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4年2月3日 · 《莊子》開篇之作(逍遙遊),就可以讓我們見識到這位智者非凡智慧。此作對「無」的真義作了充分闡發,表明只有「無待」(無所憑藉)至人、神人、聖人,才能夠達到逍遙的大自在境界。

  3. 2020年3月22日 · 【題解】 「逍遙」也寫作「消搖」,意思是優遊自得的樣子;「逍遙遊」就是沒有任何束縛地、自由自在地活動。 全文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至「聖人無名」,是本篇的主體,從對比許多不能「逍遙」的例子說明,要得真正達到自由自在的境界,必須「無己」、「無功」、「無名」。 第二部分至「窅然喪其天下焉」,緊承上一部分進一步闡述,說明「無己」是擺脫各種束縛和依憑的唯一途徑,只要真正做到忘掉自己、忘掉一切,就能達到逍遙的境界,也只有「無己」的人才是精神境界最高的人。 餘下為第三部分,論述什麼是真正的有用和無用,說明不能為物所滯,要把無用當作有用,進一步表達了反對積極投身社會活動,志在不受任何拘束,追求優遊自得的生活旨趣。

  4. 2024年2月3日 · 《莊子》開篇之作(逍遙遊),就可以讓我們見識到這位智者非凡智慧。此作對「無」的真義作了充分闡發,表明只有「無待」(無所憑藉)至人、神人、聖人,才能夠達到逍遙的大自在境界。

  5. 2020年6月24日 · 圖片來源網絡. 一、《逍遙遊》中「逍遙的釋義. 「逍遙」一詞,姜亮夫在《楚辭·九章·哀郢》:「去終古之所居兮,今逍遙而來東。 」 校注:「逍遙即游之義。 三國魏曹丕《與朝歌令吳質書》:「既玅思六經,逍遙百氏。 」中「逍遙」指:斟酌;玩味。 而在《逍遙遊》中,全文沒有「逍遙」二字,卻把「逍遙」二字體現的淋漓盡致, 《逍遙遊》中的逍遙是一種無拘無束的逍遙境界,既指身體的不受羈絆束縛,又指心靈的自由放逸,最後體現人生價值觀的無待和順應自然、忘掉自己。 二、《逍遙遊》中「逍遙」的人生境界. 1.「逍遙」即心的自由.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 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 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6. 2022年4月16日 · 一、「逍遙新義」,還是「逍遙真義」? 最主要,應該向秀對於莊子逍遙」概念揭示和發揮。究竟如何理解「逍遙」,向秀提出了一種完全不同於以往註解看法,人稱「逍遙新義」。這從向秀注《莊子》第一篇《逍遙遊》即已嶄露端倪了。

  7. 2020年2月7日 · 逍遙遊》《莊子》首篇,在思想上和藝術上都可作為《莊子》一書代表。《逍遙遊》主題追求一種絕對自由人生觀,作者認為,只有忘卻物我界限,達到無己、無功、無名境界,無所依憑而游於無窮,才是真正逍遙遊」。

  8. 逍遙,中國先秦時期道家思想術語。出自《莊子·逍遙游》,指個體精神解放的最高層次,即無矛盾地生存於世界之中。達到這種境界的方法是齊物。亦用來比喻自由自在的樣子。[1] 逍即銷:《莊子·銷遊註》宋朝黃幾復云:逍者,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