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2月6日 · 歷時十年製作、由名導演張婉婷執導的英華女學校重建記錄片《給十九歲的我》,掀起紀錄片倫理爭議,正式上畫踏入第四天(5日)叫停公映。 《香港01》整

  2. 2023年4月16日 · 給十九歲的我英華女學校前校長李石玉如於2011年委託導演張婉婷攝製,紀錄該校6名女生由舊校舍轉到新校舍的經歷,側寫年輕人如何面對社會轉變。 電影於《第四十六屆香港國際電影節》上作世界首映,反應不俗。 (影片截圖) 2022年9月30日︰優先場上映. 由於在電影節反應不俗,電影開始籌備優先場次,並由2022年9月30日開始上映優先場,反應熱烈,不少院線更加開場次,令電影未正式上畫,單計優先場票房收入已錄得600萬,作為紀錄片而言數字相當亮麗。 2023年1月16日︰獲電影評論學會評為「最佳電影」 《給十九歲的我》獲電影評論學會評為「最佳電影」,亦是電影在香港獲得的首個獎項。 《給十九歲的我》影片截圖 . + 4. 2023年1月26日︰首見負評.

  3. 2023年1月21日 · 給十九歲的我》一段成長的片段,見證女生們的轉變,共度香港的社會變遷。《給十九歲的我》紀錄了六位於英華女校就讀的六位女生,包括阿佘、阿聆、馬燕茹、香港小姐、Madam、阿雀,她們來自不同的家庭背景,從2011年開始,她們準備迎接學校的重建

  4. 2023年4月16日 · 歷時十年拍攝的紀錄片《給十九歲的我》,封導演希望給香港的「情書」,到被指違拍攝道德風波,一夜之間成為爭議漩渦的中心,上映四日便宣告暫停公映。 它在無數的爭論中,入圍多項電影獎項,其中在今晚(16日)頒發的香港電影金像獎,入圍最佳電影、最佳導演及最佳剪接三項提名。 《香港01》回顧電影一路以來經歷的風波,一文看清《給十九歲的我》及其爭議。 一、拍攝前因. 《給十九歲的我》是由英華女學校前校長李石玉如2011年委約校友兼名導演張婉婷攝制的學校重建校舍紀錄片,拍攝連同製作歷時十年。 《給》追蹤該校六位性格及家境各異、千禧年代出生的女生,於校舍暫遷重建期間以至入讀大學的成長經歷。 除各女生成長變遷外,更涵蓋2019年反修例示威,另包括受訪女生及校方對2012年反國教示威、2014年雨傘運動的看法。

  5. 2023年2月5日 · 歷時十年製作、由張婉婷執導的英華女學校重建記錄片《給十九歲的我》,掀起紀錄片倫理爭議,今日是正式上畫踏入第四天(5日),亦是停映前最後播映日。 有入場觀眾剛得悉事件,認為目前的報道片面,難以判斷誰對誰錯,並讚揚該片確實可讓家長作出反思。 有大學生觀眾表示,理解不想過去的生活暴露於大眾,因此贊同片方停播的決定,「如果知情嘅話,我應該唔會睇啦。 2月5日 《給十九歲的我》暫停公映前一日 . + 2. 觀眾引述張婉婷謝票︰每部片有每部片嘅命運. 《給十九歲的我》風波愈演愈烈,雖然已宣布明日起停播。 堅尼地城高先戲院晚上6時40分上映的場次,繼續如常上映。 據觀眾表示,謝票時現場並無噓聲,導演張婉婷當時稱:「每部片有每部片嘅命運。 《給十九歲的我》影片截圖 . + 4.

  6. 2023年2月6日 · 給十九歲的我》導演張婉婷2月5日開腔回應事件。 「現階段最重要時情況,同各方一面了解一下,各人理解上落差。 」(梁鵬威攝) 事件中最多人討論的,是英華女學生一方簽署的同意書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片中六位英華女學生10年前由父母代簽署拍攝同意書,阿聆於萬字文中表示,拍攝原意是製作校方DVD,而不是於戲院放映;而第二張公開放映同意書中,5位主角都有簽署,唯獨阿聆堅持不簽。 張婉婷導演與《給十九歲的我》一眾女學生(右起):阿佘 (佘麗薇)、雀仔(倫凱頤)、Jenny馬燕茹、Madam(羅曉淳)及Shirley(陳可兒),左一則為拍攝期間時任英華女校校長李石玉如女士。 (陳順禎 攝) 林作稱首張家長同意書:絕對有法律效力.

  7. 2023年2月6日 · 給十九歲的我》為英華女學校前校長李石玉如於2011年委託導演張婉婷攝製,紀錄該校6名女生十年的成長,由2022年9月30日開始上映優先場,並於2023年2月2日正式上映,並獲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電影」。 不過,紀錄片主角之一阿聆於2月4日親撰萬字文,表示由始至終不同意以任何形式公開放映,並未有簽署電影上映前的同意書;李慧詩亦於2月5日在社交平台發文指,片中她接受訪問的片段未經同意便被剪輯入紀錄片,引起網民關注。 自2月5日起,電影相關的社交平台帖文討論度急升。 社交平台上多個專頁發文回應電影爭議,其中,李慧詩2月5日發文指未獲知會訪問作電影用途的帖文最受關注,互動量達5.2萬,影響力最大。 其次是電影宣布暫停公映,以及主角公開表態一直反對公映的帖文。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