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Community Shield11:00 上午 EDT
    8月 10日@曼城
  2. 2020年12月27日 · 原名為中央會所的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必列者士街會所(下簡稱會所)建成於1918年,是香港第一個予華人使用的大會堂,比香港大會堂更要早逾40年提供服務。 比中央會所更早啟用的雖有位於今天匯豐銀行總行位置的舊香港大會堂,但它主要服務上流洋人,華人使用受限,例如只能在指定時段方能進入圖書館。 一群華商領袖籌建. 中央會所的籌建,本身已反映着香港發展的一些有趣側面。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1901年創會,初期租賃民房作會址,後來因空間不敷應用決定自建,購置和建築費分別由YMCA北美協會和本地華商合力捐款籌集。

  3. 2023年1月15日 · 【明報專訊】耶魯大學人類學教授、香港大學人文社會研究所名譽教授蕭鳳霞的著作,《踏跡尋中:四十年華南田野之旅》(下稱《踏》)於2022年7月終於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所出版,距離英文原著Tracing China: A Forty-Year Ethnographic Journey的面世已有6年之久。 據蕭教授分享,她很早就有意把這本收入19篇論文的作品譯成中文以聯繫到華文世界,特別是對廣東文化、廣東話有感的讀者。 在主編余國良博士領軍、程美寶博士及劉志偉博士參與之下,一支超過20人的翻譯隊伍用了數年把文集譯成600頁的著作,讓中文讀者終於有機會以熟悉、親近的文字來親睹蕭教授這一趟奇妙旅程。 答.

  4. 2021年9月12日 · 及其他短篇小說. 〈鯉魚門的霧〉率先證明了舒巷城的代表作品,往往帶有本土色彩,從本土的生活特色出發,舒巷城寫出了具體鮮活的香港地、香港情與香港人。 〈鯉魚門的霧〉是名作,討論文章甚多。 〈鯉魚門的霧〉的一大特色,是相當抒情,可以歸類為香港的抒情小說,小說以霧為意象,由水上人(蜑家佬)梁大貴的內心世界為主,小說的抒情元素在於詩化的筆觸、時間的流逝、觸景而生情、物是而人非、沉重的記憶、意象的連貫歌聲的渲染,〈鯉魚門的霧〉並不以戲劇化的敘事為中心,恰恰反之,小說是以個人抒情為中心。 〈鯉魚門的霧〉的梁大貴已是四十歲,十五年來擔當老海員,漂泊他方。 十五年後,梁大貴重回筲箕灣與鯉魚門,昔日景象已經不再,故人不知何處去,尤其是對年輕的梁大貴有情有意的木群,也不知身在何方。

  5. 2020年8月17日 · 【明報專訊】18年前退休,葉鵬威誤打誤撞來到老人中心,當時他才55歲,「未夠秤」做會員,分不到蛇齋餅糉,竟然還天天去,不為「着數」只有「付出」,在中心開班「授徒」。 當年中心只有一部電腦,他偏偏要開電腦班,招來一班老友記上課,熱心程度令人誤以為他是受薪的社工。 今年73歲,葉鵬威仍然在老人中心領軍,回到家中還負責看顧兩名九旬至親,又幫忙湊孫。 多工作業,他面面俱圓。 難怪他為自己自豪:「我是新一代長者的先鋒! 73歲葉鵬威 多工作業終身學習. 鑽入天水圍鄉郊一條小路,看見「葉園」小木牌,拐進去,便見葉鵬威揚揚手,笑着迎客。 大宅名副其實滿園是「葉」,綠野青葱,花果叢生,他和九旬媽媽、叔叔等一家人,自60多年前扎根這兒,葉鵬威的童年、青年、中年,再到老年,都在這片偌大庭園度過。

  6. 2023年5月28日 · 鐵皮屋無冷氣 卻涼快自在. Kilo於大學修讀環境研究,之後曾報讀「野人」莫皓光的自然活動導師課程,又與朋友在港試驗Freeganism(免費素食主義)、成立「肥緊村」(Freegan的諧音)。 搬到山上的念頭早已萌芽。 畢業後她於一間食物回收NGO工作,希望由此認識香港的食物系統。 同時,她透過朋友結識到現在的房東,房東常開放住所,Kilo下班後就往屯門山上跑,晚上住在朋友家。 「下班後就上山過夜,終日揹個大背包,裏面永遠有衣服和鞋,因不知道今晚會去哪裏睡。 」活動後年輕人總是意猶未盡,聚在一起聊到深宵,睡兩個小時又去上班,那段日子持續1年半,她一直體弱臉黃,「我工作要對很多老人家,很多事要處理,現在回想,當時是用意志力撐着」。

  7. CULTURE & LEISURE - 本網站為明報 Our Lifestyle。為你報道娛樂圈及潮流動態。一網打盡娛樂、明星及時尚資訊,不停送上娛樂熱話及吃喝玩樂等生活情報。

  8. 2020年11月24日 · 答 培僑國際幼稚園重視兩文三語,「培育中英兼善、好學篤行的小朋友」。. 而你心儀的兩所幼稚園皆為「免費」幼稚園,參考教育局的評核報告,本人給真理浸信會榮光幼兒園和迦南幼稚園(九龍塘)的評級,分別為A+及A-(從A++至A-)。. 你可以先往培僑註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