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正選
    後備
    入球
    黃牌
    紅牌
    上陣
    賽季 202314
    2
    0
    2
    0
    16
    超級聯賽終場
    5月 19日@阿仙奴
    L
    1 - 2
  2. 2024年5月14日 · 林官認同政府一方所指,彭力克屬本港公共法和人權案件專家,處理不少重大憲法訴訟;不過,林官稱政府仍可以接觸其他海外大律師,並非不切實際。 林官強調,彭力克不是唯一參與本港大案的海外大律師,法庭不信納政府改聘另一名首席大律師,會構成重大不公。 林官拒絕重新排期,公屋案和居屋案將於今年10月4日合併開庭審理,遺產繼承權案則於10月7日或8日審理。 相關字詞﹕ 編輯推介 法庭. 上 / 下一篇新聞. 明報報料熱線﹕ 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 明報即時新聞. 現行公屋和居屋計劃不承認海外結婚的同性伴侶,遺產繼承法例亦不承認同性婚姻。 先後有男同志入稟司法覆核,高院原訟庭和上訴庭在3宗案件裁定男同志勝訴,政府獲批上訴至終院。

    • (1)確立國家與個人之間直接法律聯繫
    • (2)香港法院國家主義制度職能的發展
    • (3)香港國安法「框架性判例」的意義
    • 要對國家安全法作認真比較研究

    首先,香港國安法首案裁決的首要意義,在於通過香港國安法的適用,在香港特區確立國家與個人之間直接的法律聯繫。這一點,在我看來,應該是本案裁判結果所能產生的最為重要的意義。 香港國安法自2020年6月30日頒布生效以來,學者們有非常多的討論。但不論觀點如何,該項法律的實施能夠促進香港居民的國家觀念,則是毋庸置疑的。 在香港回歸的很長一段時間裏,香港《基本法》很大程度上被視為是香港居民與國家之間的唯一法律聯繫。換句話說,基本法被視為是國家與個人之間在香港能夠產生意義上的聯繫的唯一合法有效途徑,因而在基本法規定範圍之外的所有與國家相關的法律規範、制度與價值體系,以及《中國憲法》與憲制發展的基本進程,在香港是被合法排除在外的。相應地,國家安全亦隨着基本法23條規定未能實現香港本地立法,而一併排除在香港...

    第二,我們需要注意,在比較國家安全法的視野中,國家安全最經常涉及到的內容一般都會與「外交及國防」相關,因而這屬於典型的國家事務,因而涉及國家安全法的管轄,比如美國,均屬聯邦管轄。在中國一國兩制的憲制體系之下,香港特區法院基於國安法而獲得「國事法院管轄權」,其制度職能相應擴展。也就是說,香港法院在原有的制度職能基礎之上獲得了新的職能(並非實質改變或者取代原有職能)。因此,以國家安全利益為核心價值的判例法確立過程,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內容,一定會是司法國家主義原則的形成過程。 這明顯體現在本案兩份法院裁決文本中,如強調基本法第1條、第12條為至上條款(判決書第13至15段)、引用香港特別行政區訴黎智英案(判決書第23段,註釋5)對國安法立法理由與目的之強調、警員作為「法律與秩序之象徵」的憲制角色定...

    第三,該案判例不僅可能會成為香港國安法的標誌性判例(land-mark case),而且很可能會成為香港國安法的框架性判例(framework case)。前者的含義,在普通法傳統中指先例價值的確立過程,一般針對個案裁決自身的法律效力而言。而後者的含義不僅包含前者所具有的判例價值,而且對於國家安全法整體的歷史發展而言,具有更為深刻的影響力。 例如在美國國家安全法體系之內,從其200多年的歷史來看,國家安全法方面能夠被視為具有重大而持續影響力的框架性判例,一定會包括美國最高法院1936年合眾國訴柯帝士-萊特出口公司案(United States v. Curtiss-Wright Export Corp.),與1952年楊斯頓鋼鐵公司訴索耶案(Youngstown Sheet & Tube C...

