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張徹(英語: Chang Cheh,1923年2月10日—2002年6月22日),原名張易揚,出生上海,香港導演,以武俠電影聞名。 張徹曾與 邵氏電影公司 另外三位擅於拍攝古裝或武俠片的名導演 李翰祥 、 胡金銓 及 楚原 合稱「四大帥」或「邵氏四大導演」。

  2. 張徹(Cheh Chang,1924年1月17日~2002年6月22日),原名張易揚,原籍浙江青田,出生於浙江杭州,成長於上海,中國香港導演、編劇、演員、製片人、監製、作詞。

  3. 2024年3月23日 · 張徹為新派武俠片的掌門人,在開創新武俠浪潮的過程中,張徹發掘了眾多武打巨星、武術指導和著名導演,荷里活著名導演吳宇森,武指劉家良,演員狄龍、午馬、李修賢、姜大衛、王羽、陳觀泰、羅烈、陳惠敏、傅聲、戚冠軍、狄威、杜玉明等等都 ...

  4. 張徹在二零零二年高齡逝世,香港男星雄霸時代似乎隨他結束了。全港面對另一次重大轉型,顯然需要男女攜手,共同發揮。但張徹片強調的個人信念與頑強鬥志,是不應失傳的。

  5. 张彻(Cheh Chang,1924年1月17日 [6]~2002年6月22日),原名张易扬,原籍 浙江 青田 , [7]出生于浙江 杭州 ,成长于 上海 , 中国香港 导演 、 编剧 、 演员 、 制片人 、 监制 、作词。. [6] 1940年,在 中央大学 (现南京大学)修读政治时,参加文化运动委员会 ...

  6. 張徹──回憶錄・影評集. 陽剛武俠大導張徹於六、七十年代在邵氏公司大力推動「武俠新世紀」,為當代武俠片的代表人物之一。. 張徹文思敏銳,正式投入香港影壇前於報章撰寫影評,由是受邵氏力邀加盟,日後身兼編劇和導演。. 張徹在本書的「回憶錄 ...

  7. 張徹先生在其年輕時雖曾從事過短暫的政治生涯,但他的電影和行事為人卻一點也不「政治」。 他有藝術家的浪漫,知識份子的風骨;為人坦蕩,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虛懷若谷兼有容人的雅量,卻沒有如一般政治家的權謀和機心。 張徹又從不多言,也從不虛言。 他把該說的話都放在電影和文字裏,他那揮灑自如的影像結構和文字運用都有着極強的思想性和感染力,每每流露出他的真性情、真性格。 他的電影說的是大仁大義,又兼顧到人之常情,有武亦有俠,氣度恢宏而又從容不迫,看後每有令人蕩氣迴腸的痛快感。 張徹閒話少說,卻愛才、惜才,又能慧眼識英雄,曾跟他合作無間的編劇家倪匡和邱剛健、武術指導唐佳和劉家良、攝影師宮木幸雄以及一眾幕後功臣,都是深具名望和創意的一時俊彥,在張徹的電影中有着巨大貢獻。

  8. 張徹本名張易揚,浙江青田人,1923年2月10日出生於上海,在上海受教育,抗日戰爭時期,張徹隨流亡學生投入大後方。 中學教育在四川完成,演過抗日救亡劇,作過愛國歌曲。 他參加過戲劇家洪深主持的軍委會教導劇團受訓。 45年抗戰勝利之初在重慶,他在文化運動委員會工作,然後隨會復員回到上海,在上海虹口有放映電影的文化會堂擔任業務經理,與電影界發生了關係。 張徹在戲劇方面的成就,受 張道藩 、 虞君質 及 費穆 的影響很深。 不但會演話劇也會演平劇。 [圖:張徹攝於八十年代] 由此可見,張徹與電影界的接觸,比李翰祥和胡金銓還早。 當時對他以後從事電影工作影響最深的是導演《 小城之春 》的費穆,他是四十年代最出色的導演之一,張徹對他最為佩服,和他交往受益甚多。

  9. 2016年2月19日 · 張徹導演無疑是香港電影史上其中一位最為舉足輕重的人物。1967年,由張徹所執導的《獨臂刀》開創了新派武俠電影浪潮,並打破了當時的票局紀錄,成為了香港電影史上第一部的「百萬電影」。

  10. 2017年7月18日 · 多年來,張徹有心標榜他影片的陽剛之氣,其影片重視的男性情義也被香港電影接受為深入其傳統的一個重要部份。 但是值得深究的是他的男性陽剛之氣和男性情義有甚麼特質。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