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4月8日 · Tweet.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1/4. 本港在過去數天,先後受溫暖潮濕的偏南氣流及季候風影響,每晚均多雲大霧,在晚間難見床前明月光。 但隨着天氣逐漸緩和,有市民今晚 (8日)就在夜空中見到橘色月輪,更將有關相片分享至社交平台。 有市民晚上在Facebook群組「真‧屯門友」、「香港風景攝影會」分享相片,顯示在其家中見到「橙月」,並向網友們查詢「大家有冇見到橙色的月亮」,在萬家燈火的襯照下,懸於廣袤無雲晚空上。 除此之外,東網記者亦在屯門夜空攝得「橙月」的夜景。 原來,「橙月」往年亦時有發生,最近一次就在去年中秋節翌日。

  2. 2024年5月14日 · 香港時間. 05月14日 (二) 08:05. Tweet. 天文台已於今日 (14日)早上7時45分發出紅色火災危險警告,表示火警極易發生,市民應小心防火。 市民前往郊野旅行,最好帶備乾糧或已經煮熟的食物,並應小心防止山火。 在郊野非法生火的人士,可被罰款2.5萬港元及入獄1年。 最高瀏覽. 1 05月24日 (五) 19:56. 27歲男染猴痘 周日曾訪尖沙咀桑拿並有高風險接觸. 近日多宗猴痘確診個案。 今日 (24日)再多一宗,涉及一名過往健康良好的27歲男病人,現時情... 2 05月25日 (六) 01:53更新. 港諜案被告伏屍公園 英警稱死因無可疑. 捲入控協助香港情報機構、涉嫌觸犯英國《國家安全法》其中一名男被告特里克特(Matthew...

  3. 2024年5月12日 · 香港經濟復甦不似預期,政府推動夜經濟,力谷18區日夜都繽紛,然而曾被外界批評藥石亂投。 有議員更指香港能否從夜繽紛走到夜經濟除了煙火無人機政府要作出的努力配合及計劃還需要走一段路。 港人北上消費已成常態,為挽回市民留港消費吸引更多旅客,政府催谷各區舉辦日夜繽紛,議員江玉歡早前曾直指客量不足,商場和食肆延長營業時間只是曇花一現,香港夜晚仍舊靜英英,談何繽紛,指政府不但要想方法留客過夜,亦需提供更多夜間消費地方。 江玉歡今日 (12日)在社交平台貼文,指一本有關夜經濟的書談及世界各地怎樣在20年前開始夜經濟的發展、夜經濟對城市帶來的好處、夜經濟的策略及管治模式等。

  4. 其他人也問了

  5. 2023年7月18日 · 霓虹燈的英語Neon Lighting直譯是氖燈,通常為一條玻璃管內含低壓氖氣或其他惰性氣體,以微弱的直流或交流電經過管子而產生橙紅色的光線,並可通過螢光粉令玻璃管產生不同色彩。 而霓虹燈招牌由1920年代首次出現在香港商人們將不同裝飾元素的霓虹燈飾掛在唐樓上務求以五光十色的燈光招徠客人。 二戰後霓虹燈招牌在香港發揚光大,透過不少設計美觀、工藝精湛的玻璃燈管,造就了燈火璀璨的香港夜景。 但隨着科技進步出現了成本更便宜的LED招牌代替品,或因城市規劃變化令一些大型霓虹燈牌不符合建築條例被撤下等原因,在這20年間許多霓虹燈逐漸消失。

  6. 2024年5月1日 · 香港時間. 05月01日 (三) 21:35更新 20:00建立. Tweet. 1/6. 維港「月月放煙火」首場在風雨陰霾下如期在今晚 (5月1日)上演! 踏進8時,煙火表演音樂尖東海旁奏起,海上躉船紛紛傳出陣陣炮聲,維港上空頓時呈現五光十色的煙火,繼而先見到「開心笑面」迎賓客。 不過,每場斥資約100萬港元的煙花在風勢不大、煙霧不散的情況下,大部分時間煙火被白霧遮蓋。 專誠到海濱欣賞煙火的遊客,明明在「貴賓位」結果「睇煙火變睇煙」,略顯失色。 煙火表演開展時,尖東海旁已擠滿旅客,人頭湧湧。 天公作美下,現場沒有下雨,旅客們均毋須撐開雨傘。 不過,由於現場空氣不太流動,僅有微風,煙火發射同時的煙霧未能急速消散,而由於煙火僅發放在水面上最高約100米,煙火與煙霧「疊在一起」,令煙火不太顯眼。

  7. 2024年4月25日 · 旅遊發展局公布,當晚煙火將在晚上8時於尖東對出維港舉行,全程約10分鐘;色調則以金色為主,展示巨型「HK」等文字及圖案。 旅發局今日 (25日)表示,五一海上煙火表演將在5月1日晚上8時,於尖沙咀海濱花園(近尖沙咀東)對開維多利亞港海面舉行,表演長約10分鐘。 煙火將由離岸130米的躉船發放高低有序地發放至水面最高約100米,交織成不同色彩斑斕圖案。 整個海上煙火表演以金色為主調,會展示代表香港的巨型「HK」字樣、笑面圖案等。 煙火配合「幻彩詠香江」燈光多媒體匯演,提供雙重視覺效果。 旅發局指,最佳觀賞位置設在尖沙咀海濱花園,近尖沙咀東一帶,該處會設有音響以帶動氣氛。 灣仔海濱一帶、紅磡海濱花園、北角東岸公園主題區亦能看到煙火,但要留意文化中心及星光大道對出一帶海濱長廊均未能觀賞。

  8. 2017年9月2日 · 深水埗一座海拔不過百米的小山丘因山腳的嘉頓中心而由居民命名為嘉頓山」,過去百年它見證無數基層故事及舊區萬家燈火。 它伴隨幾代人成長,見證通州街以外滄海變高樓、戰後湧港難民棲身山腳木屋區,之後一場石硤尾大火造就公屋誕生。 歷史記憶近月隨着屹立該區逾80年的嘉頓中心向城規會申請重建而翻箱倒櫳,舊居民都擔心這座時光座標一旦消失,「嘉頓山」將追溯無源,深水埗區亦會失去靈魂。 「一放學做完功課就約埋去後山玩! 」三代以深水埗為家的建築師徐卓華提及嘉頓如數家珍,由嘉頓山到嘉頓中心,再到生命麵包及嘉頓雪條都貫穿她的童年:「火箭雪條嗰陣一蚊條,仲引入英國配方的穿梭機味,不過2000年前後都停晒產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