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王如邦提到:「像是米酵菌酸、金黃葡萄球菌所產生毒素,都屬於非常耐熱性,即便一百度滾水持續加熱十分鐘仍不會被有效去除。」 為什麼國內米酵菌酸檢驗要等那麼久?若當發生「食物中毒」有三個重要的環節,第一個釐清造成中毒的微生物是什麼

  2. 各界都想問,到底是什麼樣的毒素,能造成寶林茶室疑似食物中毒案,這麼多人受害,有醫師推測,可能兩大原因,第一個常見的食物中毒「仙人掌桿菌」,容易出現在米飯或澱粉類食物,保存不當而導致,另一種毒素叫「米酵菌酸」,毒性甚至砒霜的20倍,常見在發酵的製品,或是木耳等 ...

  3. 寶林茶室食物中毒案件,在死者體驗內出米酵菌酸,專家懷疑配料中的黑木耳可能才是造成中毒元凶。黑木耳如果保存不當,或放在室溫太久很容易產生致命毒素。另外椰子製品也被點名容易生成米酵菌酸,不過醫師就指出,不管在什麼食物,米酵菌酸都有可能產生,關鍵在於要有其他種共生 ...

  4. 王介立在臉書發文解釋什麼是粒腺體毒素 ,「如果把地球比喻成人體,把國家比喻成細胞,那粒線體就是國家的發電廠。米酵菌酸的作用,就是對全地球的所有發電廠發起無差別攻擊,等於就是讓全球直接陷入停電狀態」,將這比喻換到人體上,就是 ...

  5. 2024年4月8日 · 事實查核報告#2944 網傳「完整解答米酵菌酸」? 發布日期/2024年4月8日 經查: 【報告將隨時更新 2024/4/8版】 台北寶林茶... 圖1:社群平台流傳訊息擷圖 查核 查核點一:邦克列米酵菌酸是什麼?(一)為了避免民眾誤以為邦克列有關、對製品產生恐慌,衛福部4月3日舉行專家會議後 ...

  6. 大家都好奇,在寶林茶室的環境檢體中,為何只有廚師的手驗出米酵菌酸?法醫高大成就推測,廚師聽到出事之後,二度整理食材,沾染到米酵菌酸,才有可能只有手部有驗出,高大成質疑,廚師早就知道源頭在哪裡。他也建議應該要再驗一次砧板和刀具的檢體,確定誰的濃度較高,推測哪個 ...

  7. 米酵菌酸?仙人掌桿菌?蓄意下毒?寶林茶室中毒案迷霧中找真相 台北市素食餐廳「寶林茶室」爆出嚴重食安事件,目前已有18人中毒,其中2人身亡,5人重症,引發全台關注。最新解剖結果發現,死者檢體驗出「米酵菌酸」,終於初步為這一路的尋找毒素指出一條明路,但毒素從何而來,還要持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