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最新動態. 14 January, 2019 Monday. 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鄰舍層面社區發展部) 光板田村社區防災能力建設計劃. 根據政府現行政策,寮屋屬可獲暫准存在的「違例構築物」,因此投放在改善居住環境、安全及衞生情況的資源相對有限。 惡劣環境容易引致傳染病爆發的風險;而防災設施不足,令居民在危急情況下未能適當自救。 教研中心與「 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 」合作,邀請光板田村寮屋居民共同設計和執行防災活動。 其中,村民在計劃的支持下,選舉及組織村內的防火及衞生大使團隊,由他們帶領及推動其他村民,制定及落實光板田村防災預警方案。

  2. 2019年5月20日 · 網上學習. 教研中心與學術機構及災難管理人員合作,推出多元化網上教學課程,包括與大學合辦短期證書課程、網上研討會、災難個案研究等,這些網上學習資源涵蓋不同的基礎知識及特定主題。 研究及政策. 我們與不同研究機構及前線人員合作,調查和結集優質災難管理經驗,並供其他救援人員及公眾參考,以促進災難防護的發展。 社區參與計劃. 我們為個人與社區提供相關指引和資源,鼓勵公眾肩負責任,同心協力保護性命及財產的安全。 通過多元化的教育工作,我們期望社區人士能共同評估災難發生的可能性和影響,積極做好防備工作,減低風險。 香港賽馬會災難防護應變教研中心獲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慷慨捐贈,並於2014年在香港醫學專科學院的帶領下正式成立,旨在提升社會各界的災難防護及應變能力,共建安全社區。

  3. www.hkjcdpri.org.hk › about-us-1About Us | HKJCDPRI

    The Hong Kong Jockey Club Disaster Preparedness and Response Institute (HKJCDPRI) was set up in 2014 with the generous donation from The Hong Kong Jockey Club Charities Trust. Housed in and led by the Hong Kong Academy of Medicine, the HKJCDPRI aims to build a prepared community in Hong Kong to respond to disasters.

  4. 立即登記! HKJCDPRI is based at the HKAM, and partners with CCOUC, HKU and Harvard. We focus on the need for competencies on knowledge, skills as well as attitude to reduce disaster loss and suffering. Join us in our training and exchange activities to build a community of practice in disaster preparedness and response.

  5. 此個案研究通過個案影片及文件,讓學員了解群眾互相踐踏、大型集會及大型傷亡事故緊急應變的相關知識,以及在災難防護、救援及復原周期各階段作防備的重要性。 個案影片. 學員在此練習中,扮演專責推行預防危機工作公共醫療專家的角色,辨識最有效傳遞資訊的本地及國際人士,以及管理大型集會的典範實務。 在過程中,學員需就一個即將進行的大型集會活動,明確指出如何改善安全管理。 個案文件—1993年除夕蘭桂芳人踩人事件. 下載個案文件. 在1993年1月1 日約凌晨12時5分,慶祝除夕倒數人士離開香港中環蘭桂芳多間酒吧,大約20,000人擁入狹窄斜路及橫街小路,大量市民被路面啤酒及香檳滑倒,63人受傷,當中大部分年齡少於20歲,21人因推撞和缺氧死亡。

  6. 全球減災風險評估報告 》 每兩年就減災最新情況、新興趨勢、災難情況及減災進展進行一次全球評估,旨在引起國際社會對災難風險的關注,鼓勵他們在政治及經濟上為減災提供支持。 評估報告由聯合國減少災害風險辦公室聯同多方持份者,包括思想家、從業員、專家及創新者發表並研究世界各地的風險狀況。 《全球減災風險評估報告》不但涵蓋災難風險,同時亦考慮到風險的多元性,包括多重層面、不同規模及造成的各種影響。 此外,就政府、社區及個體如何理解各自與風險及減災的關係上,報告亦提供最新資料。 閱讀報告全文及網站指南,請瀏覽《全球減災風險評估報告》網站: https://gar.unisdr.org/report-2019.

  7. 2021年1月20日 · 心理學的「個人韌性」(ego resilience)概念指出如果我們擁有以下的特質,我們的個人韌性會比較高,當我們遇到困難或逆境的時候,會比較容易振作起來,亦能夠更快重建正常的生活。 面對疫情帶來的新常態,我們的「個人韌性」有多少呢? 你可參考以下五項特質,看看自己具備了多少項? 性格外向的(extrovert) 隨和的(agreeable) 勤奮和負責任的(conscientious) 情緒穩定的(Emotionally Stable) 態度開放的(Openness) 經歷整整一年的抗疫,相信大家都期待著疫情過去,希望能早日回復從前的生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