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失學同失業嘅年青人

      • 雙失青年 雙失青年 ( NEET,全名叫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 ),華語圈又叫 啃老族 、 吃老族 、 傍老族 、 尼特族 ,係指失學同失業嘅年青人,亦即係唔安排就學、唔 返工 、唔進修或者唔參加就業輔導嘅 後生仔 。
      zh-yue.wikipedia.org/wiki/雙失青年
  1. 其他人也問了

  2. 雙失青年 ( NEET,全名叫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 ),華語圈又叫 啃老族 、 吃老族 、 傍老族 、 尼特族 ,係指失學同失業嘅年青人,亦即係唔安排就學、唔 返工 、唔進修或者唔參加就業輔導嘅 後生仔 。 2013年 英國 18歲至24歲嘅 青年 入面,有1/5無工作,其中 倫敦 有12萬名16歲至24歲雙失青年,平均每4名青年人入面就有1人失業,係30年嚟最高紀錄 [1] 。 同樣嘅問題亦出現喺 歐盟 各國,特別係東南歐國家家庭觀念深厚,有啲到咗中年仲依賴同父母食住,部分地區全年齡整體失業率甚至高過西歐城市嘅青年 失業率 。 原因.

  3. 雙失雙待青年是指界乎15 至24 歲既沒有參與工作也沒有 接受教育或培訓的年青人。 而從九十年代後期起在香港我們也開始 雙失雙待來形容這些青年。 本研究旨在 : (1) 描述雙失” 青 年的社會經濟特徵、(2) 探討他們從學校到工作的過程、 (3) 分析他們 “雙失” 、接受就業培訓及工作的經歷、 (4) 闡述他們的工作態度、事 業期望及對香港社會的看法、以及(5) 了解他們各方面的生活狀況。 基於實証的研究結果,我們會提出有關的政策建議,以協助青年更好 的參與主流社會,並能在勞動市場中找到立足之地,從而有把握的開 展自己的個人事業。

  4. bwlss.edu.hk › CustomPage › 136/2021/3D_徐芷琪_雙失青年雙失青年之我見

    為什麼會出現雙失青年呢?顧名思義,雙失青年即是社會上的一群不升學,不工作的青少年,他們畢業後依靠父母,終日無所事事。 我認為青少年不應放棄工作,終日無所事事是不對的。 雙失青年的形成有不同的因素,首先,從個人方面看,一些年輕人長期沉溺於網絡上的虛擬世界而逃避現實,結果他們不願意工作,成為尼特一族」。 此外,在家庭方面看,父母過分寵愛子女,亦令年輕人認為可以依靠父母或社會的援助,導致他們沒有急於就業的心態。 至於在社會方面,由於他們工資太低,通貨膨脹,樓價高的經濟環境,令青少年難以自立,讓他們逃避發奮向上。 不過,這些小部分的年輕人,長期沉溺於網絡上的虛擬世界,逃避現實,可以解決問題嗎?不願意工作就不工作嗎?有誰想工作的?但正所謂「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5. 尼特族 (英語: NEET ,全稱 Not in Education, Employment or Training ),是指在資本主義社會中不安排就學、不 就業 、不進修或不參加就業輔導的 年輕人 。 尼特族一詞最早出現於 英國 ,之後其他國家也開始使用。 2013 年在 英國 ,18歲至24歲的青年中,有1/5無工作,倫敦有12萬名16歲至24歲的尼特族,平均每4名青年人中就有1人失業,是30年來最高紀錄 [1] 。 同樣的現象也出現在歐盟各國,特別是 東南歐 國家家庭觀念深厚,有些屆齡中年還仰賴與父母同吃住,部分地區全年齡整體失業率甚至高過西歐城市的青年失業率。 名稱與原因 [ 編輯]

  6. 何謂雙失青年呢?就是一群沒有工作也不升學,卻整天蝸居在家啃老的年青人他們的生活失去光彩,他們對未來失去希望,彷彿一條條的鹹魚,等待著社會這個屠夫的宰割當提起雙失青年,我認為腦海浮現的應該是一群不學無術,終日虛度生活,沉溺於短暫娛樂中,對未來一片灰色的年輕人又或是一個個經常和父母爭辯,彷彿隨時都會大打出手的年輕人。 雙失青年他們生活上多是缺乏管制,又深陷慾望的泥潭。 首先,我們的「自控」和「自強」是一輩子都應該擁有的品質。 可是,在慾望面前,由於這些年輕人沒有抵禦誘惑能力,所以他們會沉淪入內。 此外,他們的大腦在接觸並滿足自己的慾望後,會分泌多巴胺,使他們在快樂中上癮,就再難以自拔了。 這就是缺乏「自控」的表現,讓他們在慾望中沉淪。 當自身投入泥潭時,人們更應想辦法脫身。

  7. (In Chinese) Hong Kong Youth. 本文將聚焦一群被社會負面標簽為讀書不成做不了事的所謂雙失青年身上從不同行業及工作崗位的前景與勞動力供求競爭角度入手系統性地分析其發展特質為那些對讀書缺乏興趣又不介意從事體力勞動的青年提供一個選擇並希望藉此打破社會對青年求學求職觀念的條條框框讓他們有更多元選擇並有更寬闊的發展空間

  8. 雙失青年是指一些不升學不就業不進修或參加就業輔導的,終日無所事事的青年族群。 他們又稱「尼特族」。 尼特族是世界性的社會問題,主要在發達國家和經濟高增長、生活素質高的國家和地區的青年階層中產生。 意指孩子畢業又回到家庭後,繼續依靠父母的照顧及成為經濟的支援。 我認為這不應是人生對生活的態度,人生應積極尋找生活樂趣和希望! 形成雙失青年的主要原因有幾方面。 首先,在個人方面,近代青年吃不了苦,太辛勞的工作也不願去從事,只求輕鬆工作,呈現腦袋空殼的狀態。 若他們長期處於失業失學,依靠父母的狀態下,自己會失去生活動力,正如周星馳電影中一句言論:「人沒有夢想,和鹹魚有甚麼分別!」另外,在家庭方面,由於父母的姑息,因此他們長期依靠父母的供給。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