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5月1日 · 2018 年 5 月 1 日. 0. 1210. 彭金隆. 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專任副教授. 本期專欄我認為有一關鍵議題值得討論——「保險業是否該重新認識他的年輕客戶 」這是在數位金融時代,以及進入金融科技時代的當口,保險業者必須要重視的未來關鍵課題。 比較需要擔憂的是,目前金融業的經營者絕大多數都不是年輕人,他們距離年輕已有一段距離,過去他們在養成教育或是成為主管的過程中,面對的都是現在已經很成熟的客戶群體,再隨著成為主管,圍繞在他們身邊的人,也都是跟他們差不多的人。

  2. 2023年2月1日 · 王總監是一位75後的團隊長。 近年來,隨著團隊不斷有新鮮血液加入,團隊中85後、90後夥伴的占比不斷提高。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他發現自己與團隊夥伴難以打成一片。 比如,對於年輕夥伴口中的許多詞彙,他根本無法理解;夥伴們也常常不理解自己的決策,這讓王總監非常困惑。 一天,他看到與自己同齡的總監在玩一款時下十分流行的手機遊戲,便詢問:「你怎麼突然玩起這些年輕人愛玩的遊戲了? 「你知道什麼是『跑圖』嗎? 意思是把遊戲地圖的所有位置都走一遍,因為遊戲裡的一些資源、裝備隱藏得比較隱密,如果沒有人帶著『跑圖』,剛進入遊戲的新人很難找到。

  3. 2023年10月1日 · - 2023 年 10 月 1 日. 595. 0. 數位科技、經濟震盪、政策法規、民眾觀念與習慣轉變、人口結構改變…… 環境變數不斷增加,市場波動起伏不定,業務員應接不暇。 然而總有些績優業務員始終保持績優, 可以想見他們掌握了事物變化之下那不變的關鍵根本, 在關鍵根本之上參考環境變數,就能調整出順應時代的因應方法。 看績優業務員如何從不變的關鍵根本產生獨特邏輯,為專業賦予新定義。 從耳熟能詳的從業根本, 發展出獨特的底層邏輯. 寓績優關鍵於系統之中, 減少抽象觀念理解落差. 將客戶當朋友、真心認同保險,是績優業務員的關鍵根本. 與客戶共同成長, 謹守《KASH法則》是關鍵.

  4. 2023年6月1日 · 香港保誠保險區域總監張耀光表示,疫情對香港保險業帶來最深重的影響,當屬邊境關卡因防疫而封閉,使得大陸客戶無法前往香港。 香港的保險業務員,其客戶往往有不少比例來自於中國大陸,有些團隊的陸客占比甚至高達9成。 張耀光團隊的陸客比例雖然沒到9成,但也達到了7成多,這在香港保誠保險是相當普遍的情況,封關對他們銷售的影響十分巨大。 但儘管面對如此困境,張耀光依然在2022年帶領團隊成功獲得CIA500世界華人保險500強團隊桂冠獎,關鍵何在? 他是如何做到的? 克服逆境應建立核心價值觀:正向思維與正面心態. 張耀光認為,面對逆境最重要的核心價值觀在於「正向思維,正面心態」,這不只是疫情下扭轉局勢的關鍵,更是面對所有逆境時必須具備的心態。

  5. 2020年10月1日 · 台灣人壽聯邦通訊處區經理雅云認為,癌症是民眾最重視的風險之一,同時也是最容易碰上的風險之一。 透過癌症險的配置,能夠有效補足醫療險的風險缺口,更能夠開啟後續其他險種的保險觀念教育與成交。 保障足額,才有權利選擇. 2015年6月,朱媽媽回娘家探望時,忽然發現自己記不起家裡的電話號碼,她警覺地前往醫院檢查,果然發現大腦長了一顆腫瘤,於是醫生安排手術幫她切除。 然而這只是個開始,手術後,朱媽媽接受了全身的健康檢查,赫然發現自己已經是肺腺癌4期,之前的腦瘤只是轉移後的結果。 於是她開始接受治療,包括人工血管、化學治療、放射線治療等,各種治療方案都嘗試過了一輪,但畢竟已經是第4期的癌症,朱媽媽還是不斷的惡化,甚至在2017年的2月發現癌細胞再次轉移到右腦,導致出現失智症狀,需要有人在旁看護。

  6. 2019年1月1日 · 12位領航者前瞻觀點、領先未來. 根據瑞士再保公司統計, 二 一七年臺灣保險滲透度為21.31%,世界第一; 壽險投保率為246.04%,續創新高。 臺灣保險業欲再創新高點,唯有創新,別無他法! 此外,當臺灣保險業受到—— 美國升息造成避險成本上升、金融監理及會計準則趨嚴、 金融科技浪潮衝擊等挑戰影響; 以及——全球貨幣寬鬆政策逐步退場趨勢、 退休規劃機會顯現之際; 善用資訊科技、保險商品創新,已經是刻不容緩的趨勢。 看2019保險趨勢動態探討,剖析12位領航者的前瞻觀點, 以及如何掌握商機、因應挑戰,領先未來! 顧立雄:資訊與通路為王! 掌握了資訊與通路,就掌握了商機. 桂先農:掌握商機、因應挑戰,發展「經世濟民」的大事業. 黃調貴:變動中求穩定,做浪頭上成功的掌舵者.

  7. 2019年11月1日 · 我過去服務的公司,八年前為了儲備新世代業務主管,推動一個「漾專案」計畫,招聘初期曾因為報考人數竟低於預定錄取名額,遭遇好多對專案實施的質疑與責難,但是相關主事者依然堅持專案方針,並不斷研討修訂,逐漸地每一期報考人數愈來愈多,應徵者素質愈來愈好,終至競爭激烈,還常常需增額錄取以免遺珠。 最後這個專案幫公司培養出好多年輕優秀的業務主管,也成為公司組織年輕化及二代經營的養成管道。 想想,如果當時在前幾期因為成效不佳就中止放棄,哪會有今日的成果! 「我們總以為成功來得太晚,其實往往是我們放棄得太早! 」演講會後,這位同仁悄悄來問我,怎麼還會記得這件事? 我跟她說,「您這個案例讓我體認到不放棄的可貴與堅持的可能,它可是我後來職務晉升職責加重,面對困難挑戰時的重要支撐力量!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