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公元392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宣布取締所有異教,基督教成為了帝國國教。基督教成為國教後,羅馬教會成為羅馬帝國一個部門或機構,受皇帝管轄。西羅馬帝國滅亡後,羅馬教會開始在在政治上脫離羅馬帝國控制,並逐漸走向它權力頂峰。

  2. 在中世紀中期,有兩組重要的歷史事件見證了羅馬教會在世俗權力方面的盛衰轉化:其一是發生在11—13世紀的東西方教會大分裂和十字軍東征運動,其二是發生在14—15世紀的"阿維尼翁之囚"和西方教會大分裂。 前者顯示了羅馬教會勢力日臻巔峰的榮耀,後者則表現了羅馬教會權力由盛轉衰的尷尬。 一、東西方教會大分裂. 在希臘世界與拉丁世界之間,早就存在著根深蒂固的文化差異,這種差異並沒有因為羅馬人對希臘化地區的政治統治和文化模仿而消除,反而成為導致羅馬帝國分裂的重要原因之一。 基督教在羅馬帝國獲得合法地位之後,這種深刻的文化差異也造成了東西派教會在神學上的分歧和組織上的對立。 雖然君士坦丁皇帝希望全羅馬帝國境內的基督教能夠形成統一的理論體系和教會組織,以便成為每況愈下的羅馬帝國的新精神支柱。

  3. 羅馬帝國在公元4世紀末分裂之後,東西兩部分在社會、政治、語言、文化傳統等方面差異,促成了基督教說拉丁語西部派別和說希臘語東部派別之間分化。西部的羅馬教會自認為是耶穌門徒彼得繼承者,堅持認為其在各宗主教區中擁有首席地位;東部

  4. 其他人也問了

  5. 自2世紀以後,以羅馬為首西方教會和以君士坦丁堡為首東方教會,因各自不同教會、政治、社會、文化等原因,在神學,以及教會組織、紀律等各方面分歧逐漸擴大,彼此爭論不休,最終導致了1054年東西方教會大分裂,形成日後公教會(此乃

  6. 教會勢力初起. 當 羅馬教皇 的權力向 天主教 各教區延伸的時候,以國王為首的世俗權力也要求對所在地區的教會行使權力,這樣就產生了如何調整教會權與王權關係的問題。. 涉及這一問題的理論,首推教皇 基拉西烏斯一世 在公元5世紀提出的“雙劍說”,即 ...

  7. 2021年6月20日 · 公元511年,法蘭克王國墨洛溫王朝的開國君主克洛維死後,法蘭克王國分裂,國土被分給克洛維的許多後代,這些王子貴族各佔一方,擁有對領土的實際控制權,國王成了個擺設。...

  8. 2020年5月2日 · 這代表世俗與教會之間變成兩個獨立的系統,教廷不受世俗君主影響,教廷與教會公侯形成一個可以公然對抗皇權的政治勢力,教廷勢力從此更益膨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