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武昌起義,又稱武漢首義,指1911年10月10日(農曆辛亥年八月十九)在湖北武昌發生的一場旨在推翻清朝統治的武裝暴動,也是辛亥革命的開端。1911年4月黃花崗起義失敗後,以文學社和共進會為主的革命黨人決定把目標轉向長江流域,準備在以武漢為中心的兩湖地區發動一次新的武裝起義。1911年6 ...

  2. 大清律例全部皆適用當時台灣。包括各項刑罰,舉凡凌遲,戮屍,族誅等等。譬如朱一貴事件首領朱一貴,林爽文事件首領林爽文,因為謀大逆為首叛之罪,押解至北京審判、凌遲處死。民事上契約與糾紛訴訟也一體適用清律。清律在台灣施行至日治時期結束。

  3. 朱一貴事件清朝康熙年間臺灣發生的一次大規模農民起義起義的領導者朱一貴是福建漳州人,曾一名清廷軍營中的差役,後來以養鴨爲生。起義的直接原因是臺灣知府王珍的殘暴統治,他實施了多種苛政,導致民怨沸騰。朱一貴因其豪爽的性格和善於結交各路豪傑,被衆人推舉爲起義的領袖。

  4. 林爽文事件,又稱林爽文叛亂,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台灣遊民頭目林爽文發起的叛亂。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十一月,清台灣總兵柴大紀命知府孫景燧、副將赫生額等率兵300到彰化鎮壓,勒令村民擒獻林爽文。 林爽文遂率眾起亂,攻清軍營壘,殲其官兵。

  5. 朱一貴事件,又稱朱一貴起義朱一貴之亂,台灣清治時期三大民變之一。1721 年,由漳州籍農民朱一貴以反清復明為號召發起,同年被清政府平定。引言 朱一貴事件 背景 起事 內部分裂 地方自保 清軍抵台 相關紀念 參見 ...

  6. 朱一貴事件,又稱朱一貴起義朱一貴之亂, 台灣清治時期三大民變之一。1721年,由漳州籍農民朱一貴以反清復明為號召發起,同年被清政府平定。 背景 1721年(康熙六十年)三月,閩人柯妹因不滿官府向民間折現徵糧一事,以 ...

  7. 台灣血淚斑斑的反抗革命中,規模最大的,荷蘭時代有1652年郭懷一所領導的革命;清領時代有1721年朱一貴所領導的革命,1786年林爽文所領導的革命,1862年戴潮春所領導的革命。. 這三次革命或攻克全台,或持續三年,戰況至為劇烈,可嘆最後都功敗垂成,失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