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宗教改革(拉丁語: Reformatio,德語: Reformation )是指天主教在16世纪至17世纪的教派分裂及改革運動,也是新教形成的開端,主要由馬丁·路德、加爾文、慈運理、亨利八世等神學家與政治領袖发起。 1517年,路德发表的《九十五条论纲》引发了宗教改革的开始,即德意志宗教改革。

  2. 主流新教 (mainline Protestant,或 mainstream Protestant、oldline Protestant),是指 美國 持 自由主義神學 立場的 新教 教會,與 福音派 、 基要派 新教相對 [1] [2] ,「主流」一詞源自20世紀20年代美國自由主義神學與基要主義神學的辯論之中,自那以後較傾向自由主義神 ...

  3. 基督新教主要人物馬丁路德同加爾文 基督新教,經常簡稱做基督教或者新教,係基督宗教嘅其中一個主要派別,由16世紀 宗教改革入面脫離天主教自立。 自此,天主教被稱為舊教,與之相對。 喺路德之前已經有多位宗教改革家嘗試改革甚至脫離天主教會,但最後直至路德嘅德意志宗教改革先獲得 ...

  4. 2024年3月25日 · 新教的出現,源於神學教授兼天主教神父馬丁·路德對聖座濫發贖罪券活動的批判。 天主教教廷的頹唐腐敗,包括揮霍、草菅人命等,最後觸發宗教改革。 [51] [52] 其實,路德自1505年進入修道院之後,便經歷信仰、靈性上很大的掙扎,「自覺罪孽深重,無法得到上帝的喜悅」。

  5. 基督新教的傳教士在十九世纪翻譯了許多文言文版本的聖經。已知最早的北京 官话新、舊约聖經是施约瑟、艾约瑟等人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翻譯的《北京官话新舊约全書》 [2] [3]。民國初年翻譯的和合本聖經是现今基督新教

  6. 6 天前 · 新教的出現,源於神學教授兼天主教神父馬丁·路德對聖座濫發贖罪券活動的批判。 天主教教廷的頹唐腐敗,包括揮霍、草菅人命等,最後觸發宗教改革。 [51] [52] 其實,路德自1505年進入修道院之後,便經歷信仰、靈性上很大的掙扎,「自覺罪孽深重,無法得到上帝的喜悅」。

  7. 新教 ( 印尼語 : Protestanisme )是 印尼政府 核准的6種宗教之1(其他5種是 伊斯蘭教 、 天主教 、 印度教 、 佛教 和 印尼孔教 )。. 新教徒佔印尼 基督徒 人數中約3分之2,是該國僅次於伊斯蘭教的第2大宗教。. 根據美國 中央情報局 的資料,印尼在2000年,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