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超級聯賽終場
    5月 19日vs愛華頓
    W
    2 - 1
  2. 2017年4月28日 · 本政策簡報旨在概述社交媒體、災難防護及決策策略之間的互動關係,提出如何通過資訊傳遞加強災難保護的建議,包括通過可靠資訊來源傳送特定而易明的警告訊號、避免錯誤警告、建立個人自我災難防護意識,以及教育公眾如何在不同警告下採取適當行動。 如有建議或查詢,請電郵至 hkjcdpri@hkam.org.hk 。 Tags: policybriefs. 30/10/2019. 早期預警系統對保護市民免受災難傷害極為重要,剛發表的仙台減災綱領提出,改善早期預警系統應為各地政府優先處理目標,包括香港在內的多個地區皆已發展早期預警系統,然而通訊科技不斷轉變,資訊網絡繁多、訊息發布頻率高,為早期預警系統帶來機會與挑戰.

  3. 關於本個案. 群眾互相踐踏及天氣最容易在大型集會中造成死亡,相關個案研究讓公共衞生、災難管理及城市規劃人士及學生,了解大型集會中群眾互相踐踏的危機,並介紹大型集會與相關醫學的概念。 此個案研究通過個案影片及文件,讓學員了解群眾互相踐踏、大型集會及大型傷亡事故緊急應變的相關知識,以及在災難防護、救援及復原周期各階段作防備的重要性。 個案影片. 學員在此練習中,扮演專責推行預防危機工作公共醫療專家的角色,辨識最有效傳遞資訊的本地及國際人士,以及管理大型集會的典範實務。 在過程中,學員需就一個即將進行的大型集會活動,明確指出如何改善安全管理。 個案文件—1993年除夕蘭桂芳人踩人事件. 下載個案文件.

  4. 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教研中心)與香港精神科醫學院、香港聖約翰救傷會以及青山天主教小學合作,於2019年11月26日和12月3日為青山天主教小學的師生舉辦兩場講座。 位於屯門的青山天主教小學是受近期社會動盪影響的其中一間學校,全校師生都感受到社會政治局勢的影響,帶來的 ...

  5. 2016年5月14日 · 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社區計劃項目經理Angel Ng女士,在與香港理工大學及北京師範大學合辦的科學環節,發表題為「建設具抗災能力的安全城市」的演講 。 兩岸四地防災減災暨永續發展大學聯盟代表合照留念。 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社區計劃項目經理吳惠玲女士,發表題為「建設具抗災能力的安全城市」的演講。 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加入兩岸四地防災減災暨永續發展大學聯盟,其他成員包括香港理工大學、四川大學,以及內地、澳門及台灣五所大學。 聯盟旨在大中華地區促進災難相關的知識交流,並合辦災難防護及可持續發展學術課程。 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在啟動活動中,分享香港從社區做起、由下而上的抗災能力建設工作。

  6. HKJCDPRI is based at the HKAM, and partners with CCOUC, HKU and Harvard. We focus on the need for competencies on knowledge, skills as well as attitude to reduce disaster loss and suffering. Join us in our training and exchange activities to build a community of practice in disaster preparedness and response.

  7. 最新動態. 19 July, 2021 Monday. World Bank Guideline Published: “An EPIC Response: Innovative Governance for Flood and Drought Risk Management” 2021年除了仍舊是疫症之年,但世界各地的水災與旱災卻不會因此而絕跡,災情之嚴重性更不容忽視。 氣候危機帶來不少破壞性後果,在過去二十年來中最具破壞性的要數水災與旱災,全球30億人受影響,造成的苦難和經濟損失非常深遠。 全球溫度上升提升了大氣中的濕度,致使風暴及雷雨頻生。 與此同時,亦因為更多水份從地面蒸發,加上全球氣候變化,旱情亦諷刺地變得日益嚴重。

  8. 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與曼徹斯特大學人道與衝突應對研究所、衞生署及醫院管理局合作,在2016年10月7日,舉行大型醫療及公共衞生緊急事故流動應變隊工作坊。 工作坊旨在為醫護人員提供專業知識,以及分享為大型醫療及公共衞生緊急事故組織緊急事故流動應變隊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