法例,免試引入海外醫生,以增加本港醫生人手供應。 (歐嘉樂攝/資料圖片) 最長須服務公營醫療機構11年 最短綑綁5年. 陳肇始稱,專業資格上處3個不同階段的醫生都可獲接納申請。

  8. 本資料摘要先簡述全球先進地方招聘海外受訓醫生的趨勢,繼而討論香港公營醫療界別的醫生短缺近況和現行引入海外受訓醫生的政策,最後綜述兩個選定地方引入海外受訓醫生的政策和成效,並附上摘要列表,以便參考( 附錄)。 2018 年底,香港共有14 651 名註冊醫生,當中54% 和46%分別在私營和公營醫療界別工作。 本港的整體醫生人數雖然在2000 年至2018年間增加45% ,但仍落後於65 歲及以上長者人口74% 的增幅。 請參閱Yuen (2014)。 香港人均醫生比例在2008 年至2018 年間雖有改善,由每1 000名人口. 1.8 名醫生增至2.0 名,但仍落後於南韓(2.3 名) 、新加坡(2.4 名) 、日本(2.4 名) 及澳洲(3.7 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