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義民節由來. 義民節的由來,最早可以溯源到清康熙60年(西元1721年)的朱一貴事件,新竹一帶的客家人與盜匪抗衡,死後被地方人士將其屍骨合葬,稱為「義民塚」。. 到了乾隆51年(西元1786年),發生林爽文事件,新埔一帶的客家人再組義勇軍,捍衛鄉土 ...

  2. 2023年1月12日 · 2023 年 1 月 12 日. 尚無留言. 什家將、八家將的起源眾說紛紜,有學者認為乃是仿造清代衙門巡捕審堂體系神格化而來,而傳統城隍信仰中,城隍之下也如古代州、府、縣衙門,設置有司。 一般城隍廟可見設有判官、武判官、陰陽司、監察司、長壽司、獎司、福德司、罰惡司、增祿司與速報司等職掌,雖然各地城隍廟所奉祀者各略有出入,不過在八家將的組成中略可見其影響,如文判、武判等成員。 各地什家將與八家將組成人數、成員不一,主要以十三位組成者較為完整,也是臺灣廟會中較常見的類型。 其成員包含:什役、文差、武差、甘將軍、柳將軍、范將軍、謝將軍、春大神、夏大神、秋大神、冬大神、武判官、文判官等。 家將的裝扮特色,主要在於臉譜、刑具(法器)、衣著。 出陣之時,會有專門勾勒臉譜的師傅,稱為「面師」。

  3. 喪葬儀式中,子女均須哭喪以表「孝思」。. 一九七 年台視播出黃俊雄主演的布袋戲〈雲州大儒俠史艷文〉,劇中孝女白瓊的角色,身穿白衣、戴箃頭 (白色喪帽),手持招魂幡、哭喪棒,揹負母親的骨灰甕,演唱由英文曲〈SUMMER TIME〉所改編的「噢!. 媽媽〉之 ...

  4. 大年初四習俗和禁忌. 1、接五路,本指接五路行神,後來演變成接五路財神。 舊時商家春節休假後,一般都在初四晚上接請五路財神,初五開市,以圖吉利。 2、全家一起吃折羅。 全家人要在一起吃折羅。 所謂折羅,就是把幾天剩下的飯菜合在一起的大雜燴,打掃年貨。 室內撣塵,屋內掃地,垃圾堆到院中準備「扔窮」。 牛羊肉鋪在這一天要到馬神廟燒香,因為羊王、牛王、馬王均在馬神廟內供奉。 一般商店要在初四晚上宴請大小夥計,分發紅包。 北京有句老話:「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初四晚上掌柜的說官話。 」宴會有酒有菜,酒後慣例是吃包子。 掌柜這時舉杯祝賀,向大家道「辛苦」,這就叫「官話」。 官話講完後,包子端上來,掌柜的親自夾包子,包子放誰碗中,誰就被暗示已被解僱,被辭退之人飯後自動收拾行李告辭。

  5. 眾神會返回天庭向玉帝稟報這一年來家中成員的惡作為,並於正月初四迎神日返回到人間,執行家中成員過去一年的惡論功賞罰並且護佑家中成員。

  6. 傳說在春秋戰國時, 晉國國君晉獻公的寵妾驪妃為使自己的兒子繼承王位害死了太子申生,又想陷害晉獻公的另一個兒子重耳,重耳為了逃避驪妃的迫害,而被迫逃離晉國。 一日,公子重耳迷路在山中,好幾天沒有食物。 當時大臣介之推護駕跟隨重耳,就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塊肉,煮熟了給重耳充飢,重耳流亡了19年後,返國即位,即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晉文公一一加封跟隨他流亡的大臣,因為由於介之推還鄉探母,晉文公便忘了封賞他。 後經他人提醒,他才想起舊事,心中愧疚,便親自到介之推的老家綿山探訪,卻找不到介之推的蹤影。 由於介之推是個出了名的孝子,有人獻計說,如果放火燒山,介之推為了母親,一定會出來的。 晉文公便下令火燒綿山,直燒了三天三夜,介之推卻沒有出來。

  7. 2023年5月23日 · 端午節習俗之一是端午這天要插艾草,而艾草可以驅蚊辟邪,那麼大家了解過端午插艾草的傳說嗎?. 黃巢與草葉的故事. 唐朝末年,戰亂連連,冤魂無數,人心惶惶,到處都是逃難的人。. 一天農民軍首領黃巢見到一位大嫂手攜一個小孩子,背著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