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0年12月31日 · 1. 膝蓋. Source: vuoriclothing.com. 跑步時,往前踏出腳步,腳從空中落到地面的瞬間叫做「觸地」。 正確的觸地方式前腳在身體前方一點,小腿脛骨則在腳掌的後方。 如果前腳踩太前面,又選擇用腳尖觸地,讓身體重心離腳跟很遠,而強迫膝蓋向內扭,導致膝蓋。 簡單來說,膝蓋多半是重心錯誤導致的,多練習軀幹姿勢,在自然挺直的情況下 跑步 ,就能解決問題。 延伸閱讀:跑步機減肥真的有效嗎? 盤點7個跑步常犯的錯誤,你該知道的跑步知識還有"這些"! 2. 腳掌. Source: pinterest. 腳掌 承擔全身重量,跑完會痛的最大原因是用力過猛。 遇到此類症狀,應該先修正腳掌用力著地的姿勢,可以想像不要重重踏地,著地時保持輕盈。

  3. 2015年8月14日 · 想必各位跑友們都知道飯後跑步對於身體是非常不好的尤其是跑沒幾步可能就造成腹痛的問題稱之為運動引起的下腹部短暫疼痛exercise related transient abdominal pain, ETAP),通常出現在 胸腔和右上腹之間 是因為 急性胸肋痛導致 ,因為 在跑步前身體呈現靜止的狀態,而開始運動時肌肉收縮,但肺臟的反應跟不上時,在交感神經的作用之下,使得呼吸肌產生痙孿。 容易發生腹部疼痛也有可能的原因是飯後馬上去運動,此時疼痛所發生的位置可能是 左側腰窩,脾臟的位置 , 由於飯後血液會流至腸胃,但開始運動時血液需要傳送至四肢,這時脾臟開始收縮導致左側腰窩出現疼痛 ,因此若是要運動必須要至少間隔一小時以上且要做足暖身。

    • Polly Yang
  4. 為什麼跑步有氧運動會側腹痛? 醫指2大原因:充血&呼吸。 蔡翔霖醫師表示,跑步或許多有氧運動時出現腹痛,醫學上較普遍支持的觀點有兩種。 器官充血: 一是器官充血膨脹,人體在進行運動時血液循環提升,而脾臟和肝臟是血流較高的器官,因此運動時這兩器官的血流也可能較強,進而有正常的充血膨脹、壓迫到腹膜,若是在於脾臟便會出現左上腹痛,若於肝臟便右上腹痛。 呼吸調節: 另一觀點是和呼吸調節有關,人體進行運動時耗氧較高,若呼吸未妥善調節,兩側橫膈肌就有可能缺氧而出現痙攣。 許多不常運動、剛開始運動的人容易有腹痛情況,就很有可能是因為此原因所致。 用餐後運動的腹痛? 至於民眾可能普遍都聽過,「剛吃完東西、喝完水不要運動,小心肚子痛。

    • 什麼是「脛骨內側壓力症候群 」?
    • 脛骨內側壓力症候群暈原因?
    • 脛骨內側壓力症候群怎麼辦?
    • 脛骨內側壓力症候群的治療方法
    • 脛骨內側壓力症候群的復健運動
    • 我什麼時候可以再跑步?

    脛骨內側壓力症候群(medial tibial stress syndrome)俗稱脛前疼痛(Shin Splints)或夾脛症,是因為運動造成的小腿內側的脛骨邊緣疼痛,位置通常在小腿的下1/3段。常見的症狀是隨著跑量逐漸增加,小腿內側骨頭邊緣感覺疼痛,剛開始跑的時候疼痛,不久後就緩解;然而若不處理甚至增加跑量,小腿內側疼痛會越來越明顯,最後連走路都會痛,最差的情況是一路演進變成脛骨的疲勞性骨折(stress fracture)。 脛骨內側壓力症候群是很常見的下肢運動傷害。據統計,脛骨內側壓力症候群佔所有跑步相關的下肢運動傷害的比例高達16%。不過不用害怕,只要適當休息及治療,跑步生涯不會因為脛骨內側壓力症候群而終結。

    醫學界認為,脛骨內側壓力症候群是脛骨承受過度的壓力,造成微小的裂縫,而骨頭的修復能力跟不上受傷的速度,因此造成骨膜及骨頭受傷。研究發現,脛骨內側壓力症候群的疼痛部位有較低的骨密度,而經治療疼痛緩解後,骨密度逐漸回復正常。 這個研究的重點在於,只要給脛骨足夠的休息,身體可以自我修復。看到這裡的你可以摸摸自己小腿前內側硬硬的突出,這就是脛骨。跑步時,脛骨不僅承受身體的重量,跑步時的肌肉收縮也會拉扯骨膜,兩者都可能造成脛骨微小的受傷。日積月累且缺乏足夠休息,就會使脛骨受傷。此外,檢視跑步的姿勢、肌力強度、足型等根本因素,也是應該跟醫師討論的重點。

