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 Image courtesy of thestandard.com.hk

      圖片: thestandard.com.hk

      • 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人口老化加上新冠疫情,令本多年來過分倚重公營醫療系統的後遺症越見明顯,必須作出改革。 政府會以預防為重、以社區為中心的方向重整醫療體制,投放更多資源推動基層醫療。 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指出,在現時重治療、輕預防的醫療體制下,公營醫院服務總開支比重超過八成,基層醫療卻不足兩成,資源和壓力嚴重傾向前者。
      www.news.gov.hk/chi/2022/10/20221019/20221019_092632_356.html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19年4月8日 · 1. 高效的醫療體系在現代社會必不可少但所謂醫者不能自醫」,醫療體系也會」,亦是困擾幾代港人的老大難題。 1997年11月,香港政府委託美國哈佛大學專家為本港醫療體系作全面研究,報告在1999年4月12日發表,人稱「哈佛報告」。 內容詳細分析當時醫療體系的好處和不足,確立「錢跟病人走」概念,衍生出如醫療券、自願醫保等政策,當年報告一出,引起各持分者踴躍表達意見,堪稱當年的「醫療大辯論」。 如今20年已過去,香港的醫療體系到底改變了多少? 《香港01》政策分析一連幾集,回顧這二十年來醫療體系的轉變,而當年報告提出的不足,又是否已有改善,又或改善到什麼程度? 首集會先「熱身」,和大家簡述當年報告提出的重點。 《哈佛報告-醫療大辯論20周年》系列之一.

  3. 主頁. 本港居民. 保健及醫療服務. 醫院及診所. 香港醫療體制簡介. 醫院及診所. 香港醫療體制簡介. 分享: 本網頁簡介香港的公營及私營醫療服務公營及私營醫療服務. 以下圖表概括說明本港的醫療體系架構及有關服務醫務衞生局負責就本港的醫護服務制訂政策和分配資源也確保這些政策能夠有效地推行以保障和促進市民的健康。 該局為每名市民提供全面的終身醫護服務,並確保市民不會因經濟困難而無法獲得適當的醫療服務。 更多關於醫務衞生局. 衞生署是政府的衞生事務顧問,也是執行醫護政策和法定職責的部門。 衞生署致力推行促進健康、預防疾病、醫療和康復等服務,以保障市民的健康。 衞生署轄下有多間診所及健康中心,為香港市民提供資助醫護服務。

  4. 2021年5月23日 · 本港缺乏醫生人手是不爭的事實。 以人均醫生比例而言,香港目前每1,000名人口有兩名醫生,遠遠落後於其他先進經濟體,包括新加坡(2.5名)、日本(2.5名)、美國(2.6名)、英國(3.0名)和澳洲(3.8名)。 食物及衞生局進行的醫療人力推算2020》(以2017年為推算基準年顯示根據本港人口結構變化推算醫療服務需要醫生人手由目前到長期均會持續短缺。 到2030及2040年,分別會短缺1,610名和1,949名醫生。 單靠本地培訓難解決問題. 雖然政府在過去十年已不斷增加兩間醫學院的醫科生學額,然而訓練醫生需時,擴張醫學院培訓容量亦有實際局限,因此不能單靠增加本地學額去解決醫生人手問題,而須考慮引入更多合資格非本地培訓醫生。

  5. 目前香港醫療制度各方面的銜接不佳在基層醫療與 住院服務之間、長期護理與社區護理之間、公私營界別之間均出現缺口, 導致未能妥善照顧所有病患者的需要。 國際上備受重視的醫護服務,如社區 護理和基層醫療等在香港的發展仍然相對落後惟這些服務正是應付未來 醫療需要的重點領域。 本港醫療制度面臨的困境已經相繼浮現如輪候時間 延長及獲取適切醫療服務的難度增加。 公立醫院有近一半的入院個案, 如能有適當的門診照護 (包括基層醫療、社區護理和非住院環境等),就能 避免入院。 而在30天內未經預約再度入院的個案亦高達20%。

  6. 2019年1月1日 · 香港現行醫療體系問題的癥結是以住院為本側重偶發及急性疾病的醫療制度報告認為應予徹底改變建立以人為本的醫療制度針對慢性疾病提升市民預防意識從而減少入院機會。 報告尤其提倡「基層醫療」,為每個市民提供全面醫療護理服務,讓人們在整個生命歷程中,得到全面的關懷和診治。 所謂基層醫療,並非指涉為基層勞苦大眾而設,而是指醫療體系最基礎的一層,主要是做好「預防」疾病,尤對慢性疾病進行評估及檢測,實行護理及復康工作。 病人一旦需要由專家診治及住院,便走進第二、三層醫護服務,由康健中心轉介地區網絡的醫護人員接手醫治。 目前本港社區也提供門診醫護服務,但尚沒有實行家庭醫生的制度。 推行「家庭醫生」的好處是病人可以獲得固定醫護人員長期跟進觀察,對患者治理有延續性,效果料必較佳。

  7. 2023年10月25日 · 行政長官李家超今日表示香港擁有高水平的醫療專業和高效率的醫療衞生體系是全球最長壽的地區之一當局會發揮香港醫療優勢長遠目標為建立第一層審批的藥物註冊機構即可不依賴其他藥物監管機構直接根據臨床數據在本港審批藥物醫療器械的註冊申請。 當局會吸引更多本地及海內外藥物和醫療器械企業,選擇在香港進行研發和臨床試驗,措施包括明年成立籌備辦公室,研究重整和加強藥械及技術監管和審批制度,為成立香港藥物及醫療器械監督管理中心提出建議和步驟,探討長遠將中心升格為獨立機構,加快新藥械臨床應用,帶動建設藥械研發和測試的新興產業發展。 李家超又說,會推動香港以觀察員身分加入國際醫藥法規協調會議,以熟習及推展藥物規管的最新發展,為長遠發展香港成為國際藥械權威機構鋪路。

  8. 香港醫療政策研究報告》 前言. 目錄. 香港醫生數目已經大幅增加. 香港本地醫科畢業生的三十年數字. 香港醫生人手與政府經常撥款有關係嗎? 有議員說,46%公營醫生醫照顧90%住院服務,所以有人手問題... 為何病房爆滿? 是人手問題,還是病床不足? 人口增加,病床數目減少了? 從香港急症室看輪候時間問題. 公立醫院專科輪候時間過長的原因何在? 從公務員及合資格人士的醫療及牙科福利,看到政府解決輪候時間的方法。 本港基層醫療滯後30年? 30年來,誰在統籌香港的基層醫療? 普通科門診也在努力做基層醫療服務. 衞生署的長者健康中心自1994年一直提供基層醫療服務. 地區康健中心:無醫生駐診,核心團隊沒有醫生。 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的醫社協作模式,能否減少公立醫院的輪候時間?

  1. 相關搜尋

    香港醫療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