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滅吳後,武帝下詔令獎賞張華:「尚書、關內侯張,前與故太傅羊祜共創大計,遂典掌軍事,部分諸方,算定權略,運籌決勝,有謀謨之勛。 其進封為廣武縣侯,增邑萬戶,封子一人為亭侯,千五百戶,賜絹萬匹。

    • 概览
    • 人物生平
    • 主要影响
    • 历史评价
    • 轶事典故
    • 人际关系
    • 后世纪念
    • 文学形象

    西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藏书家

    展开451个同名词条

    张华(232年-300年),字茂先。范阳郡方城县(今河北省固安县)人。 西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藏书家,西汉留侯张良的十六世孙。 张华出身范阳张氏,自少贫苦,因才学过人而受同乡名臣卢钦、刘放、阮籍等人的赞赏。在曹魏时,他历任太常博士、河南尹丞、佐著作郎、中书郎等职。西晋建立后,拜黄门侍郎,封关内侯,逐渐受到晋武帝的重用。后拜中书令,加散骑常侍,与大将杜预坚决支持武帝伐吴,于战时任度支尚书。吴国灭亡后,以功进封广武县侯。其后遭到排挤,出镇幽州,政绩卓然。之后返朝任太常,终武帝之世未得参与政事。晋惠帝继位后,累官至司空,封壮武郡公,被皇后贾南风委以朝政。张华尽忠辅佐,使天下仍然保持相对安宁。永康元年(300年),赵王司马伦发动政变,张华惨遭杀害,享年六十九岁。太安二年(303年),获得平反,追复官爵。

    张华工于诗赋,词藻温丽,又雅爱书籍,精于目录学,编纂有中国第一部博物学著作《博物志》;还曾与荀勖等人依照刘向《别录》整理典籍。《宣和书谱》载有其草书《得书帖》及行书《闻时帖》。《隋书·经籍志》有《张华集》十卷,今已佚。明人张溥辑有《张茂先集》。

    博闻强记

    张华的父亲张平,曾任渔阳郡太守。张华少年时孤苦贫寒,靠帮别人牧羊来养活自己。与他同郡的卢钦见到张华后非常器重他。张华的同乡人刘放也对张华的才能感到奇异,于是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张华学识渊博,辞藻和顺而华丽,他聪敏而多才,图卦谶纬方技之类的书没有不详细阅览过的。少年时即注意修养身心,言行谨慎,举止一定要合乎礼度。见义勇为,周济危难。器量宽阔,胆识弘大,当时的人大多都不能测出他的学识程度。 他开始并不为人所熟识,于是创作了《鹪鹩赋》,通过对鸟禽的褒贬,抒发自己的政治观点。名士阮籍在看到这篇赋后,感叹道:“这个人是王佐之才啊!”张华的声名从此开始显著。被渔阳太守鲜于嗣推荐任太常博士,卢钦又把他推荐给司马昭,转任河南尹丞,还未上任,就被授职佐著作郎。不久,迁为长史,兼任中书郎。张华对于朝政所发表的意见以及所上的奏章,大多都被采纳施行,因此得以正式担任中书郎。 泰始元年十二月(266年2月),晋王司马炎受魏元帝禅让,建立西晋,司马炎即晋武帝。武帝拜张华为黄门侍郎,封爵关内侯。 张华的记忆力极强,而且学识渊博,对天下古今的事物都了如指掌。武帝曾向张华询问汉朝宫室制度及建章宫千门万户的情况,张华都应对如流,让旁听的人都忘了疲倦,他又在地上画出图样,武帝身旁的人都注视着他。武帝自己也感到很奇异,时人把张华比作是春秋时郑国的良相子产。数年后,被拜为中书令,后来又加官散骑常侍。张华在母亲去世时非常悲哀,武帝下诏劝勉,并强令他管理政事。

