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 4 分鐘
    • 1918:烏克蘭獨立。1917 年,沙俄君主制在戰爭和政局動蕩的壓力下崩潰,烏克蘭愛國者成立了自己的協調機構,中央拉達(委員會),該機構很快發展成為革命議會。
    • 1945年:擴大的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斯大林在與希特勒就分割東歐和中歐達成協議後,於 1939 年 9 月入侵波蘭,並將波蘭在 1919 年與布爾什維克短暫交戰後保留的烏克蘭土地併入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 1954年:克里米亞半島的移交。克里米亞(烏克蘭南部的克里米亞半島)與烏克蘭接壤,但 1921 年成為俄羅斯境內的一個自治共和國,部分原因是這個半島具有戰略意義。
    • 1991年:蘇聯解體。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 (Mikhail Gorbachev) 放鬆意識形態控制,導致對共產主義蘇聯的大規模抗拒、牴觸,烏克蘭和俄羅斯的民主活動家藉此機會共同努力,開創了新的政治局面,例如言論自由和自由選舉。
    • (一) 1918:烏克蘭獨立
    • (二)1945年:擴大的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 (三)1954年:克里米亞半島的移交
    • (四)1991年:蘇聯解體
    • (五)2014年:吞併克里米亞和頓巴斯戰爭
    • (六)2021年:俄羅斯軍隊的集結和對西方的最後通牒
    • 20世紀前的烏克蘭

    俄羅斯臨時政府授予烏克蘭人民共和國(UNR)自治權,但隨後上台的布爾什維克拒絶承認UNR,派兵入侵,將烏克蘭納入蘇維埃。 UNR 於1918年1月宣佈完全獨立,並在布爾什維克之前搶先與布列斯特同盟國簽署了和平條約。同盟國之一的德國以「酋長」這個傳統頭銜扶持烏克蘭君主回歸,恢復君主制。但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UNR重新上台並宣佈與前奧匈帝國的烏克蘭領土統一。 俄羅斯內戰(1917-22年)期間,UNR 無法在俄羅斯紅軍和白軍之間倖存下來,因為雙方都不承認烏克蘭的主權。但是,烏克蘭獨立這個先例最終迫使布爾什維克建立了一個蘇維埃烏克蘭共和國,該共和國在1922年成為蘇聯(USSR)的創始加盟國之一。 然而,到了1930年代初期,史達林重拾未競任務,重拳粉碎革命期間壯大的烏克蘭政體。大約400萬烏克...

    史達林在與希特勒就分割東歐和中歐達成協議後,於1939年9月入侵波蘭,並將波蘭在 1919 年與布爾什維克短暫交戰後保留的烏克蘭土地併入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二戰尾聲時,在1945年的雅爾達會議上,時任英國首相邱吉爾和美國總統羅斯福允許史達林保留這些領土。蘇聯人還向捷克斯洛伐克施壓,要求它放棄自己境內的「羅斯國」(Rusyn)土地。 在精力充沛的黨魁尼基塔·赫魯雪夫(Nikita Khrushchev,1894-1971)領導下,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幾乎將所有烏克蘭族佔多數的地區都納入其中。赫魯雪夫因此實現了烏克蘭愛國者的長期目標,即建立一個統一的烏克蘭。 但是,他追求的是文化向俄羅斯同化的進程,而不是促進烏克蘭自治。烏克蘭民族主義者在前波蘭領土上對蘇聯統治的頑固武裝抵抗一直持...

    克里米亞(烏克蘭南部的克里米亞半島)與烏克蘭接壤,但1921年成為俄羅斯境內的一個自治共和國,部分原因是這個半島具有戰略意義。 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在那裡都不佔多數。1920年代,蘇聯培養了克里米亞韃靼人的文化,他們自13世紀以來一直生活在半島上。俄羅斯帝國1783年征服了克里米亞汗國,為了打動西方殖民者和亞洲新興獨立國家,在那裏推行看似仁慈的政策。 然而,當蘇聯紅軍1944年從納粹德國手中奪回克里米亞時,史達林下令強制驅逐韃靼人,被許多歷史學家視為種族滅絶之舉。經過這次驅逐,俄羅斯族人幾乎在一夜之間成為了人口多數。 戰爭使半島的經濟和城市化為廢墟。為紀念《佩雷亞斯拉夫條約》簽署300週年,赫魯雪夫籌劃了將克里米亞移交給烏克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計劃,即重建克里米亞,並通過一條即將建造的主渠...

    米哈伊爾·戈巴契夫 (Mikhail Gorbachev) 放鬆意識形態控制,導致對共產主義蘇聯的大規模抗拒、牴觸,烏克蘭和俄羅斯的民主活動家藉此機會共同努力,開創了新的政治局面,例如言論自由和自由選舉。 俄羅斯前總統鮑里斯·葉爾欽(Boris Yeltsin,1931-2007 年)的政府沒有試圖捍衛蘇聯聯邦,而是尋求一個獨立的俄羅斯。這使得葉爾欽成為烏克蘭總統列昂尼德·克拉夫丘克 (1934-) 的天然盟友,但前提是雙方都拒絶接受蘇聯的遺產。 1991年12月,烏克蘭全民公投,宣告聯盟的終結,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正式分離。然而1990年代初期,經濟改革陷入停滯,葉利欽和其他俄羅斯政要開始批評烏克蘭的文化政策,質疑克里米亞主權的移交,在國內吸引了越來越多懷念蘇聯時代的民族主義者。 19...

