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纱灯又称灯笼,传统特色手工艺品,即用薄纱糊成的灯笼。古时大都用竹制灯架,蜡烛照明;现多钢丝制作灯架,电灯泡照明。纱灯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春节,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大红灯笼高高挂,挂的是热烈和吉祥,但能画善诗的文人 ...

  2. 元宵节(Lantern Festival),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以古代历法而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说文解字》记载:“元,为始;宵,为夜。”,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名之为“元宵节”;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

  3. 作为一种 民俗文化,客家龙灯是客家人祈福消灾的方式。其中能够进入住宅的龙灯被认为具有某种神秘的法力,可以镇宅驱邪、兴利避害。客家民谚中有言:“龙灯入屋,买田造屋”,充分体现了客家人对于龙灯的崇敬,把住宅中的龙灯视为“龙脉”。 [2] 因此,每年元宵前后,客家人都喜欢将龙灯 ...

  4. 宫灯又称宫廷花灯,是中国彩灯中富有特色的汉民族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始于东汉,盛于隋唐,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常见的有白帽方灯、纱圆灯、罗汉灯、走马灯、蝴蝶灯、二龙戏珠灯等等,尤以红纱灯最为有名,“珑玲世人叹,艺绝神仙惊”。宫灯,顾名思义是皇宫中用的灯,主要是以细木为 ...

  5. 灯舞是历史悠久的中国民间舞。主要在元宵节表演,至少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灯舞源于灯节,是灯的制作工艺发展到一定水平,以彩灯作道具的舞蹈形式,因灯的造型不同而有各种名称,其表演以南方见长。明、清两代己盛行灯舞,清代文献中记载比较多。灯舞主要在夜晚表演,彩灯照耀中灯、人 ...

  6. 大甲妈祖绕境进香活动,为台湾台中市庙宇大甲镇澜宫,于每年农历三月间举行、长达九天八夜的大甲妈出巡绕境,终点在嘉义新港奉天宫。1988年以前是前往云林北港朝天宫进香割火。于2008年7月4日被指定为重要无形文化活动资产。素有“三月疯妈祖”之称,被Discover誉为世界三大宗教活动之一。

  7. 春节(Spring Festival),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之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从腊八或小年开始,到元宵节,都叫过年。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早期人类的原始信仰与自然崇拜,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是一种原始的宗教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