    力主伐吴

    当初,武帝与羊祜秘密谋划伐吴,群臣大多不赞同,只有张华赞成这一计划。 咸宁四年(278年),羊祜病重,武帝派张华到羊祜那里询问伐吴之计。羊祜对张华说:“现在主上有受禅让的美名,但功德还未被世人所称颂,孙皓的暴政已到极点,此时伐吴可以不战而胜。统一天下而兴办文教,那陛下可比尧舜,而臣下就好像稷契,这是百代难逢的盛事。如果错过这个机会,孙皓不幸死去,吴人另立明主,那么就算有百万大军,长江是难以越过的,这不是留下后患吗?”张华很赞赏羊祜的主张。羊祜又对张华说:“能实现我这个愿望的是你啊!” 咸宁五年(279年),西晋大举伐吴,武帝任命张华为度支尚书,负责策划及运输粮草,又与武帝一起制定作战计划。当时众军已经进发,但还未获成果,贾充等便奏请武帝腰斩张华。武帝说:“伐吴是朕的主意,张华只是与朕的意见相同罢了。”当时众人都认为不可以贸然轻进,只有张华坚持己见,认为伐吴必胜。 太康元年(280年),吴国灭亡,武帝下诏晋封张华爵为广武县侯,增加食邑一万户,封他的一个儿子为亭侯,食邑一千五百户,还赐绢一万匹。

    受忌外放

    张华在此后声名显赫,为众人所推崇信服,把撰订晋史及修改礼仪规章的任务,都托付给他,有许多增减与修改。当时的武帝诏书诰文,都是张华起草的,他的声望名誉更加显赫,有任宰相(三公)的威望。而荀勖认为自己出身大族,凭着武帝对他的宠信,憎恨张华,常想伺机将张华调到外镇任职。适逢武帝问张华:“国家大事以后可以寄托给谁?”张华回答说:“才德兼备而又与陛下是至亲的,不如齐王司马攸。”此话与武帝的本意不符,荀勖离间张华的阴谋得逞,外调他为持节、都督幽州诸军事,又兼任护乌桓校尉、安北将军。张华在任内招抚接纳新归附的人,各族百姓都感念他的恩德,马韩、新弥等部依山傍海,以及远离幽州、历代都不曾归附的二十多个国家、部族,都遣使朝贡。当时幽州遥远的少数民族臣服,边疆安宁,粮食连年丰收,兵马强壮。 朝中议论想要让武帝召张华回京任宰相之职,又想要为他进号仪同三司,却遇到了冯紞的阻挠。张华曾在武帝面前说过冯紞之兄冯恢的坏话,而冯紞深得武帝宠信,常陪侍在身旁。一次,冯紞与武帝闲谈魏晋的轶事,借机向武帝说:“臣私下认为钟会的谋反是太祖(司马昭)造成的。”武帝脸色一变说:“你这是什么话!”冯紞脱冠谢罪说:“臣愚钝瞎说,罪该万死!但臣微不足道的意思,还可以再申述。”武帝说:“你还要说什么?”冯紞说:“臣认为善于驾车的人一定熟习马力的盛衰,善于为政的人必懂对官吏控制适度,所以子路因好胜被抑制,冉求因退让被任用,汉高祖子弟八个诸侯王都因过于宠信被夷灭,汉光武帝的诸将由于受抑而善终。这并非为君的有仁有暴,也不是为臣的有智有愚,而是压低与抬高,给予与夺取的不同造成的。钟会才能见识有限,而太祖夸奖太过,赞美他的谋略,宣扬他的名声才略,授以大权,委以重兵,所以让钟会自认为算无遗策,功勋无比,飞扬跋扈,所以造成他谋反叛国的罪。如果太祖善用他的能力,从大的方面控制他,抑制他的权势,用各种规则约束他,那他就无法有叛乱的心思,叛乱的事也不会出现。”武帝说:“是这样的。”冯紞叩头说:“陛下既然肯定臣的意见,应该防微杜渐,不要让像钟会之类的人再造成灾祸。”武帝说:“当今还有像钟会那样的人吗?”冯紞说:“东方朔有句话:‘谈何容易’。《易经》上说‘臣不密则失身’。”武帝让身旁的人退出去,说:“你尽情说吧!”冯紞说:“为陛下谋划的人,大功著于天下,海内的人没有不闻知的,据方镇统辖军马的人,都在陛下该忧虑的行列。”武帝沉默不语。 不久,武帝征召张华为太常,因为太庙屋梁折被免官。从此,张华在武帝在位期间,一直以列侯的身份朝见。