    烏克蘭的一場民眾革命推翻了親俄羅斯的總統維克托·亞努科維奇,親西方的民主力量上台;這一行為得到了議會的批准,並得到了提前舉行的總統選舉的確認。 俄羅斯當局利用烏克蘭政局動蕩之機建立了對克里米亞的軍事控制。他們盤算,當地大多數俄羅斯人會支持併入俄羅斯,因為他們會被更高的薪水和更好的職業選擇所吸引,也無需學習烏克蘭語。 但加入俄羅斯的公投結果令人難以置信,國際社會,除了北韓、敘利亞和委內瑞拉等少數親俄國家,齊聲譴責俄國吞併克里米亞之舉。 面對懲罰性的西方制裁,克里米亞的俄羅斯當局開始鎮壓當地的烏克蘭和克里米亞韃靼人活動分子。在確保對克里米亞的控制之後,俄羅斯還在烏克蘭東南部的其他省份支持叛亂,那裏的主要地區政黨長期以來一直培養親俄態度。 但這種策略只在頓巴斯有效,那是一個以俄語為主的蕭條工業區。...

    頓巴斯的戰爭從未正式結束。零星衝突交火很尋常,每周都有傷亡報告。西方斡旋,2015 年以「諾曼底模式」(德國、法國、俄羅斯和烏克蘭)舉行峰會,推動軍事行動的緩和。在白俄羅斯首都舉行峰會期間簽署的 2015 年明斯克議定書為和平解決衝突點明瞭道路。 但是,和平進程仍然受阻,因為某些條款對烏克蘭和俄羅斯來說都無法接受,比如,在有俄羅斯軍隊駐扎的兩個「人民共和國」舉行地方選舉,對俄羅斯而言不能接受的是承認其軍隊的存在並撤離克里米亞。 2021 年底,西方和烏克蘭情報機構發佈了有關俄羅斯軍隊在烏克蘭邊境大規模集結以及為可能的入侵做好基礎設施準備的信息。 雖然俄羅斯官員堅稱這些準備只是軍事演習,但他們也向西方發出了最後通牒,要求書面保證北約停止進一步向東擴張;對自1997年以來加入北約的北約成員國的武...

    烏克蘭的誕生 —— 大約在9世紀,一群北歐人進入今天的俄羅斯西北部,臣服了當地的東斯拉夫部落,然後沿第聶伯河遷徙到今天的基輔市,即今天的烏克蘭首都。那個中世紀城邦史稱基輔羅斯。今天烏克蘭中部地區就是當年羅斯國的中心。 莫斯科誕生於12世紀。988年,弗洛迪默大公接受了來自拜占庭的基督教。他們使用的多種東斯拉夫方言後來演變成烏克蘭語、白俄羅斯語和俄語。 羅斯公國13世紀被蒙古帝國征服。14世紀蒙古帝國衰落後,莫斯科大公國和立陶宛大公國瓜分了羅斯公國的土地。立陶宛大公國後來與波蘭合併。在波蘭南部邊境,一個新的烏克蘭哥薩克社群開始興起。烏克蘭哥薩克是一群人數眾多的自由人,其中許多是逃跑的農奴;他們守衛著波蘭南部草原邊界,抵禦土耳其和韃靼人的襲擊。 17世紀,反抗波蘭統治的哥薩克叛亂演變成一場大規模...

  2. 2022年3月14日 · 2月下旬至今,烏克蘭民族主義者於總統澤連斯基帶領下與入侵俄羅斯軍隊展開武裝抗爭,本文追溯當代烏克蘭民族主義發展歷程,探討烏克蘭自1991年脫離前蘇聯獨立後至今一直夾在美國、俄羅斯和歐盟之間小國政治形態,提出烏克蘭在過去三十年被大國政治綑絆歷史規律,反省「小國政治悲劇」理論未來發展和實踐啟示。 什麼是小國政治悲劇. 2020年,菲律賓學者Charmaine Misalucha-Willoughby和Robert Joseph Medillo,透過菲律賓近年在南海主權糾紛和國際訴訟經驗,提出「小國政治悲劇」新理論。

  3. 烏克蘭民族主義 ( 烏克蘭語 : Український націоналізм , 羅馬化 : Ukrainskyi natsionalizm )是促成 烏克蘭人 建立 民族國家 的 意識形態 。. 儘管現今的 烏克蘭 是在 蘇聯解體 後才成立,但一些歷史學家,如 米哈伊爾·格魯舍夫斯基 等人認為,中世紀 ...

  4. 2022年9月28日 · 「尊嚴革命」與這場戰爭在烏克蘭社會中引發了一場地緣政治意義上重新定位。2014年1月同年9月,烏克蘭人中俄羅斯持正面態度比例從80%下降不足50%。2014年11月,民意調查中支持烏克蘭加入歐盟者的比例已達64%(在2013年11月,這一比例僅

  5. 1505年時韃靼人還到達過維爾紐斯郊區,差不多時間其侵襲甚至威脅過華沙:波蘭和立陶宛自己組織的武裝無法抵抗他們閃電般突擊,對方善於移動戰並很頑強

  6. 烏克蘭現代意義上國家武裝力量的形成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與現代烏克蘭民族的形成相吻合。 在官方歷史上,這個時期被稱為 「 烏克蘭獨立戰爭 」或 「第一次解放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