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 病毒載量相對偏低 染疫患者體內病毒含量被稱作病毒載量,通常認為患者病毒載量較高時,傳染力也較強。 研究顯示感染Alpha及Delta變種的患者,病毒載量通常在感染第3天達到峰值,其後逐步減少,直至第6天消失。 病徵多較輕微 感染Omicron變種的重症程度較感染Delta變種更輕,患者留醫、使用呼吸機或入住深切治療部的比例都較低。 一種可能解釋是,Omicron變種進入體內後多在上呼吸道增殖,對肺部損害不太嚴重。 在未接種疫苗群體中,感染Omicron患者住院率也較感染Delta患者低。
      www.tkww.hk/a/202201/24/AP61ee1c5fe4b0ec690cdff277.html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3年8月14日 · 另外,黃軒提到,根據日本國立傳染疾病感控研究所發布的研究成果顯示, Omicron病毒株最高的複製能力,可能落在「症狀發作後的2至3天」,而不是潛伏期的1.5到3天內 ,因此若開始出現症狀,3天內千萬不要出門,自動進行居家隔離才是保護自己、保護別人最安全的作法。...

    • Covid-19無症狀/輕症的ct值
    • Covid-19無症狀、輕症的傳播力
    • 開始放寬限制了 ?
    • 國界準備好開放了嗎?
    • 借鏡韓國、香港
    • 如何安全開放邊界 ?

    我們先看看,這些人「身體內的病毒量」: 美國針對一所大學4萬名學生篩檢,找出了1633名碓診者分成了 1. 無症狀(Asymptomatic) 2. 有症狀(Symptomatic) 3. 確診後才出現症狀者(Pre-symptomatic) 主要調查,這三群的病毒量相同嗎?或有哪組特別高,代表較容易傳播病毒。 1. 無症狀感染者佔17.7% 2. 有症狀感染者佔34.2% 3. 確診後出現症狀者佔48.0% 研究結論: 1. 無症狀感染者:CT值高、病毒量低 2. 有症狀感染者:CT值低、病毒量高 研究人員認為「CT值和症狀」有非常大的關係,許多有症狀的病人,在檢疫的10天內或做檢查時,都至少有一個以上的症狀。

    研究結論: 1. 無症狀感染者,其繼發的傳播力比有症狀的更差。相對的危險係數,也只有0.35而已! 2. 那些確診後,才出現症狀者的人,其相對的危險(0.63)比無症狀感染者(0.35)高,但其繼發的傳播力仍然比有症狀感染者低。 3. COVID-19病毒引發有症狀的感染者,其傳播力會比無症狀感染者高。

    即然台灣現在99.78%是無症狀感染者或輕症患者,COVID-19病毒表現的是「CT值高,病毒量低」,限制也放寬了不少,之前的防疫措施都是攔下「CT值低,病毒量高」,因而先前才規定,解除隔離治療條件要在隔離場所待滿十天或要有N抗體陽性才能解隔。 現在兩次CT值超過30或陰性,就可以解隔,畢竟Omicron病毒是以無症狀感染者或輕症為大宗。

    澳洲新威爾斯大學,最近的研究報告,如果國界開放,各國疫情必將會升高,但也取決於 1. 國內的疫苗覆蓋率達80%。 2. 接種疫苗目標達成的速度。 研究人員發現,當每日有13,000境外民眾進入國內,如果接種疫苗達成率不足80%,或者是疫苗接種的速度慢吞吞,當開放國界後大量國外民眾進入台灣,都可能會引發大規模的擴散。

    韓國70歲以上的老人,雖只占確診者的7%,但佔了死亡人數的80%,於是韓國境內,積極加速超高接種率。 1. 成年人已經施打疫苗人數佔97% 2. 2劑接種率佔總人口的86.7% 3. 12歲以上94.5% 4. 18歲以上96.3% 5. 60歲以上長者的接種率也有95.7% 他們使老年族群的疫苗覆蓋率(含第三劑)超過了90%,才出現了雖然確診人數高,重症或死亡的人數比例卻極低的現象。 目前韓國累計致死率僅0.12%,相較於美國1.22%、英國0.79%、日本0.44%,COVID-19死亡率比起他國,顯著低出許多。 香港的警惕:最近香港第五波疫情死亡率高,因為老人們錯過了之前9個月接種疫苗的黃金期,導致80歲以上長者接種率只有20%,Omicron病毒引發的主要年齡層也是這些老人們。一時之...

