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太陽花學運 ,又被稱作 318運動 、 佔領國會事件 ,是指在2014年3月18日至4月10日期間,由 臺灣 的大學學生與公民團體共同發起的 社會運動 。 這次運動由抗議學生主導,佔領位在 臺北市 的 立法院 ,還曾一度嘗試佔領鄰近立法院的 行政院 。 該運動爆發的主要原因在於《 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 》遭強行通過審查,而該協議被反對者視為將損害 自身經濟 ,並且強化 中華人民共和國 的政治影響力。 其他參與運動理由還包括要求民主程序、反對自由貿易等。

  2. 2024年3月11日 · 發生在2014年的318運動又稱太陽花學運屆滿10年這場大規模的社會運動震撼全台其影響橫跨政治局勢兩岸關係國家認同太陽花世代紛紛進入台灣社會各領域成為台灣重要新生力量10年過去台灣已完成3場總統和立委大選彼時的大學生也邁入而立之年而當318運動逐漸成為下一世代眼中的歷史名詞甚至僅是高中教科書的一小章節它還有哪些訴求與內涵值得被反覆提起? 2014年3月18日晚上9點,200餘名反對立法院通過 《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 (簡稱《服貿協議》)的群眾從多個方向試圖翻越立法院圍牆,並在約9點30分成功占領立法院議場,宣布開始「非暴力抗爭」,將靜坐至立院停止審議《服貿協議》。 這一坐,便是24天。

  3. 太陽花學運,又被稱作318運動、佔領國會事件,是指在2014年3月18日至4月10日期間,由臺灣的大學學生與公民團體共同發起的社會運動。這次運動由抗議學生主導,佔領位在臺北市的立法院,還曾一度嘗試佔領鄰近立法院的行政院。該運動爆發的主要原因在於《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遭強行通過審 ...

  4. 2016年3月18日 · BBC CHINESE. 發生於2014年3月18日的太陽花學運對台灣政治發展產生深影響圖為當年抗議的學生在立法院牆上噴漆當獨裁成為事實革命就是義務」。 兩年前3月18日一群學生闖進台立法院抗議服貿協議強硬被國民黨通過掀起太陽花學運」,就此改變政局。 服貿帶動反抗....

  5. 2015年3月19日 · 太陽花學運喚醒了台灣人民的公民意識尤其是年輕一代開始關心政治他們要求透明開放關心公平正義這股社會新動能正在轉換成一股新的政治力量大批政治素人投入政治參與組黨在傳統的兩大黨國民黨和民進黨之外形成第三勢力。 柯文哲現象就是明顯的例子。...

  6. 2024年3月12日 · 太陽花一念十年運動記憶與回聲端傳媒影像紀實. Watch on. 這五篇生命故事依照參與者的相對位置排序包含他們於距離佔領現場的地理空間還有人際關係的社會空間描繪心靈地景的距離宛如地圖讓我們得以在錯綜複雜的歷史現場循線探查他們個人的行動抉擇以及自我定位透過他們的故事我們可以重新理解這場運動之於台灣社會的意義它與中國因素高度相關但沒有停留在民族主義的情緒動員它承載了台灣公民運動前幾年的能量包含工運環運居住權的倡議以及馬政府時期越演越烈的抗中行動但卻從舊有的網絡中綻放出全新的群眾動能。 我們看到被稱為「衝組」的當代青年行動者,在一波波抗爭中被磨練得剛強,面對分歧時也煩惱掙扎,又如何帶著傷痕仍需前行。

  7. 2020年7月23日 · 太陽花與雨傘運動容或有著不同的政治訴求卻分享了相同的地緣霸權威脅。 「以前,臺灣如果要找一個國家做比較,一定是南韓;香港則是和新加坡比。 日本殖民的基礎跟英國殖民不太一樣。 」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何明修解釋,「但變化大約出現在雨傘運動前兩年香港發生了反國教運動台灣則是反媒體壟斷我們講媒體要洗腦他們講教育要洗腦兩邊愈來愈像。 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中國崛起。 在那段時間何明修也發覺,台灣常見的詞彙比如公投、自主、自覺、本土,逐漸在香港流行──這意味,香港也這麼談論自身。 「兩地的公民社會、學生團體開始相互串連,相互聲援,大家發現彼此面臨同樣的壓迫,會去思考為什麼兩地學生運動長得不一樣? 」這成為擺在他面前的研究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