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0月17日 · 蕭邦去世前兩天,瑪琪莉娜王妃和法蘭蕭姆演奏了幾首莫札特後,蕭邦表示想聽自己的大提琴奏鳴曲,但才演奏了幾個小節,他就窒息,演奏因而中斷。 上面那些紛紜眾說,有些還讓蕭邦在這天就提早蒙主寵召! 😅. 張貼時間: 17th October 2019 ,張貼者: 龔詩堯. 標籤: 趣談佚聞 逝世. 0. 新增留言. 傳統模式. 翻卡模式. 雜誌模式. 拼貼模式. 側欄模式. 快照模式. 時間表模式. May. 18. 史上首位國際著名單簧管演奏家「法國學派」開創者約瑟夫‧比爾 (Joseph Beer) 280歲冥誕. (Johann) Joseph Beer (18 May 1744 –28 Oct 1811)

  2. 1818年,8歲的蕭邦次慈善音樂會上演奏了阿達爾伯特·吉羅維茨作品,這是蕭邦的第一次登台演奏,從此躋身波蘭貴族沙龍。 學生時期 畫家 Eliza Radziwiłłówna 繪製 1826年正在彈鋼琴之蕭邦 Fryderyk Chopin at the piano, 1826

    • 蕭邦的最後一場演奏會是怎麼回事?1
    • 蕭邦的最後一場演奏會是怎麼回事?2
    • 蕭邦的最後一場演奏會是怎麼回事?3
    • 蕭邦的最後一場演奏會是怎麼回事?4
    • 蕭邦的最後一場演奏會是怎麼回事?5
    • 蕭邦與喬治桑,怎麼會在一起?
    • 蕭邦與喬治桑九年的戀情是怎樣的情況?
    • 蕭邦到底算不算浪漫樂派?
    • 蕭邦之死
    • 蕭邦鋼琴大賽到底哪個國家最厲害?

    【蕭邦陳述】1836年底,在與伯爵千金結束一段戀情後,二十六歲的蕭邦寫信給爹娘:「我有幸結識了一位鼎鼎大名的人物,這就是筆名為喬治桑(Georges Sand)的杜德萬夫人。我不喜歡她的樣貌,她的臉看起來讓人覺得彆扭,她身上的某種氣質使我不願接近她。」蕭邦結識了大他六歲的喬治桑,但她的男性裝扮和奇特行為,讓蕭邦認為「是一個無法引起感情共鳴的女人。她真是一個女人嗎?我存疑。」然而喬治桑的主動追求,一年多後融化了蕭邦,「在我演奏時,她的眼睛深情地望著我…這雙眼睛在說什麼呢?她倚在鋼琴旁,灼熱的眼光使我渾身發燙…我們被鮮花圍繞,我的心被征服了…」 【喬治桑陳述】出身貴族的喬治桑,在結束不幸的婚姻後,帶著一雙兒女回到巴黎定居,她的入幕之賓包括了大名鼎鼎的詩人謬塞和鋼琴家李斯特等等,喬治桑說:「我體驗...

    【幸福陳述】兩人在1838年起同居,喬治桑寫下「在我們的天空中沒有一絲烏雲,在我們的湖泊中沒有一粒沙子」如此幸福的字句,他們的藝術家天性造就了完美的組合,柔性的蕭邦與剛性的喬治桑形成了互補的效果。她帶給他是一種鎮定的力量,安撫他的不安情緒,為了照顧蕭邦孱弱的身軀,全家人(包含喬治桑的一雙拖油瓶)搬到西班牙的馬約卡島療養,更全心鼓舞蕭邦創作,重要的二十四首前奏曲就是在此時完成。蕭邦與喬治桑在激情過後,兩人的相處更像是母子,她往往以「我的第三個小孩」來對外形容蕭邦,一直到1847年為了喬治桑的真正兒女產生了齟齬,兩人才淡然分手。 【不幸陳述】喬治桑的兒子摩利斯對於蕭邦搶走他的「母愛」始終心存不滿,而蕭邦卻對她女兒蘇蘭琪呵護有加。尤其1847年蘇蘭琪嫁給惡名昭彰的雕塑家,造成一家人內鬨,蕭邦站在蘇...

    【正方陳述】蕭邦的音樂完全符合當時浪漫時期的創作理念,早年他在波蘭根據莫札特歌劇《唐喬凡尼》所改寫的「讓我們手牽手」變奏曲,舒曼聽過之後,在「新音樂雜誌」寫下「先生們,脫帽吧,在你們面前的是一位天才」的名言。孟德爾頌聽過蕭邦的鋼琴演奏,認為他像帕格尼尼一樣,創造出前所未有的效果,「他的成就是前人所不敢想像的。」李斯特聽過蕭邦的樂曲,才懂得將自己除了炫技之外增添詩情畫意。蕭邦獨特的踏板法和彈性速度,毫無疑問是全然的極致浪漫,尤其根據愛爾蘭作曲家費爾德所發明的「夜曲」進行創作,讓前者的音樂成為黯然失色的廉價之作。 【反方陳述】舒曼的那句名言讓蕭邦覺得很困擾,他說:「我害怕舒曼的評論,就像猶太人害怕十字架一樣…他過分誇大其詞,反而使別人嘲笑我。我知道他是改變不了,所以,就求他遠遠地離開我吧。」自視...

