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支持深化粵港澳協同創新積極吸引和對接全球創新資源加強產學研深度融合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十四五規劃綱要亦首次將深港河套納入粵港澳大灣區四個重大合作平台之一充分反映了中央對香港創科的重視大灣區建設正好為香港提供一個融入國家創科發展的最佳平台。 科研基建. 新田科技城. 港深創新及科技園. 深港聯合辦公室. 初創支援. 「大灣區創科快線」 「大灣區創科飛躍學院」 大灣區分校孵化中心網絡. 人才. 「創科實習計劃」 創新要素跨境流通. 內地科研經費過河. 內地人類遺傳資源過境香港. 科研儀器共享. 智慧城市. 「智方便」平台. 粵港電子簽名證書互認.

  2. 2024年3月15日 · 2019年2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明確提出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如今粵港澳大灣區擁有超過6萬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多所全球排名前50位的大學9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和50家國家重點實驗室。“深圳香港廣州科技集群 ...

    • 六個基本原則
    • 七個發展範疇
    創新驅動,改革引領
    協調發展,統籌兼顧
    綠色發展,保護生態
    開放合作,互利共贏
    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3. 2024年3月7日 · 為提升原始創新能力粵港澳大灣區積極推動戰略科技力量建設布局建設9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促使鵬城實驗室廣州實驗室先後落地並實現全面入軌運行世界一流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在粵港澳大灣區崛起在這裏各種技術需求都能被滿足在廣州航空輪胎大科學中心已完成航空輪胎國産化技術全鏈條貫通實現倣生合成橡膠和數字輪胎工業軟體的原創性技術突破。 “航空輪胎大科學中心已經初步建成,今年我們不僅要加速人才聚集,還會加大基礎設施的投入。 ”廣東粵港澳大灣區黃埔材料研究院副院長王傑表示。 在東莞,中國散裂中子源的投入使用,讓香港大學教授黃明欣受益良多。 “在‘家門口’做實驗,太方便了! ”黃明欣説。

  4. 2023年4月29日 · 在基礎設施領域加快建立城市群交通協同發展機制着力強化數字新基建支撐力和應用實效報告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是全國唯一一部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主題的年度綜合智庫報告已經成為廣東省社會科學院高水平一流智庫建設的標誌性成果之一2022版報告由1個總報告6個篇章共22份研究報告和若干專家觀點組成闡明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使命任務機遇挑戰梳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舉措成效解讀研判政策形勢熱點問題分析建設中存在的不足與挑戰提出前瞻性針對性建議全方位多角度為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建設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指引與實踐參考

  5. 其他人也問了

  6. 粵港澳三地政府一直緊密合作因應有關管制站及各自連接路的承受能力推展各項新的跨境交通措施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增加使用大橋車輛包括於2023年7月1日開始實施港車北上」。 合資格的香港私家車可在無須取得常規配額下經大橋往來香港與廣東省以便利香港居民以自駕的方式到廣東省作短期商務探親或旅遊北上港車亦可獲海關免擔保安排。 香港與深圳邊界的第七個陸路過境口岸 - 蓮塘/香園圍口岸,備有「人車直達」設施,連接深圳東部過境高速,可令跨境人流和物流更暢順及有效地運作,並有助紓緩其他口岸的繁忙情況,對香港長遠經濟發展具策略重要性。 該口岸亦是大灣區強化跨境交通聯繫其中一項重點基建設施,有助香港在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的大格局下,提供更廣闊的發展空間,促進人流和物流,推動經濟發展及地區合作。

  7. 十四五規劃廣東將布局建設人類細胞譜系等5個設施數量位居全國首位助力粵港澳大灣區打造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 “安營扎寨建設一批國之重器6月24日江門中微子實驗地下700米的實驗大廳內中心探測器不鏽鋼主結構最后一個拼裝單元吊裝合攏標志著中心探測器不鏽鋼主結構安裝工作順利完成。 江門中微子實驗核心探測設備——中心探測器位於地下實驗大廳內44米深的水池中央,其不鏽鋼主結構設計採用直徑約41米的球形網殼結構形式。 不鏽鋼主結構的合攏,意味著有機玻璃球現場安裝即將開始。 中心探測器結構中的有機玻璃球直徑35.4米、壁厚120毫米、重600多噸,是世界上最大的單體有機玻璃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