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0月29日 · 「你為什麼要換工作? 」我問一個工作才不到一年就想離職的朋友。 「因為找不到更好的工作,將就一下,沒想到公司今年獲利極差,根本就沒有什麼奬金……」 聰明的投資人會購買他認為未來 5 年、10 年會成長公司的股票。 如果你連買股票都會去分析這家公司到底會不會賺錢,值不值得投資,那你每天花費最多時間的「工作」,你又怎麼能不好好做功課呢? 「如果你不願待在這家公司 10 年,最好連 10 分鐘也不要待。 【法則2】用還不錯的價錢買下好公司,遠比用便宜的價錢買下還不錯的公司來的更好。 一個朋友問我:「我錄取了二間公司,應該加入哪一間呢? 」「依公司的前景,我建議你去 A 公司。 」「但是我比較想去 B 公司,他給的薪水比 A 公司高不少呢! 我們往往高估短期的獲利,低估長期的效益。

  2. 2022年10月25日 · 我將如何避免一時衝動,做出錯誤的決定,整理以下三大法則,希望對你有一些啟發。 2022/03/21. Daniel Chang (張立業) 職場涯 、 決策. 專欄. 【Daniel 職場觀察】《單身即地獄》無論愛情、工作,你是真心喜歡? 還是只想逃離地獄島? 不論面對愛情或工作,你是否曾經只是想逃避,而不是真心喜歡?

  3. 2021年11月26日 · 「充滿智慧的長者愈來愈快從職場中消失,好似一枚中子彈突然落在嶄晶亮的開放新式辦公室,所有超過 45 歲的人都被掃出門外。 美國退休人員協會曾公布一份調查,年齡介於 45 歲至 74 歲的勞動人囗中,三分之二表示曾目睹或遭遇年齡歧視。 近十年來,矽谷前 150 家科技公司發生年齡歧視多於種族或性別歧視。 ProPublica 的報告指出:「IBM 在過去的六年間,裁掉了 2 萬名 40 歲以上的員工。 根據統計,美國員工的平均年齡是 42 歲。 Google 和 Amazon 員工的平均年齡只有 30 歲。 2018 年 Stack Overflow 對全球 100,000 名工程師的一項調查發現,其中四分之三的人未滿 35 歲。 中國因為人口紅利,高科技公司的員工平均年齡還要更低 。

  4. 2021年7月7日 · 這幾年,也陸續擔任面試的工作,觀察到許多職場新人對職涯發展抱有許多疑問。 大部分人畢業後開始進入投履歷找工作的環節,這時會碰到一個大問題:「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做什麼。

    • 5 年後你的工作還在嗎?
    • 10 大衰退職業,教職人員找無頭路
    • 10 大成長職業,水電工家事人員異軍突起
    • 緊扣人與新興科技,含金量最高
    • 4 大軟實力,翻轉企業地位

    104 資訊科技在 2014 年 7 月才剛公布一份調查報告,在這份調查報告中,我們詢問各大企業的用人主管或人資部門一個問題:「在未來 10 年,有哪一些工作將被機器人取代?」統整調查結果,我們發現約有 31%的主管認為,有部分工作將被機器人取代,首當其衝的職務類別則為「生產製造/品管/環境衛生類」。但也有近 70%的企業認為未來工作不至於受影響,其中以經營人資、醫療保健、研發類職務最無可取代。 也許對很多人來說,這份有關機器人議題的調查報告離你太遙遠,但產業結構變幻萬千卻是不可否認的事實。事實上,根據 104 資訊科技的另一份資料分析,便真實反映出最近這 5 年某些職務工作的消長現象。在 104 資訊科技的資料庫裡有超過 4 百個職務,我們以企業主所開出的職缺為主,抓取 2009 年至 2...

    根據分析報告結果,教授等職務呈現衰退趨勢的原因不難想像,因為少子化現象早已嚴重影響教職人員的工作,像是學校招生不足導致流浪教師充斥等。除了中小學教師受到影響之外,報告中更指出,近 5 年來的教授職缺逐漸變少,而此 趨勢在未來恐怕只會更加惡化。所幸,教授本來就是從業人員數量比較少的族群,因此受到影響的人也有限。 至於催收人員則屬於特殊現象。通常在金融海嘯發生之前,以及發生金融海嘯的當下,催收人員的工作機會比較多。由於這 5 年並沒有發生大型金融風暴,催收人員的需求量自然大幅降低。 核保人員與保險內勤其實跟行政總務工作類似,通常不被歸為企業核心人才;而硬體測試工程師只有在少部分領域較為搶手,如新手機測試等領域,但若以總體人力市場來講,業界對於硬體測試工程師的需求呈現衰退趨勢。 而服務人員以及其他...

