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10月24日 · 解構靜脈曲張. 外科專科醫生湯偉聰指,不少人誤以為靜脈曲張僅影響外觀,實際上當腳部血液回流受影響,會引致腳腫及抽筋,甚至使皮膚變薄,輕輕觸碰即會流血,一旦雙腳長期潰爛,更有機會演變成皮膚癌。 他指,人體依賴腳部肌肉運作,將血液泵上心臟,當肌肉放鬆時,靜脈活瓣便負責「頂住」回流血液,令血液可順利流向心臟。 倘活瓣受損或肌肉缺乏活動,血管內的壓力會大增,令血管愈來愈闊,血液流量增加,致活瓣更受壓,形成惡性循環。 古鎧綸指出,青筋的血正常是青藍色。中醫而言, 靜脈病變稱為筋瘤。 《外科正宗》指:「筋瘤者,堅而色紫,壘壘青筋,盤曲甚者结若蚯蚓。 」 如果靜脈曲張是由寒濕所致, 多呈紫暗色。如果因外傷瘀滯, 則會呈青紫色。

  2. 2017年3月16日 · 一、成癮性. 如果長期服用這種聰明藥的話,便可能會產生成癮性,所以,一般建議,遵照醫生的指示服藥,不要自行停藥、調藥,如果貿然停藥、減藥的話,身體便會一時不能適應,不能作出適時調整,便會出現戒斷症狀 (Withdrawal Syndrome),例如噁心、嘔吐、嗜睡、精神沮喪的症狀。 所以,一般建議,採取漸進式減藥,根據情況,循序漸進,按部就班,逐步減少劑量,讓身體能夠慢慢適應、調整,所以,在減藥期間,如果出現戒斷症狀的話,建議盡快諮詢醫生的意見,看一看是否需要調校進度,延長療程。 二、耐受性 (Drug Tolerance) 所謂「藥物耐受性」,是指連續使用一段時間後,藥效便會漸漸減弱,時效便會慢慢縮短,必須增加劑量,達到相同的效果,簡單說,就是「愈食愈無效」。

  3. 2020年9月23日 · 10段「人生必修課」主題分別是:我的人生我決定、愛上不完美的自己、尋找你天命、慶祝失敗、勇氣、樂觀、堅毅、尊重和同理心。 動畫及教材可供全港學校免費下載。 當孩子活在比拼中,就會失去獨特性。 (機構提供) 教材套引入近代教育及心理學家培養新世代的理念,用卡通深入淺出介紹,每段動畫主題均會配合相應的人物故事專訪影片,以具體的例子說明抽象的理念。 中心總幹事陳穗指出,該動畫以「生命教育必修課」為主題,包括教案、影片、簡報、互動學習工作紙,全面支援教師教學需要,促進師生關係及班級經營,同時幫助學生以行動實踐。 以具體例子帶出思考。 (機構提供) 另外,計劃亦希望透過動畫,幫助家長們突破社會固有的思維,以前瞻性的視野,在急劇變化的二十一世紀為孩子選擇對的跑道代替贏在起跑線。

  4. 2019年3月5日 · 現年70歲的楊新民是一名健美運動員,來自山東煙臺。 中國的健美運動由1983年開始,楊新民接受Change Production採訪時表示,自己於1984年開始健美,為首批健美運動員,參與過逾100場比賽,可謂身經百戰。 他最開心是在重大比賽中取得好成績。 首得獲獎是1989年,他於亞洲一項比賽中獲冠軍。 第二次是上海錦標賽,他於70公斤級比賽中取得殿軍。 他坦言,體重從80公斤減至69公斤,受了不少苦,但特別開心。 參加健美比賽(照片來源:微博「健美鬥士 楊新民」) 近年他仍繼續參賽,甚至獲獎。 2015年他參加了美國的「Arnoald Classic」比賽,並於元老組取得第4名。 現時他的體魄不比當年遜色。 他一臉自信地說:

  5. 2015年7月3日 · 原來市場多年來一直留白有其原因, 先別說調製一杯香滑濃的奶茶有多複雜,沖茶、拉茶、撞奶等過程都有竅門。 更棘手的是每個客人心中的奶茶都有一個味道,惟有盡量令產品貼近大眾口味,產品才有市場。 以為大公司的新出品,研發過程必定一絲不苟,機械化量度成分額度,一份一刻精準無誤,但原來維他奶港式奶茶的研發過程有點家庭式,聽起來更切合奶茶在港人心目中的形象。 CEO齊松原來是個奶茶迷,在計劃初始,他把家中一大堆沖茶用品帶到公司,在會議室內捲起衫袖沖製自家口味的奶茶給同事品評, 我想現在同事想起當時都會回心微笑,當日我自告奮勇,要親自沖奶茶給市場部及產品發展部的同事喝,不知是否要俾面我,在座的十多位同事都話好味道。

  6. 2015年5月15日 · 受養人須是香港法律所承認的「父母」關係:除親生父母外,納稅人可以申請領養父母、繼父母的免稅額,但必須符合香港法律所承認的「父母」定義。 按中國習俗「上契」的父母、未有正式註冊結婚的繼父母、離婚後配偶的父母,一般都不符合申索條件。 6. 同住一幢樓的樓上樓下,並不符合供養父母額外免稅額的同住規定。 7. 保留佐證文件以備個案抽查,如銀行月結單要精明申索父母/祖父母免稅額,一定要遵守法律,各位讀者要多留意有關規定,避免不必要的官非,做個精明的納稅人。 (本文章部分內容參考自香港政府一站通網頁及稅務局網頁。

  7. 2022年10月3日 · 由年青時在社署工作,鼓勵青年組織起來做義工,到今天朱樂生79歲,雖然真正退休了,仍然不吝嗇為青年人發聲。 在他大半生的工作經驗裏面,無論與子女、同事及青年人相處,他認為溝通,是打通人與人之間的最佳途徑。 朱樂生是屬於上世紀的人,但聽他娓娓道來大半生的工作生涯,一點也不會與這世代脫節。 六、七十年代當他在社署工作的時候,就已經要「下鄉」,去粉嶺青年中心工作。 「那時候9:30pm就無火車,我放10pm,一定要揸車返工,返到屋企都11:30pm。 」那時候,培育青年人的目標,是希望他們能夠成為領袖,有組織能力,並且可以服務社群。 「70年代,中心的青年人組織了自務會社,有20多個,每個都有約30人,不少今天已是成功人士,有些還有聯繫,他們的小朋友結婚,也會邀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