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諷刺了中國封建禮教和中國人的陋俗

      • 《狂人日記》是魯迅的一篇短篇作品,收錄在魯迅的短篇小說集《吶喊》中,諷刺了中國封建禮教和中國人的陋俗。 它也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 首發於1918年5月15日4卷5號《新青年》月刊。
      play.google.com/store/books/details/狂人日記?id=0LskAwAAQBAJ&gl=US
  1. 其他人也問了

  2. 狂人日記是魯迅創作的第一個短篇白話日記體小說也是中國第一部現代 白話文 小說,寫於1918年4月。 該文首發於1918年5月15日4卷5號的《 新青年 》月刊,後收入《 吶喊編入魯迅全集 》第一卷。 小說通過被迫害者狂人的形象以及狂人的自述式的描寫揭示了封建禮教的吃人本質表現了作者對以封建禮教為主體內涵的中國封建文化的反抗也表現了作者深刻的懺悔意識。 作者以徹底的“革命民主主義”的立場對中國的文化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同時對中國的甚至是人類的前途表達了深廣的憂憤。 2019年4月,以色列獨立文學出版社九條命出版社和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在特拉維夫大學簽署協定,將在以色列出版魯迅經典作品《狂人日記》希伯來語版,由《紅樓夢》希伯來語版的譯者柯阿米拉教授翻譯。 基本介紹

  3. 2015年5月15日 · 狂人日記是魯迅先生所著的中國新文學史上第一篇現代型短篇白話小說該書出版與1918年5月15日距離現在已經97年那麼魯迅小說狂人日記講的主要內容是什麼呢?讓我們通過狂人日記全文以及賞析來了解下! 作者魯迅. 狂人日記序. 某君昆仲今隱其名皆余昔日在中學時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漸闕。 日前偶聞其一大病;適歸故鄉,迂道往訪,則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 勞君遠道來視,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補⑵矣。 因大笑,出示日記二冊,謂可見當日病狀,不妨獻諸舊友。 持歸閱一過,知所患蓋"迫害狂"之類。 語頗錯雜無倫次,又多荒唐之言;亦不著月日,惟墨色字體不一,知非一時所書。 間亦有略具聯絡者,今撮錄一篇,以供醫家研究。 記中語誤,一字不易;惟人名雖皆村人,不為世間所知,無關大體,然亦悉易去。

  4. 2019年11月5日 · 狂人日記寫於1918年4月發表於1918年5月新青年》,是魯迅創作的第一個短篇白話日記體小說也是中國第一部現代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被選為吶喊的第一篇文章塑造了一個反封建的戰士——「狂人的形象作者通過對狂人精心構造形象的敘述

  5. 魯迅透過一個狂人的日記揭露中國傳統社會裏的家族制度和 禮教 的毒害指出中國歷史每頁都寫着仁義道德」,但字縫裏卻都寫着喫人兩個字。 最後,日記說:「沒有喫過人的孩子,或者還有? 」因而喊出「救救孩子」的口號。 魯迅自己說:「《狂人日記很幼稚而且太逼促照藝術上說是不應該的。 」,「我自己知道實在不是作家;現在的亂嚷,是想鬧出幾個新的創作家來——我想,中國總該有天才,被社會擠倒在底下——破破中國的寂寞。 」 [1] 內容 [ 編輯] 小說以一個「狂人」的視角,寫出了他的所見所聞,一針見血地指出當時中國文化的朽壞。 日記前言以 文言文 書寫,為日記作者的一位友人所寫。 日記作者之前患了「迫害狂」的病,他已痊癒。 日記則以 白話文 書寫,為作者患病時的所見所聞。

  6. 一九一八年發表的狂人日記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五四運動推行的當時此篇文章的發表不僅僅是在中國文學史上有着劃時代的意義也是魯迅利用新文體向傳統的封建制度宣戰呐喊

  7. 狂人日記 -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下載. ←. 《吶喊》自序. 狂人日記. 作者: 魯迅. 1918年4月. 孔乙己. →. 本作品收錄於《 吶喊 》和《 新青年/卷4 》 版本資訊. 姊妹計劃: 百科 · 大典 · 粵典 · 數據項. 某君昆仲,今隱其名,皆余昔日在中學校時良友;分隔多年,消息漸闕。 日前偶聞其一大病;適歸故鄉,迂道往訪,則僅晤一人,言病者其弟也。 勞君遠道來視,然已早愈,赴某地候補矣。 因大笑,出示日記二冊,謂可見當日病狀,不妨獻諸舊友。 持歸閱一過,知所患蓋「迫害狂」之類。 語頗錯雜無倫次,又多荒唐之言;亦不著月日,惟墨色字體不一,知非一時所書。 閒亦有略具聯絡者,今撮錄一篇,以供醫家研究。 記中語誤,一字不易;惟人名雖皆村人,不爲世間所知,無關大體,然亦悉易去。

  8. 狂人日記 作者: 魯迅 1918年4月 孔乙己 → 本作品收錄於《吶喊》和《新青年/卷4》 版本信息 ... 萬分沈重,動彈不得;他的意思是要我死。我曉得他的沈重假的,便掙扎出來,出了一身汗。可是偏要說, 「你們立刻改了,從眞心改起!你們要曉得將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