    至於呈現成長趨勢的前 10 名職業,第一名半導體設備工程師應該並不難想像,但第二名的水電工程師卻跌破大家眼鏡,也顯現出現代社會有生活技術人員短缺的問題。水電工程師是基礎的專業技師,但隨著傳統老師傅的凋零、接班人的斷層,從業人員越來越少,與此同時卻因為近年來房地產熱絡,不論是新屋、中古屋或一般家庭都有水電需求,在供給端減少、需求端增加的當下,當然呈現供不應求的成長趨勢。 最值得注意的是第六名的勞工安全衛生管理人員。由於政府近年來對於勞工安全愈趨重視,政策規定也越來越嚴格,迫使企業聘僱專業人員以協助安全衛生管理制度的建置,因而使得勞工安全衛生管理人員的需求大增。第九名的家事人員也是異軍突起,其背景跟水電工程師有點類似,起因都是因為人們的生活品質變高,豪宅也越來越多,對家事人員的需求遂越來越大。 ...

    我想強調的是,從過去 5 年的分析數據可以觀察到,只要是「跟人有關」或是「新興科技」題材,在未來都是不易被取代的職業,同時含金量也較高。例如:醫護人員、藥師難以被取代,尤其台灣高齡化時代即將來臨,長期照護的缺口逐漸擴大。 事實上,「跟人有關」只是一個概念,包含跟人性有關所延伸而出的工作內容,因此與它相對應的職缺非常廣泛,可以是任何「人」與「新興科技」連結的職業,例如:UED、UI、UX 等設計人員,重視的就是人跟產品之間的互動,如何讓產品更人性化、更便利、更舒適;而「社群經營」、「業務」、「行銷」等工作當然也跟人性有關。 至於「新興科技」題材,其實很容易觀察出脈絡,只要注意看每年電子大展的主軸科技是什麼,去了解 ICT 產業最近的話題是什麼,大概就能夠知道未來幾年哪些科技題材比較熱門。 然而...

    面對隨時都在翻轉的職場生態,職場工作者若要展現個人價值,就必須超越公司的期待,讓老闆覺得非你不可,那才是真正的無可取代。我認為工作的彈性、執行力以及能力非常重要,尤其當台灣人才都集中在中間階層時,職場工作者必須做得更好才容易被看見。此外,也必須多充實自我觀點。現代職場缺乏有看法與觀點的人,大家只想當追隨者,不敢拿出勇氣創新,因此我鼓勵人才勇於發表看法,在團體中突現自己,與此同時也要花工夫充實知識與能力。 另外,除了專業技能,溝通力、學習力、實踐力、整合力這 4 大軟實力更為重要,從這 4 大基礎提升自我價值,例如:有韌性地去承接每一個專案;老闆或別人給的工作,一定當責做到百分之兩百。當你擁有這些特質,還有什麼是會被取代的呢?

  5. 2017年1月5日 · 讓人無處可逃,是這部當代科技反寓言之作帶給人的經典印象。 如果要說《黑鏡》的魅力在哪,除了技術層面相當成熟以外我想它最成功的地方,莫過於極端「放大」,拉近那些大眾對現今科技的疑慮或恐懼。 換句話說,每集《黑鏡》所提到的科技成分大多不會距離現實太遠,這些驚悚劇情其實「技術上」都可能實現,讓觀眾深刻體會科技帶給人的無力之處。 從這個主軸來看的話,《Hated in the Nation》確實是最可怕的一集,因為它是最「集大成」,不但最可能發生,距離我們最近,而且,殺了最多人。 先提一下世界觀設定,《Hated in the Nation》的故事應該就發生在現在的幾年後,由於自然蜜蜂大量消失,英國全境大量採用具一定自主能力的無人機蜜蜂去為植物授粉,避免農業與生態系崩壞。

  6. 2014年10月24日 · 2014/10/24. 辦公室 、 新聞 、 工作技巧. 許多公司明文或是不明文禁止辦公室戀情。 從人資主管在職上多年的經驗來看,辦公室戀情確實對個人、同仁及公司都可能帶來困擾,除了容易影響到工作情緒外,彼此間的公私劃分也是灰色地帶,難免引發旁人揣測,又或者是對公司業務造成嚴重的傷害。 當愛情出現在職的時候,先了解甜蜜背後可能帶來的種種困擾,接著再理性做判斷! 本文作者為「萬惡的人力資源主管 W.J Chang」,原文刊登載於《能力雜誌》2014 年 10 月號,Inside 獲授權刊登。 許多公司明文或是不明文禁止辦公室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