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張春橋 (1917年-2005年4月) ,男,漢族,山東鉅野人 ,江青反革命集團的主犯 。 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 被選為中共九、十屆中央委員、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十屆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委員。 他是四人幫成員、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主要策劃者之一。
      baike.baidu.hk/item/張春橋/294059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4年2月21日 · 張春橋 (1917年2月1日—2005年4月21日), 山東 巨野 人,中國 文化大革命 時期的 中國共產黨 的重要 政治人物 ,曾任 中共中央政治局 常委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 、 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 常委兼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 主任、 南京軍區 政委、 上海市革命委員會 主任、 中共上海市委 第一書記等要職。 張為中共理論家,為 繼續革命論 作出重要貢獻,該理論為中共 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 的理論基礎。 張是 「 四人幫 」成員之一,在毛澤東去世後於 懷仁堂事變 中被捕、監禁,在 保外就醫 期間去世 。 生平 [ 編輯] 早年歲月 [ 編輯]

    • 概觀
    • 基本介紹
    • 人物生平
    • 發跡歷程
    • 婚姻狀況
    • 著作年表

    張春橋(1917年2月1日-2005年4月21日),男,漢族,山東菏澤巨野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案主犯。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常委兼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南京軍區政委、上海市革命委員會主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一書記。他是四人幫成員、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主要策劃者之一。1976年10月被中共中央隔離審查,並被撤銷其在上海市的黨內外一切職務。

    1977年7月中共第十屆三中全會通過決議,永遠開除其黨籍,次月20日至1981年1月25日受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的公開審判,被判處死刑,緩期二年執行。1983年1月依法減為無期徒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1997年12月減為有期徒刑18年,剝奪政治權利10年。1998年1月保外就醫。2005年4月21日因患癌症去世。

    •中文名:張春橋

    •國籍:中華人民共和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山東省菏澤市巨野縣

    •出生日期:1917年2月1日

    •逝世日期:2005年4月21日

    擁蔣反共先鋒

    張春橋,山東巨野縣老張莊人,其祖父、父親均為舊官僚、地主。幼名善寶。張春橋是潛伏在中共的國民黨特工,1931年隨父親到濟南,其父張開益是長期為國民黨、日寇效勞的反動官僚、漢奸。1932年至1934年,張春橋在濟南正誼中學讀書期間,充當國民黨特務,積極進行反共活動,監視和密告領導反蔣抗日學生運動的負責人和積極分子。 由於他的一次告密,使六人遭到迫害,其中一人被捕判刑,犧牲在獄中。1933年春,張春橋夥同國民黨復興社分子李樹慈和馬吉峰等人在濟南發起成立法西斯組織華蒂社。由復興社出資創辦了《華蒂》月刊。“華蒂”,就是“中華法西斯蒂”的意思。張春橋是華蒂社的發起人之一和中堅分子,積極為華蒂社發展組織、撰寫文章,進行反動宣傳。1935年5月,張春橋到上海,在國民黨復興社特務崔萬秋的指使下,從事擁蔣反共活動,瘋狂反對魯迅,積極參加國民黨的反革命文化“圍剿”。1936年3月15日,張春橋化名狄克,在《大晚報》副刊《火炬》上發表《我們要執行自我批評》的反動文章,惡毒攻擊魯迅為《八月的鄉村》這部小說作的序言。魯迅在同年4月16日寫了《三月的租界》一文,深刻地揭露了張春橋的反革命嘴臉。

    隱瞞身份入黨

    1937年9月,張春橋離開上海,返回濟南,奉山東復興社特務頭子秦啟榮之命,由復興社特務趙福成掩護,伺機潛入我根據地,1938年1月混入延安。張春橋1936年4月在上海參加了宋振鼎組織的一個冒充共產黨的所謂“預備黨員委員會”。這個組織的成員,不少是從國民黨蘇州反省院出來的自首叛變分子、脫黨分子。不久,這個組織被上海黨組織發現,由吳仲超同志代表黨組織宣布予以解散,並責令宋振鼎通知了所有參加這個組織的人,也通知了張春橋。張春橋隱瞞了他的國民黨特務身份和反革命歷史,隱瞞了他的家庭出身和他父親的反動歷史,於1938年在延安混入黨內,仍把他參加“預備黨員委員會”組織冒充為參加共產黨。

    老婆日本特務

    張春橋的老婆文靜,原名李淑芳。1916年生,皮膚較黑,短髮,戴淺黃色眼鏡,女學生打扮。李淑芳在天津讀書時加入共青團,抗戰爆發後入黨,1942年到晉察冀根據地黨校學習,1943年被分配到北嶽區黨委宣傳部任宣傳幹事。她常給《晉察冀日報》投稿,字寫得很好,由此認識了張春橋。戀愛時,張春橋26歲,李淑芳27歲。 1943年12月在晉察冀邊區平山縣郭蘇區任區委宣傳委員時,被日寇俘虜,自首叛變,充當日本特務。張春橋對她長期進行包庇。張春橋到北京工作後,欺騙中央,揚言要與文靜離婚,實際上在政治上和生活上一直保持密切關係。在“文化大革命”中,張春橋勾結王洪文、江青、姚文元及其黨羽長期包庇重用文靜,派她在上海擔任了重要職務。上海市革委會成立後,文靜先後在市委機關革命造反聯絡站材料組、市革委會辦公室聯絡組工作,實際上是這些組的負責人,享受著相當於市委常委的政治待遇。

