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1月25日 · 真的是主觀的嗎? 比起各種主觀論述,我們不如透過科學研究的視角來找答案吧。 來自紐約、非常有藝文氣質的科學期刊網站《Nautilus》裡,小編讀到一篇今年二月的一篇名為《What is neuroscience doing to art?》(神經科學對藝藝術做了什麼?

  2. 三個常見的定義包括主觀性是以下各項的品質或條件: 某物是一個主體,狹義是指擁有有意識體驗的個人和個體,例如觀點、感覺、信念和慾望。[2] 作為主體的事物,廣義上是指具有能動性的實體,這意味著它對其他實體(客體)起作用或對其行使權力。[3]

  3. 先驗知識是獨立於經驗的知識。例子包括數學、重言式和出自純粹理性(英語:pure reason,或稱 speculative reason、theoretical reason)的演繹推理。後驗知識是依賴於經驗證據的知識。例子包括大多數科學領域和個人知識的各個方面。

  4. 其他人也問了

  5. 我們的知識是建立在某些刻意或隱藏的信心基礎上面,比方說「百聞不如一見」就是一種信心的立場,我們相信自己眼睛所輸入的訊息,故此我們也說「眼見為憑」。然而,信心雖然是我們知識的基礎,但是信心的本身卻不是知識。 科學與媒體

  6. 2018年10月3日 · 客觀知識不同的是,這類型的知識不能像原子或距離一樣測量。 而且不同於主觀知識的是,這類型知識屬於 公共與文化 。 它涉及對我們各種社會結構的感受,或者可以套用我在第一章使用的概念,它涉及我們的「世界」。

  7. 「感情感覺是主觀的」原來有很多種解釋? 「知識必定是主觀的,因為任何知識都必須依賴個人觀察、推論、證成才能建立。 」這說法站得住腳嗎?

  8. 經驗主義知識論是指認為知識是感覺經驗的產物,感覺經驗是知識的唯一源泉,從而否認藉助直覺和推理可獲得知識的知識論。 與“理性主義 知識論 ”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