    【遠因陳述】早在蕭邦十七歲時,姐姐就罹患了肺癆(即肺結核),他很可能就在這時候被傳染而埋下了病因。二十五歲第一次病發,咳嗽發燒再加上血痰,當時肺癆是無法醫治的(結核菌直到1882年才被發現),醫生建議他多休息並呼吸新鮮空氣,於是蕭邦與喬治桑搬到西班牙的馬約卡島長住,但鬼島的天氣反而讓病情更糟,他寫信給朋友說道:「島上三位有名的醫生都對我束手無策,他們看到我吐出的濃痰時全都臉色大變,第一位說我沒剩多少日子,第二位說我已經差不多了,第三位說我死定了」,所幸後來搬回巴黎,在喬治桑的細心呵護下,蕭邦得以多活好幾年。 【近因陳述】1848年,懷著病軀的蕭邦在巴黎舉辦最後一場公開音樂會,演出完後他不支倒地。緊接著巴黎爆發二月革命,蕭邦的財源驟斷,他的粉絲兼女弟子慫恿他前往英國演出,每個人對蕭邦演奏的恭維...

    【歐洲國家】從1927年首屆起,每五年在波蘭華沙舉辦國際蕭邦鋼琴大賽,至2010年已有十六屆。歷屆冠軍得主,俄國與波蘭共計各拿過五次,不過前五屆有點像是關起門來自己玩,直到二次世界大戰之後,1960年來自義大利的波里尼奪魁,才算是奠定了蕭邦鋼琴大賽的國際聲望。但之後歐洲其他國家的選手很不爭氣,只有波蘭與俄羅斯才是常勝軍,包括1975年波蘭的齊瑪曼,1985年俄國的布寧(Stanislav Bunin)。近兩屆亦是如此,2005年波蘭的布列哈茲(Rafal Blechacz)拿下首獎,更是唯一同時囊括協奏曲、奏鳴曲馬厝卡、波蘭舞曲等最佳詮釋獎的鋼琴家。2010年則由俄國的阿芙蒂耶娃(Yulianna Avdeeva)贏得冠軍,不過第二名的奧地利鋼琴家溫德(Ingolf Wunder)近年來的國...

  3. 人生中最後一場演出. 1848 年 2 月,蕭邦在巴黎舉行最後一場音樂會後接受學生 珍.史特琳(Jane Stirling, 1804-1859)邀請,短暫訪問英格蘭和蘇格蘭但是結束了英國巡迴演出倫敦音樂會後,其肺結核病情急遽惡化,因此倫敦音樂會也就成為蕭邦最後正式一場演出。 抱病回到回到巴黎的蕭邦,體力大幅度衰退,已經無法繼續授課和創作。 1849 年整年幾乎無法維持正常教學與演奏,後於 10 月 17 日在位於巴黎凡登廣場之公寓去世,葬於法國拉榭茲神父墓園(Cimetière du Père Lachaise),享年 39 歲。 Chopin’s grave at Père-Lachaise cemetery, Paris.

  4. 2024年5月22日 · 蕭邦是個音樂天才,從小就展現出他驚人的音樂天賦,7歲時便能公開演奏,他的第一首作品G小調和降B大調波蘭舞曲創作於1817年 [8],體現出蕭邦不同尋常的即興創作能力,他在華沙獲譽為「莫扎特的繼承人」、「第二個莫扎特」。

  5. 其他人也問了

  6. 2018年8月23日 · 蕭邦連同他的葬禮必須演奏的曲目都寫在遺言中,他過世後的兩週、也就是一八四九年十月三十日,在巴黎瑪德蓮教堂(La Madeleine)舉行的葬禮當中,以管風琴演奏他的E小調第四號前奏曲(Prelude in E minor, no. 4 op. 28),短短兩分多鐘的這一曲目,是

  7. 節目簡介. 這場音樂會的主調以蕭邦後期的三首f小調作品:第四號敘事曲、幻想曲、最後一首馬厝卡舞曲開始,以大提琴奏鳴曲作結。 第四號敘事曲和幻想曲是晚期風格的起點,除了有中期風格中情感豐沛、高潮迭起的氣勢,並開啟調性轉換頻繁,和聲線條變化多端的晚期創新手法。 馬厝卡舞曲作品68第四首是蕭邦在病榻彌留中短暫清醒時的創作,在生前並未出版,只留下模糊的手稿,在蕭邦去世後由好友Julian Fontana重建出版,是了解蕭邦最後音樂想法的重要資料。 大提琴奏鳴曲則是蕭邦生前最後出版的作品,獻給他的好友大提琴家Augusta Franchomme,這首樂曲的首演也是蕭邦生前最後一次公開演出。 夜曲作品62是蕭邦最後出版的夜曲,其中第一首B大調的調性是蕭邦幻想曲中段的調性,象徵苦難當中救贖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