    張春橋在江青1963年來上海建立“基地”時,通過柯慶施與江青搭上了關係,成為後來毛主席所說的“四人幫”,亦即“上海幫”的主要成員。張春橋的發跡,靠的是他那套察言觀色、溜須拍馬的本領。解放初,張春橋調到上海《解放日報》工作時,因為向黨伸手,要當市委宣傳部新聞處長而受到批評。他感到不得志,鬧了很久的情緒。儘管黨組織一再教育幫助他,但他總是格格不入,工作上也提不起精神來。1953年張春橋任《解放日報》總編輯時,他未經請示華東局和上海市委領導,在報上擅自點名批判華東軍政委員會民政部領導陳時夫同志,還點名批判華東局工業部的領導甚至還準備點名批判上海市副市長潘漢年同志。此事被陳毅、譚震林、及時發現並制止,才未造成進一步後果。為此陳毅、譚震林和華東局宣傳部長舒同同志於當年3月5日召集《解放日報》正副總編和全體編委到華東局開會,陳毅、譚震林同志作了重要講話,對有關問題進行了嚴肅批評。陳老總有句話意味深長:“要對搞亂我們陣線的人有所警惕。”陳老總的話就是針對張春橋的。此後不久經華東局批准,上海市委免去了張春橋在《解放日報》的所有職務,並報中央組織部同意,擬將張春橋調離上海。

    李文靜幹部履歷表1954年,柯慶施來到上海,推翻了經陳毅、譚震林同志批准將張春橋調離上海的決定。就這樣張春橋繼石家莊之後又和柯慶施在“一起”了。張春橋被柯慶施重用之後,精神才抖擻起來。柯慶施在石家莊當市長時,張在晉察冀日報社工作,那時,張春橋就竭力巴結討好柯。柯慶施到上海之後對張春橋極為器重,張的老婆李文靜抗日戰爭時被日寇逮捕,屈膝投降,為日寇做宣傳工作,是個貨真價實的變節分子。

    柯卻違反組織原則把她調到市委要害部門工作。張春橋從柯慶施的升遷中揣摩出一條道道,那就是誰的根子硬、權力大,就跟誰。所以他總是千方百計地討好、迎合柯慶施。1958年,他根據從已升任政治局委員的柯慶施那裡透露出的毛主席的思想動向,寫出了《破除資產階級的法權思想》一文。這篇“成名作”集中體現了張春橋的極“左”思想,助長了當時的“瞎指揮、浮誇風、共產風”。由於這篇文章引起了毛主席的注意,並在後來鄭州會議上把他和陳伯達並提,張春橋聲名鵲起,由此而晉升為上海市委常委。1963年3月,他在柯慶施支持下,成為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部長,控制了文藝宣傳大權。江青來上海建立“基地”搞革命現代戲,又給張春橋往上爬提供了一個新的機會。

    江青開始抓的兩部戲《紅燈記》《蘆盪火種》雖然都是“滬產”牌,但都“移植”給北京排了,張春橋甚覺“不上臉”。他找到江青主動要任務:“上海不能光‘破’,也要‘立’呀!”“不能只送出也得自產呀!”為了拍江青的馬屁,他整天跟在江青屁股後面轉,上海市委的會議都不參加了,不管江青在哪裡講話,他都有聞必錄,即使在黑暗的劇場裡也要記。終於,上海後來搞出了《智取威虎山》《海港》 ,這兩部戲打上了“張記”印戳,貼上了“滬產”標牌。1965年,張春橋升為上海市委書記處書記,並博得一個“兩齣戲書記”的諢號。周恩來總理後來說:“江青只講要一個助手,難道還要市委一個書記去陪呀!”張春橋為了達到個人野心,不管什麼肉麻的話都講得出來,不管什麼卑劣的事都幹得出來。1966年《沙家浜》正式演出時,張春橋當著眾人的面,恬不知恥地說:“人家說我們宣傳現代戲是拍江青的馬屁。這個馬屁就是要拍,這個馬屁拍定了!”這番語驚四座的話,活靈活現、惟妙惟肖地表現了他這個“馬屁精”的嘴臉。更使人驚訝的是,他拍馬屁還有一套“理論”。他在談到對《智取威虎山》的宣傳時說:“應該對記者講,《智取威虎山》這齣戲之所以能搞成功,全是江青之功。”他舉例說:“東北戰場、遼瀋戰役作戰方案是林彪制定的,送到主席處給主席看了,你能說東北解放戰爭的勝利是林總的嗎?當然是主席的了。搞創作和指揮作戰不是兩回事,是一回事。”對於張春橋這種惡劣品質,華東局和上海市委的許多領導同志早在五十年代就對他進行了不少教育和幫助。記得有一次在華東局傳達高饒反黨聯盟問題的擴大會議上,陳毅、譚震林同志和我以及其他許多同志都曾嚴肅地對他進行過批評,指出他眼睛只會向上,目無組織,目無民眾。他卻對大家的批評幫助不僅充耳不聞,而且記恨在心。經過批“有鬼無害”,經過搞革命現代戲,江青在上海的“基地”初步建成。有了柯慶施這個“基地”老闆,又有了張春橋這個“基地”軍師,江青就開始物色“棍子”,向《海瑞罷官》開打了。

