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本課節參考葉遜謙的真實故事,改編成為故事的主角,透過主角學習戲劇的經過,並考慮以戲劇作為終身職業的心路歷程。 角色(Role) 學生飾演阿謙的母親,教師入戲飾演阿謙探討兩代對志向生涯規劃的取向價值觀等. 張力(Frame) 什麼是考慮職業的重要因素? 父母親對我們考慮職業扮演怎樣的角色? 符號(Sign) 入學報名表、校服、圍裙. 課前準備: 葉遜謙專訪剪報. 簡介: 工作紙 本課節適合於學期終結時進行,讓學生運用不同習式之餘,亦反思學習戲劇的目的。

  2. 教師戲劇體驗活動. 4. 童書劇場. 5. 總結與討論. 童書閱讀結合戲劇,是甚麼? • 指導學生閱讀童書的過程中,把故事配入戲劇形式,戲劇作為學習方法」 (drama as a learning tool) 童書戲劇課. 以戲劇作為學習方法. 戲劇性扮演活動(dramatic play) :選取特定情境,請學生用生活經驗及想像力共同去面對當中的疑難. 故事戲劇化(story dramatization):請學生扮演故事中角色面對的疑難,並按他們自己的意願,進行不同情節的選擇. 戲劇扮演展示: 學生經過思考與討論,演出故事片段。 有時候可以讓學生對情節或角色進行伸展、加減、潤飾,使扮演更完整. 創造性戲劇演出:學生掌握了一定的戲劇技巧,進而創作故事、設計台詞、 認真排練,最後演出.

  3. 戲劇教學法與自我決定論 1.勝任戲劇教學法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學習信心更加投入課堂 2.歸屬學生代入角色,與文本建立關係,增加對文本的歸屬 3.自主學生參與戲劇活動時能自選認為重要的情節決定表達方式發表個人見解等釋放學習空間

  4. 2017年12月31日 · 作者提出教師在設計教案時應發掘繪本的創意空隙以選配和編排適當的戲劇習式本文藉研究幼兒教師與戲劇導師共同設計的20個教案探討這模式在香港的實踐狀況結果顯示教學設計雖未能完全擺脫文本的束縛以開放地讓幼兒參與但當中的創意空隙能引導幼兒進行多方面故事探索和重新想像。...

  5. 2018年12月8日 · 1. 教師入戲 (Teacher in Role)2. 思緒 (路) 追蹤 (Thought Tracking)3. 定鏡、靜面、定格 (Still Image)4. 集體角色 (Collective Roles)5. 說演故事 (Narration)6. 觀點與角色 (Spectrum of Differenc...

    • 3 分鐘
    • 80
    • Edu House Graha Edu
  6. 其他人也問了

  7. 2007編訂課程發展議會與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聯合. 《 中國語文課程及評估指引中四至中六)》 (2015 年月更新) 學習內容包括閱讀、寫作、聆聽、說話、文學、 中華文化、品德情意、思維和語文自學九個學習. 範疇,讓學生通過學習祖國語文,提升語文應用、 審美、探究、創新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國民素質, 認同國民身份,承傳民族文化。 課程理念. 2007年課程發展議會編訂 中學中國語文建議學習重點 試用)》 中華文化學習目標: 文化是語文的重要構成部分,認識文化有利溝通,也有利於文化. 承傳。 語文學習材料蘊含豐富文化元素,文化學習和語文學習可. 以同時進行。 中華文化範疇的學習目標: 增進對中華文化的認識,提高學習語文的興趣和語文能力;

  8. 跟一般戲劇學習不同,本計劃選取的三個教學案例,均以小巧簡單清晰的戲劇教學活動(或稱為戲劇習式」)應用在中文二語學與教上:即教師按文本內容及教學目標,運用一項或多項戲劇習式」,讓學生即時參與學習活動, 過程中不自覺地將已有知識和新學知識建立勾連,並引發感覺和想像每項戲劇習式活動通常可在較短時間內完成,因此整體單元教學可由多個戲劇小活動和語文教學環節相互配合,以達到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