    脛骨內側壓力症候群原則上是臨床診斷,意思是醫師根據症狀診斷,若小腿的下1/3段按壓有疼痛感,就可能是脛骨內側壓力症候群。原因在於研究顯示,不管是X光、核磁共振(MRI)及骨頭掃描(bone scan),都無法很明確的診斷出脛骨內側壓力症候群。 影像檢查的意義在於區別脛骨內側壓力症候群是否進展到疲勞性骨折。然而很多時候,X光也無法偵測疲勞性骨折,核磁共振及骨骼掃描對於疲勞性骨折的診斷則比較有幫助。值得一提的是,脛骨內側壓力症候群常常合併其他的下肢傷害,因此在診間就可以操作的肌肉骨骼超音波檢查可以快速檢查脛骨內側壓力症候群是否合併其他下肢傷害,例如半月板撕裂等狀況。

    「休息」是治療脛骨內側壓力症候群最好的方法。若症狀不嚴重,可以調整跑量及跑速到沒有疼痛的程度。所謂的休息並不代表完全不能運動,可以暫時轉換成不需讓脛骨承受壓力的運動,例如游泳。 關於症狀緩解,急性期時可先以乙醯氨酚類藥物(Acetaminophen)或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 (NSAID)緩解疼痛。復健治療包括電療、熱療、雷射等儀器有止痛及加速組織修復的效果。近年研究發現,體外震波可能幫忙脛骨內側壓力症候群的復原。 系統性研究發現, 前足內翻的功能性扁平足會增加發生的機率。透過鞋墊支撐足弓、分散足部壓力,可以改善脛骨內側壓力症候群。此外,小腿及足部肌群的伸展、肌力強化訓練,也可以降低得到脛骨內側壓力症候群的風險。 要特別提醒的是,許多跑者是因為習慣以腳跟著地,這樣的跑姿讓膝蓋處於伸直狀態,難以吸...

    小腿伸展(1)
    小腿伸展(2)
    小腿肌力訓練
    髖部外展肌力訓練
    髖部外轉肌力訓練
    脛後肌肌力訓練

    很多跑者受傷後最想知道的是自己何時可以訓練。要提醒的是,脛骨內側壓力症候群是骨頭受傷,因此復原時間較長,一般需要大約10週才會完全康復。然而不代表要完全休息這麼長的時間,疼痛緩解就可以依照醫師、治療師、教練的指導逐步開始運動,研究統計受傷後平均需要90天才能恢復到以中等速度跑20分鐘。 關於跑量的增加,建議每週增加10%跑量較為安全,近期也有研究建議,可以每週增加最多30%跑量。要提醒的是,跑步時若產生超過2分的疼痛(0分為不痛,10分為最痛),務必停止訓練並且減量。 隨著跑步風氣越來越盛,相關的運動傷害也越來越多。脛骨內側壓力症候群在跑步愛好者相當常見,由於傷及骨頭,後續復健是相對漫長的過程。一旦受傷,除了症狀治療,務必檢視跑步姿勢、鞋子,並且積極做伸展跟肌力訓練,才能再回到迎風馳騁的路上...

  5. 2017年3月8日 · 你跑步或走路你以為你在直線跑步/走路但你有沒有想過你其實是抵抗你身體想要旋轉的慾望. 邊緣小知識,這個測試原名為Fukuda stepping test : 當初設計為評估周邊前庭系統障礙或是平衡不穩定,現在則被廣泛應用於神經病學和暈眩相關的診斷,但其可靠性仍具有爭議。 他可分為50步與100步測試: (1)當踏50步時旋轉角度>30度,移動距離超過50cm為異常 (2)100步時旋轉角度>45度,移動距離超過100cm為異常 (Fukuda, 1959)。 組間相對係數50步為中等,100步為相對低的,因此在這裡建議50步。

  6. 2015年5月3日 · 1. 加入核心肌群訓練自由重量肌力訓練. 以往在田徑隊的我很少進行肌力訓練,通常只會進行簡單的徒手動作,其餘的訓練都是跑步。 後來在東華鐵人隊時逐漸加入了針對核心肌群的訓練(如棒式、側棒式、橋式等等),跑步側腹痛的問題開始有了改善,但每當進行高強度跑步訓練,或是在鐵人比賽時,側腹痛仍然會出現。 直至2012年接觸到自由重量的肌力訓練(以槓鈴、啞鈴進行蹲舉、硬舉等動作的肌力訓練),經過大概一年的時間,側腹痛的問題終於逐漸得到解決。 自由重量肌力訓練的「強度」夠高,我想是側腹痛消失的原因之一。 試想,當扛著非常重的重量在身上進行蹲舉的時候,如果要維持標準動作,核心肌群必定要發出十分大的力量才能維持軀幹處於挺直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