    關於香港國安法首案判決的憲法意義,在我看來,至少需要注意國家與個人之間直接的法律聯繫的確立、香港法院國家主義制度職能的發展,以及香港國安法框架性判例的意義。 總之,我們需要擴大對香港國安法的認知與想像,因此目前在學術與社會上對於國安法很多的假設,比如國家安全與自由、安全與法治、中央與地方之間到底如何達成平衡,僅僅停留在理論上的討論與意識形態上的強化,是不可以的。我們需要對國家安全法作出認真的比較研究,由此從規範、制度與實踐等層面拓寬我們的視野,然後才能實質促進香港國安法的發展進程。 作者是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中國法制研究計劃名譽研究員

  3. 2024年4月16日 · 上一篇. 男子接受胃鏡檢查時休克後不治 遺產管理人入稟向涉事醫生及醫療中心索償 (16:54) 圖1之1 - (資料圖片) 43歲男子約3年前因胃氣問題在日間醫療中心接受胃鏡檢查期間休克,其後送院搶救不治;事主的遺產管理人昨 (15日)入稟高院,控告涉事外科專科醫生及醫療中心追討賠償。 原告為死者黎紹康的遺產管理人何燕惠,被告分別為外科專科醫生劉邦茂和前稱「尚正外科手術及內窺鏡中心有限公司」的天行外科有限公司。 入稟狀指,死者於2021年6月10日死亡,原告認為是由兩被告的疏忽或違反違反照顧責任及或違反隱含的契约條款導致,故入稟追討賠償。 翻查報道,死者生前因胃氣問題而求診,被診斷患胃痛、打嗝及排便不規律,並於6月10日接受食道胃十二指腸及大腸內視鏡檢查。

  4. 【明報專訊】講起近年當紅的學術普及團體,肯定要數好青年荼毒室。由一開始在網上發表哲學普及文章、主持已被腰斬的香港電台節目《哲學有偈傾》,到近年參演「試當真」短片、在Serrini的演唱會粉墨登場,開了學術普及的新風氣。團體成員主要是二、三十多歲的哲學研究生和已出道的大學 ...

  5. 2024年4月17日 · 【明報文章】港大校委會針對港大校長張翔的匿名指控,經過半年調查,日前終於接納專責小組的報告,決定匿名指控不成立,事件似乎告一段落,但多名知情人士說,校委會主席王沛詩與張翔的張力仍然持續,真正關口還看今年底校委會主席任期屆滿,能否獲續任。 明報電子報訂戶登記. 如要讀取全文,請 按此訂閱或續訂 明報電子報服務。 現有訂戶請 按此登入 。 一個帳戶,即可穿梭三大平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桌上電腦,盡覽收費內容。 《明報電子報》功能: 今昔明報: 每日報章內容及昔日報章新聞* *桌面網頁版:最近10年. 《明報新聞》APP最近3年. 《明報電子報》APP:最近30天. 原版上載: 每日報章原版及昔日報章原版** **桌面網頁版:由訂閱日起計最多10年. 《明報電子報》APP:最近30天.

  6. 2021年9月25日 · 羅冠聰在 facebook 表示,這是近一年首次出訪華盛頓,除繼續在不同場合為港人發聲、令更多政圈中人更關注香港現況外,與國會議員保持連結,鞏固香港民主運動作為跨黨派議題,也是HKDC必須要承擔的任務。 他認為,是次與他們會面的美國議員陣容亦突顯了國會對香港議題依然有一定程度的支持,包括民主黨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民主黨參議員默克利(Jeff Merkley)、眾議員麥高文(James McGovern)和共和黨參議員布萊克本(Marshall Blackburn)等。 他稱,在美國現今政治生態中,維持兩黨共識愈加困難,但HKDC仍會盡力為手足爭取便利他們的入境和難民安排,例如是《香港避風港法案》。

  7. 2024年4月26日 · 研訊早前有醫生認同,事主因為未獲處方乙肝抗病毒藥引致肝炎發作,其後肝衰竭。 涉案兩名醫生一方今傳召曾任明愛醫院病理顧問醫生、病理組織專家崔文山出庭作供,對於另一醫生撰寫報告指事主肝炎病發,崔認為報告沒解釋為何事主出現漿細胞,並提出疑點。 崔稱通常停藥一個月後才病發,但事主當時仍然服用類固醇,指出病發時間不脗合。 他另質疑事主是免疫耐受者,而且研究結果並無先例。 死因裁判官問及,病人服食高劑量類固醇和沒服抗病毒藥,是否可能導致肝衰竭? 崔文山表示「醫學上無100% never say no(永遠否定),我都唔夠膽100% exclude(排除)呢個possibility(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