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5月13日 · 第七、感得丈夫性具足的因,是好樂丈夫身所具有的種種功德,又深見婦女身的過患,而厭離女身;對於還樂婦女身者,能遮止他貪著女身的念頭;並救護即將失去男根的有情,令他免於脫離男身。. 【第八者謂他不能作,自當代作,若共能辦,則當伴助,惠施 ...

  2. 前言: 這是一篇有關於泰國短期出家的日記。作者明法比丘,曾經在臺灣出家,後來,還俗。俗家姓名:「張慈田」,是臺灣早期推廣原始佛法的少數在家居士之一。第二次出家,是應友人之邀,前往泰國體驗短期出家生活,回臺灣後,決定不再還俗,繼續過出家修行的生活。近年

  3. 2020年10月29日 · 應知,此處所謂大士的安樂、大士的威德、大士的殊勝能力,是指能荷擔利益眾生的重擔,因為只緣自己的利益,與旁生並無區別。. 故諸大士本性,謂專一趣注行他利樂 。. 因此,所謂大士的本性,就是心心念念唯一投入成辦眾生的利益、安樂。. 毫不為己 ...

  4. 2021年2月8日 · 亥二、忍 此等諸物若得粗鮮,他不恭 ,稽留乃與,不應憂鬱,當忍由此所生眾苦。 2. 出家菩薩不從事世間生產,全仗在家人施捨資身物資,才能養活色身,由此一心修道。出家菩薩乞求資身物質時,如果所得資具品質粗劣或數量鮮少,或者 ...

  5. 消文29-1. 如是修行解脫之尊重,乃是究竟欲樂之根本,故諸欲求依尊重者,應當了知彼諸德相,勵力尋求具其相者。. 諸欲為作學人依者,亦應知此,勵力具足如是德相。. 能成辦解脫的善知識,就是終極所求成佛的根本。. 所以有心想要依止上師的修行者,應該 ...

  6. 第三,如是令我退失譽稱及利 者,是於惡趣救護於我,斬除貪縛,遮趣苦門,如佛加被。如是思已,應由至心滅瞋生喜。 第三,思惟失去名譽等的利益。 本來貪著名利恭敬必將墮入惡趣,在這關鍵時刻,他讓我失去了名利恭敬,這是從惡趣中救護我 ...

  7. 精進菩薩行. 精 進 菩 薩 行 (107年11月全家福講師:鄭靜微. 前言. 六度萬行,菩薩功夫;自覺覺他,萬法慈悲行。. 菩薩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累劫不捨眾生,為救渡眾生而生生世世倒駕慈航,傳佛心燈。. 成時上天降道,大開普渡,上渡河漢星斗,中渡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