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8月27日 · 至於地方創生究竟跟台灣長期推動的社區營造有什麼不同呢還是地方創生是舊瓶新裝的灑錢搶錢計畫呢曾副座指出社區營造最核心的關懷是地方的認同與光榮感與地方創生最主要的共同點在於強調在地性自發與集體行動

  2. 2018年11月8日 · 2018-11-08. 文・曾旭正. 38306. 要讓地方發展繁榮吸引青年返鄉都是從社區營造地方創生的口號這兩者具體來說是要解決什麼議題談起地方創生」,許多人的第一個問題都是地方創生與社區營造有什麼不一樣簡單來說地方創生有兩個特色地方創生特色一目的為減緩人口老化衝擊. 社區營造便是透過種種行動來激發故鄉之愛」,進而號召居民共同經營社區生活。 小至部落、大至城市、國家,都可以是一個「社區」、一種「共同體」,社區營造者可以關注更大的課題、更大的地理範圍。 然而,如何擬定政策、透過什麼機制鼓勵,則是必需面對的挑戰。 而地方創生政策,就是立基於社區營造的經驗,號召更聚焦的行動,來處理階段性的課題。

  3. 社區營造手法與關注的主題迭有創新,累積了豐富的經驗; 社區營造偏重於第一三部門,忽略企業力量; 年輕的生力軍投入社區場域者漸多這些趨勢一方面透露出社區營造面對社會大環境變化而衍生的自身調整,但也顯現它的挑戰是巨大的,有賴更多政策資源投入。 地方創生政策接續而起. 國家發展委員會自2016年即開始研擬「地方創生政策」,主要參考日本經驗而成。 日本早在2009年即已真實面臨人口問題的挑戰,全國總人口在該年達到頂峰之後即逐年減少。 為此學者大野晃在1991年提出的「限界集落」概念重新得到重視;2014年增田廣寬也編著《地方消滅》一書,宣稱到2040 年日本將有896個市町村因為人口過少而消失,聳動的警語引發社會熱烈討論。

  4. 台灣味. 觀點. 借鏡國際 切入在地生活的關鍵,究竟社造的動能要從哪裡來? 專業者如何與社區連結兼負著社區再生與地方文化振興使命,「社區營造概念在台灣已有近三十年歷史然而社造一詞也有被濫用誤用的現象社區營造需要長期的經營與推動如何讓地方長出動能專業團隊如何進入引導社區再生? 《野力再生主編侯志仁分享國內外經典實例。 汐止樟樹灣的「Wawa空地樂園」的社區設計,不分老幼,大夥一起用「玩」打開街角空地想像。 微笑精選好文. 左岸文化出版. 2023-02-20. 10773. 不分區. 廣告. 社區營造. 社區總體營造. 野力再生. 永續城鄉. SDGs. 地方創生. 兼負著社區再生與地方文化振興使命,「社區營造」概念在台灣已有近三十年歷史。

  5. 民國九十一年行政院核定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2002-2007)」,在其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單元,提出提升社區照顧質與量」,又讓社區多了一個工作的名詞及可能的經費來源,內政部的部分人力又須轉移到該項工作的推動在屬於文建會系統方面,民國八十三年出現社區總體營造」,主要在於延續李前總統對於社區文化社區意識生命共同體的理念,將之整合轉化為可具體操作的政策,期能藉由」、「」 、「地」 、「產」 、「景」等面向切入文化發展及再生策略,並藉由外部政策帶動「由下而上」、「民眾參與」、「社區自主」、「永續發展」的運作原則與方式,使地方和社區重新恢復活力與生機,並將之轉化為民主社會的公民意識與社區意識的凝聚作用。

  6. 其他人也問了

  7. 2022年4月25日 ·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社區的概念強調居民基於對地方的認同而自主地參與社區公共事務若社區作為一個基層治理單位卻缺乏獲取政治經濟資源與能力的充分制度支持那麼地方創生恐怕是被賦與了過於理想的期待。 文:曹晉華(目前就讀於東海大學政治學系,曾任科技部地方創生相關計畫兼任助理) 對於台灣許多民眾而言,社區(community,或譯共同體)是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存在。 Tags: 地方創生. 社區. 農村. 社區發展法. 社區總體營造. 社區的概念強調居民基於對地方的認同,而自主地參與社區公共事務。 若社區作為一個基層治理單位,卻缺乏獲取政治經濟資源與能力的充分制度支持,那麼地方創生恐怕是被賦與了過於理想的期待。

  8. 2019年3月3日 · 這段摸索歷程是展望下一階段挑戰極具參考價值的社會資產縱觀二十多年的經驗我們觀察到幾項趨勢: (1社區營造的行動主體其類型出現變化初期常見的社造行動者是文史工作室與向官方立案的社區發展協會近幾年則出現較多基金會社區合作社與社會企業等使社造工作更多元行動上更有彈性他們將可以成為下一波地方創生的生力軍。 (2關注大範圍的社區團體幾乎沒有增加: 多數社區的行動範圍是村落,但是社造愈成功的社區,反而因為認同度過高,行動也不自覺受部落主義所限,不利區域發展。 這也使得廿多年來,突破單一村里限制,關注鄉鎮區、縣市或更大範圍的社區團體(如宜蘭的 仰山基金會 、台南的 古都保存再生基金會 、雲林的 螺陽基金會 等)少有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