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6月1日 · 昔日新聞. 明報 > 新聞 > 港聞. 備戰文憑:DSE中文改革前瞻(二)︰提升文學元素及寫作視野. [2021.06.01] 發表 推文. 《霸王別姬》 【明報專訊】2024年DSE中文科新安排下,寫作卷將佔全科45%,比例與閱讀卷相若,並新設「實用寫作」部分,變得更單純考核學生語文能力。 現今普遍學校的寫作課程不外乎單元長文寫作、短文練筆、剪報等,師生均視之為恒常的課業處理,文章寫起來乏味之餘,每次的練習內容割裂亦令學生欠缺積累。 既然改革後釋出不少課時,倒不如好好善用,重新整合寫作課程。 要同學無懼、甚至愛上寫作,需讓寫作成為表達創意思維的工具,一洗昔日局限創作的印象。 傳統的教授模式為教師先擬定題目,提供寫作範文,以及有關字詞。

  2. 2015年4月30日 · 【明報專訊】不少看過真人真事改編電影《五個小孩的校長》的觀眾,都被小孩子真摯的演繹感動得用上幾包紙巾拭淚,甚至有教師被戲中「以生命影響生命」的對白所啟發,重拾對教育的熱情。 其實,教師一向都是「春風化雨」的職業,為何一套電影會突然讓港人重新反思教育的意義? 「以生命影響生命」 故事改編自元朗元岡幼稚園的真實故事。 呂麗紅 (楊千嬅飾)本在名校幼稚園任職,因為受不了家長和校方標榜「贏在起跑線上」、忽略孩子感受的勢利教育理念而辭職。 碰巧她看到有幼稚園以月薪4500元招聘校長的廣告,好奇心驅使下到該校了解,發現校內5個家境清貧的學生因家中負擔不起,無法轉到其他學校讀書,隨時面臨失學。 呂麗紅毅然決定到這鄉郊幼稚園執起教鞭,並身兼多職,包括清潔的工作。

  3. 2019年1月3日 · 明報 > 新聞 > 港聞. 法解通識﹕商場跌倒 或涉民事侵權. [2019.01.03] 發表 推文. 處所佔用人對訪客負有一般謹慎責任,但民事侵權法並非絕對保障受害人的權益,而是着重合理的保障,例如訪客因個人的過失而滑倒受傷,在法庭上有可能需要負上共分疏忽責任。 【明報專訊】法律賦予我們享有各種權利,如不受傷害的權利及擁有個人財產的權利等。 民事侵權是指侵犯他人財產、權利或利益的行為。 當受害人因他人侵權的行為而受到損害,就可根據民事侵權法提出索償。 民事侵權法的內容廣泛,與人身傷害有關的法律責任是民事侵權法的其中一環。 人身傷害與日常生活關係密切,例如在商場因地面濕滑跣倒受傷,便有可能牽涉到民事侵權法的應用。 民事索償 要證意外因負責方疏忽所致.

  4. 2023年10月12日 · 入稟狀指男律師塑造自己為法律界舉足輕重的人物,讓事主相信二人發展關係有利其事業發展。 她並非完全同意二人關係,但擔憂遭男律師報復,前途盡毁而一直啞忍,包括感染HPV病毒後,仍與對方肛交。 申索人是X,答辯人為Stefano Mariani,中譯麥朗。 入稟狀稱,申索人X是一名初級律師,她2020年畢業後於的近律師行 (Deacons)工作,答辯人2021年獲晉升為的近合伙人。 二人工作甚少交集,辦公室處於頭尾兩端,但答辯人仍經常找機會接觸X,邀她共膳。 指男方塑「舉足輕重」形象. 信發展關係有利事業發展. 入稟狀指2021年4至11月,答辯人自稱X的「導師 (mentor)」,不斷追問她的興趣,相約她喝酒,又多次堅持與X共乘的士歸家,事實上X居於公司附近,可步行回家。

  5. 2024年5月27日 · 醫生用於斷症或作出決定的思考模式,大致可分為以演繹推理(Deductive reasoning)為基礎的鑑別診斷法(Differential diagnosis,dDx)和以慣性識別(Pattern recognition)為基礎的捷思法(Heuristics)。 電視劇《醫神》經常引用的便是前者,主角們首先會收集患者的詳細病歷,繼而推算出一切的可能性(即是dDx),再根據病情的吻合程度、病症的或然率、診查結果等等將其逐一排除,直至收窄到正確的答案。 傳統上,醫學院教授的便是鑑別診斷法(所以醫學生開口埋口也是「排除」這個、「排除」那個),不過,到了臨牀實戰,大部分醫生卻會轉而採用捷思法。

  6. 2021年12月9日 · 香港特區政府於接種第三劑新冠疫苗安排方面扮演什麼角色? 參考所提供的資料及就你所知,解釋你的答案。 (6分) 解題原理. 作答「角色」題型時,留意以下要點: 1. 常見的持份者角色: 政策制定者、領導者、立法者、執法者、監察者、資源供應者/資源分配者、協調者、支援者、教育宣傳者、參與者、倡議者、推廣者、召集者、協作者等. 2. 持份者的角色受到其身分、地位、職能、權利、責任、價值觀及信念所影響. 3. 作答題目時,學生可根據資料顯示持份者在該議題上的行動或行為模式及關注點,歸納出他們擔當的角色. 模擬答題. 推論步驟. .論點一 (表) 文:元朗商會中學通識教育科科主任、助理校長 黃鳳鳴. [通通識 第735期] 加拿大溫哥華明報新聞網.

  7. 2022年4月22日 · 本報記者昨午到韋智達律師行採訪,職員稱不便回應停業一事,着記者以電郵查詢。 (楊柏賢攝) 【明報專訊】處理多宗人權官司及反修例案件的韋智達律師行 (Vidler & Co. Solicitors),早前向香港律師會發出擬停止執業通知書,計劃於6月3日停業。 律師會昨以會員通告公布事件,惟沒透露律師行停運原因。 人權律師帝理邁表示不便猜測原因,但稱法援改革減少司法覆核的限額,擅長處理覆核的律師行飽受影響。 法律界立法會議員林新強則相信律師行結業無關政治壓力。 本報向韋智達律師行合伙人、有人權律師之稱的韋智達查詢,韋智達昨晚回覆確認律師樓將停業,但現階段不作回應。 根據律師行網頁,韋智達於英國里茲大學修讀法律,其後來港發展,2003年成立韋智達律師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