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29日 · 寶林茶室中毒案在死者的血液中檢驗出台灣首例「米酵酸」,根據美國國家首都毒物中心(NCPC)指出,誤食米酵酸可能在1天內死亡,死亡率約為 40%~100%。 什麼是米酵酸? 哪些食物容易出現? 又該怎麼預防? 《EBC東森新聞》整理5大QA一次看。 Q1、什麼是米酵酸. 米酵一種罕見毒素,容易在富含脂肪酸的食物中繁殖,尤其椰子、玉米。 該在22°C-33°C和中性pH值環境,會迅速繁殖。 Q2、米酵酸中毒症狀. 米酵酸主要危害肝臟、腦部和腎臟,在吃下肚後1-20小時內毒發,嚴重可能導致肝衰竭、腎損傷、昏迷甚至死亡。 常見中毒症狀有: 胃部不適. 噁心、嘔吐. 腹脹、腹痛. 全身無力. 頭暈. 嗜睡. 器官充血 水腫. 急性肝腎功能損傷. 少尿 血尿.

  2. 2019年12月3日 · 市面上益生菌百百種食藥署提醒消費大眾對於食用健康食品」,最重要是應考量自身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健康食品挑選時可特別研究菌數菌株品質有無搭配益生質有無包埋技術以及複合配方是什麼

  3. 2024年2月6日 · 17:25. 00:00. 分享. 說到肺炎,「黴漿肺炎」這幾個字在媒體上時有所聞,但大部分人仍一知半解,甚至誤以為它一隻長毛的黴菌。 黴漿的發現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當時的發現者一位生物學家,在研究植物的感染症時,誤以為一種黴菌感染。 所謂「一步錯,步步錯」,這樣的錯誤命名一直到今天,讓我們大家都被細菌的名字搞糊塗,以為它跟黴菌有什麼關連性,其實沒有。 ★延伸閱讀★他外出驚覺「好多人都開始咳嗽」 網哀喊:全家確診! 黴漿在媒體的興起. 黴漿雖然屬於細菌,卻是「沒穿衣服的細菌」,脫去莢膜後顆粒極小,因此傳播能力比其他細菌更強、更廣。 黴漿也保留細菌的特性,可以移生在人類的呼吸 道長達數週至數月,這段期間大部分的人無症狀的。

  4. 2022年8月10日 · 李淳廉指出日本一家研究機構歷時7年的調查研究顯示,「老人味出現的原因之一在於一種叫做雙乙醯的物質這種物質往往在人們3040歲之後逐年增加另外研究還發現人們從40歲左右起皮膚上會分泌一種含有較高濃度的2-壬烯醛」,它的分泌量會隨著衰老而增加。 李淳廉以研究結果說明「老人味」是真的。 (示意圖/Pixabay) 李淳廉說明,這兩種物質都有特殊氣味,研究人員也專門用了一個詞來形容年長者身上的這種特殊氣味,這種在日本叫做「加齡臭(kareishu)」。 不過,除了這些正常情況下的味道,李淳廉也提到,其實老人味還有一種可能性,就是一些疾病的預警信號,但這一點容易被人忽略。 老人味從何而來呢? 皮膚問題.

  5. 2024年4月26日 · 11:20. 東森新聞. 分享. 獲頒國家新創獎營養師江欣樺喜形於色因為江欣樺營養師領軍開發委由國立知名大學教授實驗研究出的嗜酸乳桿菌株接連取得多國專利很不容易更特別的是這個菌株是來自本土的古坑咖啡。. 營養師輕食創辦人江欣樺:「把咖啡 ...

  6. 2023年11月30日 · 黴漿菌是一種形似介於細菌和病毒兩者之間的細菌傳染途徑主要為飛沫傳染接觸傳染在台灣各季節都可能流行最好發於5-15歲之間以及60歲以上年長者其他年齡層也都可能發生但青壯年中壯年免疫力較強較不易傳染或者感染了但沒有症狀。 一手掌握生活大小事,快來加入東森新聞唷! 得黴漿菌會怎樣? 會重症、死亡嗎? 黴漿菌感染潛伏期約3-5天,此時大多沒有症狀、不具傳染力。 由於主要侵襲呼吸道,以上呼吸道為主。 症狀大多如流感一般,可能出現咳嗽、喉嚨痛、喉嚨癢等呼吸道症狀,以及倦怠、無力、肌肉疼痛等全身症狀,另也會發燒、頭痛、頭暈等。 視嚴重程度也可能侵犯到下呼吸道形成「白肺」、肺部纖維化、也可能血氧濃度下降,不過這些情況非常少見。 醫:風險族群特別小心「合併感染」

  7. 2022年5月27日 · 首頁. 健康. 分享. 兩類人吃益生菌恐敗血症」 醫曝7大服用迷思. 2022-05-27. 17:47. 台灣人愛吃保健食品,「益生菌」就是這幾年的熱門健康食品之一,不管是腸胃有問題或是過敏、睡眠等症狀,都有人推薦食用益生菌來改善身體狀況,但知名醫師江坤俊就透露7大益生菌迷思,更表示並非所有人都適合吃益生菌,有2種人吃了恐導致敗血症。 不少民眾都會吃益生菌來改善腸胃問題。 (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江坤俊醫師在《健康2.0》Youtube頻道就分享,益生菌的7大迷思,許多人搞不清楚到底藥品或健康食品應該飯前或飯後吃,隨著每一種藥品與食品特性不同,他表示如果包裝上沒有寫明「經過特殊包埋技術的抗酸處理」,空腹吃的話益生菌就會被殺死,因此建議看一下包裝上的標示。 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