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作为英资财团在香港的最后颜面香港第四大财阀——嘉道理家族一个世纪财富的象征,“半岛酒店四个字对于那些喜欢品尝历史和文化的商旅过客本身就意味着上乘的品位。 根据其英文名“The peninsula”,它被人亲切地叫做“The Pen”。 位于香港九龙尖沙咀梳士巴利道22号的半岛酒店,面对维多利亚港。 1922年,英籍犹太裔的嘉道理家族,在此间动工兴建半岛酒店,至1926年竣工,1928年12月11日开业。 此时的半岛酒店,是当时全亚洲最先进及豪华的酒店之一。 当时的建筑只有7层,整体呈H型。

  2. 康熙后妃所穿禮服. 溥儀年少執政穿著的石青色袞服。 據香港《明報》報道,清朝雖已過去逾百年,余韻猶在,當時服飾更別具風格。 香港歷史博物館下周三起舉行香港歷來最大型清朝宮廷服飾展覽,展出逾130件故宮服飾精品,有三成展品更首次展出,包括昔日慈禧太后所穿的高逾4寸“花盆底鞋”,以及末代皇帝溥儀年少曾穿著的禮服等。 130多套服飾中有三成為首次展出. 香港康文署與故宮博物院合辦的“國採朝章——清代宮廷服飾”展覽,清朝歷代帝后服飾共冶一爐。 展出130多套服飾、鞋和用具,都從故宮博物院兩萬多件清代文物中挑選,六成從未在境外展出,三成更首次展出,如末代皇帝溥儀年少執政穿著的石青色袞服、乾隆在佳節喜慶穿的絳色 (醬色)龍袍、康熙后妃的朝裙等。

  3. 陈秉安,湖南人,1951年出生,记者、作家。. 2010年出版了《大逃港》一书,首次揭秘了大逃港事件。. 热播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再现了逃港潮 ...

  4. 《总述大事记》是整部《香港志》的开篇,内容分为5个单元,记录7000年间从自然到社会、历史到现状的6000多件大事。 该册近日开始在香港联合出版集团辖下书店公开发售,香港地方志中心网站的电子书也可供巿民免费阅读。 《香港志》全书共计66卷,全面记录上至远古时期、下至香港回归20周年的香港社会风貌和时代变迁。 在资料划分方面,整部书将设有十个部类,涵盖自然、经济、文化、社会、政治、人物等,近300个单元。 香港地方志中心表示,编纂工作参考国家对编修方志的规定与规范,着力突出香港特色。 中心将于2021年完成约120万字的《香港参与国家改革开放》专志,整部志书预计2027年完成。 帮助年轻人记住历史. 地方志简称方志,是记述地方情况的书籍。 关于地方志的概念历代说法很多,但总体趋向统一。

  5. 1898年6月9日,英国与大清签订租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将新安县深圳河以南之地,归入香港殖民范围。 次年4月,英国人在新界正式升起英国国旗,准备接管新界。 此举激起以屏山邓氏为首的新界原居民各大氏族的极大愤慨。 屏山乡、厦村乡、十八乡、锦田乡和大埔七约等乡村与氏族纷纷起来抗争,邓氏还招揽了东莞雁田、怀德的同族前来参战,与英军激战六天,史称“六日战争”。 然终因武器落后,败于英军。 参战乡民伤亡惨重,殉难者达500余人。 此后多年,参战乡的村代表于每年秋分日齐集古庙拜祭保乡卫族壮烈牺牲的烈士,并在庙前以盆菜招待各村60岁以上的男丁。 吃盆菜成为纪念先烈的重要形式。 1997年香港回归时,邓氏族人再次在屏山达德公所门前举办盛大盆菜宴,祭奠并告慰抗先烈。 盆菜增进团结。

  6. 這是外國人在中國出版的第一本中文期刊。 為了接地氣,刊物封面採用了中國古書的傳統排版方法,上書道光年號,下面印著刊名和“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愛漢者纂”三行漢字。 其內容除了宗教宣傳外,還有時事新聞、政治、科技、商務等介紹,1837年停刊。 今天在大英博物館中,還能找到它的原件。 這些報刊從內容到形式已明顯不同於中國傳統的邸報。 它們有消息,有通訊,有評論,文章中的新聞要素比較明顯,其讀者也是一般民眾,有廣泛的社會性。 因此,它們的創辦標志著中國新聞事業由古代向近代發展。 稍晚一些,出現了一些專門類的報刊。 1868年由美國北長老會傳教醫生嘉約翰在廣州編印的《廣州新報》(1880年改為月刊,更名為《西醫新報》),是中國內地最早的西醫報刊。

  7. 這是一家編輯印刷地圖及史地書刊的企業,出版了一系列重要地圖,在中國近代史上影響深遠。 抗日戰爭期間,亞新地學社負責人鄒興鉅承制了《中國航空圖》《日本航空圖》等重要軍事地圖,服務於抗戰大業。 鄒興鉅之子鄒新垓畢業於清華大學地學系。 滇緬鐵路修筑時,他曾隨老師張印堂赴實地勘察,協助完成《滇緬鐵路沿線經濟地理調查報告》。 父親病逝后,鄒新垓回鄉主持亞新地學社事務。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