    張春橋的妻子文靜(原名李淑芳),1916年出生,李淑芳在1943年日軍大掃蕩時被捕,押到石家莊後叛變,當時時任《晉察冀日報》副總編輯的張春橋與李淑芳聯繫上,安排她進報社當編輯,並改名文靜。抗戰勝利後,他們在張家口結婚,文靜隨後被安排在上海市委辦公廳工作。兩人於1973年離婚,由於文靜的離婚雖經中央批准,但沒有公開,所以張春橋出獄後仍和文靜共度晚年。

    《春雨之夜》,張春橋,山東《民國日報·中學生之部》,一九三二年四月十七日。

    《為國捐軀》(3-5),春橋,山東《民國日報·潮水》,一九三二年四月廿二日,四月廿九日,五月六日,五月廿七日。

    《愛痕之一》,春橋,山東《民國日報·中學生之部》,一九三二年五月十五日。

    《這一天》,張春橋,山東《民國日報》,一九三二年五月計九日。

    《漫談》,春橋,山東《民國日報》,一九三二年九月廿二日。

    《學校生活素描——宿舍速寫》,春橋,山東《民國日報》,一九三二年十二月計一日至廿三日。

  3. 張春橋 (1917年2月1日-2005年4月21日), 山東 菏澤 巨野 人,中國 文化大革命 時期的 中國共產黨 的重要 政治人物 ,曾任 中共中央政治局 常委 、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 、 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 常委兼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 主任、 南京軍區 政委、 上海市革命委員會 主任、 中共上海市委 第一書記等要職,為「 四人幫 」成員之一。 目次. 1.4. 2. 3. 5. 生平. 早年生涯. 張春橋1932年至1934年在山東 濟南私立正誼中學 讀書。 1933年春,16歲的張春橋是個文藝活躍分子。 濟南高級中學學生李樹慈找到張春橋,與二三十個志同道合的人發起一個文學組織「華蒂社」,即英文"WHAT"。

  4. 2005年4月病亡。 中文名. 張春橋.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山東鉅野. 出生日期. 1917年. 逝世日期. 2005年4月. 目錄. 1 人物生平. 2 家庭情況. 人物生平. 1931年至1934年,在濟南正誼中學讀書。 1933年春,參與發起成立華蒂社,成為國民黨復興社的外圍組織。 1935年5月,到上海,從事文化寫作。 其間曾同國民黨中統特務有過聯繫。 1937年9月,返回濟南,參加抗日救亡活動。 1938年,到達延安。 同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長期隱瞞個人加入反動組織的歷史。 此後從事革命的宣傳文化工作。 曾在晉察冀解放區先後擔任《晉察冀日報》和《石門日報》主編。 1949年,隨軍南下。

  5. 2016年11月21日 · 張春橋是一位激進的毛派曾在中國政府最高層擔任過若干職務1981年時作為臭名昭著的四人幫成員被判有罪昨天中國政府稱他於4月21日去世。 享年88歲。 中國官方媒體新華社說張春橋死於癌症。 關於他身患重疾或已經死亡的錯誤報導至少可以追溯到1980年。...

  6. www.wikiwand.com › zh-tw › 张春桥張春橋 - Wikiwand

    張春橋1917年2月1日2005年4月21日),山東巨野人中國文化大革命時期的中國共產黨的重要政治人物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副總理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常委兼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南京軍區政委上海市革命委員會主任中共上海市委第一書記等要職張為中共理論家為繼續革命論作出重要貢獻該理論為中共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理論基礎。 張是 「四人幫」成員之一,在毛澤東去世後於懷仁堂事變中被捕、監禁,在保外就醫期間去世。

  7. 毋庸諱言,在中國官方和民間 的公眾視野裏張春橋是一個被臉 譜化的人物,帶着眾多的政治標 籤,諸如「叛徒」、「篡黨奪權的陰 謀家」、「野心家」等等。 《張春橋》 不從政治是非上來給人物定位,而 採取了一種較為中性的概括定義: 「毛澤東思想的闡釋者」。 作者認 為,跟隨和理解毛澤東的步伐和思 想,是相當一部分從延安走出來的 革命知識份子的普遍心願,但不幸 的是他們中的許多人,包括毛澤東 身邊的筆杆子都一一被淘汰出局, 而張春橋卻和毛澤東相知始終,並 被毛澤東視為知音。 之所以如此, 「靠的並不是對毛澤東的高調歌 頌」,而是因為「他把自己定位為 毛澤東的秘書、毛澤東思想的闡釋 者,想在理論上制勝,或許認為理 論比權力的壽命更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