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正選
    後備
    入球
    黃牌
    紅牌
    上陣
    賽季 202322
    14
    1
    6
    0
    36
    超級聯賽終場
    5月 19日@般尼
    W
    2 - 1
  2. 2021年4月28日 · 財務自由是不少人嚮往的生活,年輕一代應把握時間部署投資,為日後生活打好基礎。. Ryan 港大畢業後,以7年時間透過創業、高儲蓄及穩健股票投資,成功在30歲前做到財務自由,甚至創造逾千萬資產。. Ryan大學時主修經濟,讀大學期間深受家人影響,明白投資 ...

  3. 2017年9月28日 · 耀中是香港最早開辦IB(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Diploma Programme)的學校之一,耀中國際學校(中學)華籍校長林同飛認為,每個學生都有讀IB的天性。 耀中的IB文憑課程旨在培育學生敏銳的環球視野,重視獨立、多元思考,以及創意思維。 (受訪者提供圖片) 傳統學生轉讀IB 適應期有長短. IB整個課程為期兩年,成績是升讀大學的關鍵,國際學校學生讀IB有着數,傳統學校的學生轉讀IB會輸蝕? 林校長表示,學生接受IB課程系統前,已經非常有個性、有獨立思維,當然很快已能適應, 如果學生一直在傳統模式下接受規範式教育,是否一定不能夠適應? 其實不然。

  4. 2024年3月20日 · 優才楊有娣書院於1996年創立小學部並於2005年創辦中學部是近年本港熱門的直資一條龍學校。 譚國偉校長指出,優才創校以來就以小班教學,至今都是24至26人一班,令老師可以更緊貼跟進每個學生的發展。 最新影片: 童學園. 跨性別老師|港大畢業曾寄30封求職信被拒 首位港產跨性別老師:用真誠感染學生. 優才初中少功課不補課. 譚校長指出,現時很多學校只注重學術成績,成績好就等於「資優」,然而優才看重的是學生多元智能,除了數理、語文資優外,亦包括藝術、音樂、體育或領袖才能等。 優才在初中階段主張少功課、不補課原則,譚校長表示,中一二的功課都能在一小時內完成,中三亦目標在1.5小時完成。 學習不是以量取勝,我見疫情後很多小朋友假期都要補習,但這樣就能培養科學家嗎?

  5. 2022年6月24日 · 陳校長分享5層資優教育架構,第一層是每名學生入讀優才時都會接受多元智能測試,由李業富教授、香港大學心理學系專家及資優專家制定,涵蓋8大多元智能。 校方及家長根據學生報告,深入了解小朋友的強弱項,以便選擇適合的才華班、資優班等。 第二層是每名學生都按其多元智能參加才華班,校方現時設有多達97項才華班,涵蓋語言、數理、自然科學、音樂、身體動覺、人際等不同範疇,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多元智能及興趣選擇。 才華班納入課程,每項才華班約佔每周3堂共1小時45分鐘,分兩天進行。 陳校長強調︰. 才華班並非家長為小朋友選擇,也不是家長希望小朋友擁有的才華,我們期望小朋友與家長一起選擇自己喜歡的才華班。 才華班由校外聘任專業機構教練及導師,甚至職業運動員任教。

  6. 2019年10月24日 · 李克勤與太太盧淑儀育有兩個寶貝兒子,大仔李立仁(Ryan)10月22日剛剛慶祝12歲生日,細仔李力司(Rex)現時9歲半。二人對兒子疼愛有加,安排他們入讀星二代雲集、屢出IB狀元的香港加拿大國際學校。

  7. 2021年3月29日 · 53歲李克勤與47歲港姐冠軍太太盧淑儀於2006年結婚後,育有一對寶貝仔已踏入青春期,日前細仔李力司(Rex)度過11歲生日,盧淑儀為Rex親自炮製辣酒煮花螺,並罕有曬出兩兄弟的近照,可見13歲半的大仔李立仁(Ryan)和Rex都生得青靚白淨。 盧淑儀在IG用英文發文表示,Rex原來好鍾意食辣花螺,身為媽咪就滿足兒子願望,親自炮製辣酒煑花螺賀兒子生日,並留hashtag祝福兒子身體健康、永遠快樂及幸運,兩兄弟相親相愛。 點擊圖片放大. +8. 雖然兩兄弟在相片中仍被遮眼,但見到兩人都青靚白淨、醒目仔的樣子。 不少網民都讚揚盧淑儀是好媽咪,兩個仔都好靚仔;廿四孝老公克勤更留言大讚辣酒煑花螺so yummy(好好味)! 點擊圖片放大. +3. 兒子文武雙全 精通足球象棋.

  8. 2017年8月11日 · 1. 做好任務管理. 當考試在即,好多學生都會為自己的時間表編排妥當,如9-12am 溫習物理,12-1 pm午飯時間,1-4pm 經濟,如此類推。 但係,等等! 哩個睇黎非常Well Planned的時間表,通常最後都會變成9-12 賴床加Facebook,12-1午飯時間不變,之後小睡片刻到自然醒,而真正溫書的時間,好大可能是在媽咪叫食晚飯或臨訓嘅時候。 而哩個現象十分普遍,十個學生有7,8個都係甘,究竟係人的惰性難以克服定係學生用錯了方法? 幸好,狀元學生給我們的答案是後者。 原來狀元學生多數都採取「任務管理」而非時間管理。 時間管理的迷思,在於學生通常只會專注時間的流逝,多於任務本身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