    1.維持足夠且快速的篩檢

    研究人員提醒,要有能力快速篩檢大量入境的旅客,篩檢工具準備充足,這是最基本開放邊界的要求之一。

    2.入境新確診者,一律檢疫隔離

    入境旅客,一律都得篩檢,境外移入萬一確診,一律得隔離或自主健康管理。

    3.全國疫苗接種率夠高

    研究發現,全國疫苗接種率仍要有80%以上才夠安全。例如現在境外都是Omicron病毒抗體,第三劑全國接種率,得滿至少80%,才能全民有效抵抗Omicron病毒。

  3. 2022年5月9日 · BBC News 中文. 發布時間:2022-05-09. 瀏覽數:630736. 雖然確診數字上升,出現重症住院的情況卻沒那麼嚴重,這顯示了完整接種兩劑疫苗和接種第三劑加強針起到的保護作用,大幅降低了確診後重症住院甚至死亡的機會。 一些國家開始逐漸放鬆檢測、隔離、檢疫隔離和社區防疫規定,例如在地鐵、火車、巴士和其他室內公共場合戴口罩從強制改成自願。 但是世界衛生組織(WHO)警告各國對Omicron仍然不能大意,強調Omicron仍然會致命,尤其是那些沒打過疫苗的人。 那麼,隨著全球疫情出現新變化,我們該如何採取因應防疫對策? 新的防疫對策背後又有哪些科學根據? 感染新冠病毒後多久會出現症狀? 初步研究顯示,Omicron不但可能比之前的新冠毒株更加溫和,而且潛伏期也可能更短。

  4. 2022年1月21日 · Getty Images. 新冠疫情持續進入第三年,變異毒株奧密克戎(Omicron)成為全球主導毒株。 它比之前的其他變異毒株更強的傳染力,更可能突破疫苗的防禦和抗體的保護,接種過疫苗的人也可能會被感染,曾經染疫的人出現二次感染。 不過雖然確診數字上升,出現重症住院的情況卻沒那麼嚴重,這顯示了完整接種兩劑疫苗和接種第三劑加強針起到的保護作用,大幅降低了確診後重症住院甚至死亡的機會。...

  5. 2022年1月24日 · 一種可能解釋是,Omicron變種進入體內後多在上呼吸道增殖,對肺部損害不太嚴重。 在未接種疫苗群體中,感染Omicron患者住院率也較感染Delta患者。 檢測窗口期較早. Omicron變種傳播力強且潛伏期較短,意味病毒檢測時機也需提前。 在疫情初期,專家普遍建議民眾在可能接觸病毒後5至7天進行快速檢測,現時則縮短為2至4天,且應間隔一天進行至少兩次檢測,從而增加檢測到病毒的幾率。 有研究認為,快速抗原測試對Omicron變種的敏感度較對其他變種偏,不過該結論仍存在爭議。 聚合 連鎖反應(PCR)檢測較快速抗原測試更敏感,意味其或能更早檢測到病毒,不過該檢測需時也相對較長。 所需隔離期縮短.

  6. 2022年2月8日 · Omicron病毒(B.1.1.529)出現至今,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取代了超強傳染力的Delta變種病毒,不過相較Delta,Omicron確診的重症數卻大幅下降,外界因此普遍認為,Omicron的「毒性較」。 專家一直都想搞清楚: 為什麼病毒的傳染力這麼強,重症比例卻沒有預期中多? 年初,國際期刊《自然》的2則新研究,針對Omicron病毒毒性進行深度剖析,一解這個謎團。 我們該如何理解此動物實驗的結果? Omicron真的比較「不毒」嗎? 本文引用《台灣科技媒體中心》統整醫學專家的解釋。 推薦閱讀:Omicron是終結Delta的曙光? 為何輕症多? 研究解答. 研究:Omicron病毒濃度、複製率下降. 這2則研究分別說明了什麼?

  7. 2022年3月5日 · 第一份研究在比較小鼠呼吸道中發現與Beta的病毒水平濃度相比Omicron的病毒濃度較低第二份研究則表明Omicron細胞膜上TMPRSS2蛋白酶的效率低下作者認為Omicron棘蛋白的突變可能會降低其使用TMPRSS2的能力從而降低在人類上皮細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