    文学

    张华工于诗赋,词藻华丽,钟嵘《诗品》评其作品多为“儿女情多,风云气少”,实际上其作品多有“侠骨柔肠”,可谓诗如其人。《文心雕龙》称其短章“奕奕清畅,其《鹪鹩》寓意,即韩非之《说难》也。” 《晋诗》收录有《门有车马客行》《轻薄篇》《游侠篇》《博陵王宫侠曲二首》《游猎篇》《壮士篇》《萧史曲》《纵横篇》《苦寒行》《真人篇》《励志诗》《祖道征西应诏诗》《祖道赵王应诏诗》《太康六年三月三日后园会诗》《诗》《上巳篇》《答何劭诗三首》《情诗五首》《感婚诗》《杂诗三首》《拟古诗》《游仙诗四首》《赠挚仲治诗》《招隐诗二首》《荷诗》及七篇《诗》。 《全晋文·卷五十八》辑录有张华的辞赋奏疏。 张华编纂有中国第一部博物学著作《博物志》。《博物志》共十卷,分类记载了山川地理、飞禽走兽、人物传记、神话古史、神仙方术等。为继《山海经》后,中国又一部包罗万象的奇书,填补了中国自古无博物类书籍的空白。在中国小说史上具有不可磨灭的地位,对后世小说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 此书原四百卷,晋武帝令张华删订为十卷,《隋书·经籍志》杂家类著录《博物志》即为十卷。 《隋书·经籍志》录《张华集》十卷,已佚。明人张溥在《汉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收有《张茂先集》。

    藏书

    张华雅爱书籍。精通目录学,曾与荀勖等人依照刘向《别录》整理典籍。家中藏书甚多,曾在搬家时,“载书三十乘(车)”。身死之日,家无余财,只有文史书籍满架盈箱,且多珍善之本。他见多识广,知识渊博,当世没有人能与他相比。 秘书监挚虞撰写官史时,都要借阅张华家藏图籍,以资取正勘对和参考。《册府元龟·聚书》称其“天下奇秘,世所稀有者,悉在华所”。他对汉代典章制度,知其源流,武帝和群臣无不感到叹服。

    书法

    《宣和书谱》载有张华的草书作品《得书帖》及行书作品《闻时帖》。称他“作字尤工草书,不在模仿,其规矩气度似其人物。见索靖,遂雅相厚善,深与结纳。”《淳化阁帖》有其《得书帖》四行。

    阮籍:“王佐之才也!”

    司马炎:①“尚书、关内侯张华,前与故太傅羊祜共创大计,遂典掌军事,部分诸方,算定权略,运筹决胜,有谋谟之勋。” ②“卿才综万代,博识无伦,远冠羲皇,近次夫子。”

    冯紞:“陛下谋谟之臣,著大功于天下,海内莫不闻知,据方镇总戎马之任者,皆在陛下圣虑矣。”

    韦忠:“张茂先华而不实,裴逸民(裴頠)欲而无厌,弃典礼而附贼后,此岂大丈夫之所为哉!”

    司马衷:①“华体良清粹,才识经济。前任中书,有思谋之勤。” ②“故司空、壮武公华竭其忠贞,思翼朝政,谋谟之勋,每事赖之。前以华弼济之功,宜同封建,而华固让至于八九,深陈大制不可得尔,终有颠败危辱之虑,辞义恳诚,足劝远近。华之至心,誓于神明。”

    刘讷:“张茂先我所不解。”

    围棋定策

    咸宁五年(279年),杜预上表请求伐吴。据《晋书·杜预传》记载,杜预捧讨吴奏折入宫时,武帝正与张华下棋。杜预递奏折,陈利害,而晋武帝仍埋头于棋局,不做定论。张华便推开棋盘拱手说:“陛下圣明英武,国富兵强;吴主邪恶凶残,诛杀贤良有才能的人。现在就去讨伐他,可以不受劳累而平定,希望您不要再犹豫了!”武帝接受了他的意见,定下伐吴的计划,使分裂的中国再次得以统一。

    穿屋而飞

    元康五年(295年)时,武库起火,张华怕有人乘机作乱,先派兵把守周围,然后才安排人员救火,所以历代珍藏的宝物以及汉高祖刘邦的斩蛇剑、王莽的头、孔子穿的屐等全被烧毁。当时张华看到斩蛇剑穿透屋顶飞出,不知去向。

    共游洛水

    一次,众名士一起到洛水边游玩,回来的时候,乐广问王衍:“今天玩得高兴吗?”王衍说:“裴仆射(裴頠)擅长谈论名理,滔滔不绝,志趣高雅;张茂先(张华)谈《史记》、《汉书》,娓娓动听;我和王安丰(王戎)谈论季子(季札)、张子房(张良),也议论高超而玄妙。”

