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超級聯賽終場
    5月 19日@水晶宮
    L
    0 - 5
  2. 2019年1月14日 · 14 January, 2019 Monday. 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鄰舍層面社區發展部) 光板田村社區防災能力建設計劃. 根據政府現行政策,寮屋屬可獲暫准存在的「違例構築物」,因此投放在改善居住環境、安全及衞生情況的資源相對有限。 惡劣環境容易引致傳染病爆發的風險;而防災設施不足,令居民在危急情況下未能適當自救。 教研中心與「 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 」合作,邀請光板田村寮屋居民共同設計和執行防災活動。 其中,村民在計劃的支持下,選舉及組織村內的防火及衞生大使團隊,由他們帶領及推動其他村民,制定及落實光板田村防災預警方案。

  3. 針對精神健康方面,有七人分別出現焦慮、抑鬱和壓力等情緒症狀;九人表示搬進劏房單位後出現精神壓力困擾,其中二人更確診患有情緒病。 調查報告建議針對環境風險,政府可考慮資助火警高危住戶、老年人或低收入戶配置相關防災用品(如煙霧及氣體洩漏偵察器、防火氈、乾粉滅火器等);並結合社區組織的力量,進行大規模的衛生及消防教育工作,同時推動「消防大使」等教育計劃,強化住戶的災害應對能力。 至於精神健康方面,政府和社區團體可透過多元化的公眾宣傳和教育工作,開展「地區精神健康大使」計劃,向不適切居所居民推廣精神健康及相關服務資源,讓他們能及早察覺識別自身問題;同時建立社區支援網絡,促進居民的助人自助。

  4. 教研中心與「香港聖公會麥理浩夫人中心」深明安全居住環境的重要性,通過一系列公眾教育活動,鼓勵及教育葵青區劏房居民,期望他們能在危急情況下保障自己和家人的安全。 除了家訪和流動教育展覽外,我們進行了「居安思危:不適切居所住戶的環境安全及精神健康」社區調查,並通過傳媒發布會公布調查結果,,藉此提升政府及公眾對議題的關注,鼓勵社會各界共同努力,減低劏房住戶的災害風險。

  5. 教研中心期望大眾透過收看「 殘疾人士抗疫指南 」可以更加了解殘疾人士的需要,發揮鄰舍互助的精神,讓每位社區人士都能夠安然地渡過疫情。 「視障人士篇」: 教研中心 x 心光盲人院暨學校:「殘疾人士抗疫指南—視障人士篇」 COVID-19 • Get the latest information from the CDC about COVID-19. 「聾人及弱聽人士篇」: 教研中心 x 語橋社資:「殘疾人士抗疫指南—聾人及弱聽人士篇」 COVID-19 • Get the latest information from the CDC about COVID-19. 「肢體傷殘人士篇」: 教研中心 x 路向四肢傷殘人士協會:「殘疾人士抗疫指南—傷殘人士篇」

  6. The team of researchers used Hong Kong as a case study to demonstrate how to analyse a megacity’s disaster resilience and to show how the findings could be interpreted into practice. What did the research involve?

  7. 歡迎瀏覽「識者生存」網站!您將親歷險境,深入淺出地認識香港常發的風災、火災或大型交通事故,以及外遊時有機會遇到的地震或海嘯等,輕輕鬆鬆增強自身的抗災能力!

  8. 2019年8月29日 · A qualitative research on the “Mental Health of Sub-divided Flat Residents” has also been conducted by HKJCDPRI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understand disaster risks faced by residents living in sub-divided flats in Kwai Tsing district, especially fire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outbrea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