    十六世祖

    张良,字子房,西汉初年著名谋士,封留侯,卒谥文成。

    父亲

    张平,在曹魏官至渔阳郡太守。

    妻子

    刘氏,刘放的女儿。

    张华墓

    主词条:张华墓 张华墓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县城西的张华村东,地处平原,西距太行山脉十公里,北临瀑河,原墓周围地势略高。 据1977年的调查记录,张华墓原有直径4米、高1.5米的封土,墓前有乾隆年间重修墓碑一通,现不存。1982年,村民在墓地部位取土建房,使张华墓的封土遭到毁坏,现地表已无痕迹。据《安肃县志》记载:“旧志曰:土人挖之,见墓中四壁绘书,宛有生气,盖茂先之精灵耿耿所致。”据县志记载,清乾隆年间,知县谢昌言重修刘伯伦墓后,探求张华墓旧址,并植树立碑。相传张华村为张华故里村,张华墓于1982年被列为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名贤坊

    名贤坊在河北省廊坊市的爱民东道与东安路交叉路口的西北角,实际上是一个街头公园。园内有从古至今以来包括张华在内的廊坊籍或对廊坊有直接影响的名贤达人雕像共十七尊。

    在小说《两晋演义》中,张华形象与正史相似。于第四、第五、第六、第八、第九、第十、第十一回出场。

  2. 张华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张华 (232年—300年),字 茂先, 范阳 方城 (今 河北 固安县)人。 西晋 文学家 、 诗人 、 政治家。 张华在 范阳 郡太守 鲜于嗣 推荐下任职 太常博士,又屡迁 佐著作郎 、 长史 兼 中书郎 等职。 西晋 取代曹魏后,又屡迁 黄门侍郎,封广武县侯,官至 司空。 晋惠帝 时,遭 司马伦 杀害。 生平. 父 张平, 曹魏 时 渔阳郡 太守。 张华幼年丧父,家贫然勤学,“学业优博,图纬方伎之书,莫不详览”。 有“人伦鉴识”美称的 刘讷 见张华时感叹道:“张茂先我所不解。 ” [1] 曹魏末期,因愤世嫉俗而作《鷦鷯賦》,通过对鸟禽的褒贬,抒发自己的政治观点。 《鹪鹩赋》引起巨大反响, 阮籍 叹其有王佐之才 [2],张华自此名声鹊起。 固劝伐吴.

  3. 博物志 (張華)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博物誌》是 晉朝 張華 所著的一部奇書,共十卷 [1]:136。 內容包羅萬象,有山川地理知識,有歷史人物傳說,有奇異草木蟲魚、飛禽走獸,也有神仙方術,可謂集神話、古史、博物、雜說於一爐。 據王嘉《拾遺記》載:最初版本的《博物誌》有四百卷之多,張華把它呈給 晉武帝司馬炎,司馬炎閱後認為張華的才識可以跟 伏羲 、 孔子 相比,但指出《博物誌》書中「多浮妄」,「驚所未聞,異所未見,將恐惑亂於後生」,指示張華將此書刪減為十卷 [2]。 《博物誌》前三卷記地理動植物;第四、五卷是方術家言;第六卷是雜考。 第七至十卷是異聞、史補和雜說。 《博物志》裡記載了“ 浮槎 ”這種 不明飛行物 體,有人認為這就是 幽浮。

  4. 張華(232年-300年),字茂先。. 范陽 方城 (今 河北 固安)人。. 西晉 時期政治家、 文學家 、 藏書家, 西漢 留侯張良的十六世孫、唐朝名相 張九齡 的十四世祖。. 張華年輕時多才多藝,受到時人讚賞。. 在 曹魏 時歷任 太常博士 、 河南尹 丞、佐著作郎 ...

    • 張華1
    • 張華2
    • 張華3
    • 張華4
    • 張華5
  5. www.wikiwand.com › zh-tw › 张华張華 - Wikiwand

    張華(232年—300年),字茂先,范陽方城(今河北固安縣)人。 西晉文學家、詩人、政治家。 張華在范陽郡太守鮮于嗣推薦下任職太常博士,又屢遷佐著作郎、長史兼中書郎等職。

  6. 張華(232年-300年),字茂先。. 范陽方城(今河北固安)人。. 西晉時期政治家、文學家、藏書家。. 西漢留侯張良的十六世孫,唐朝名相張九齡的十四世祖。. 張華工於詩賦,詞藻華麗。. 編纂有中國第一部博物學著作《博物志》。. 《隋書·經籍志》有《張華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