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William Smallbone2000年2月21日出生于爱尔兰,爱尔兰足球运动员,场上司职前腰,现效力于英超的南安普敦足球俱乐部。.

  2. Will Smallbone2000年2月21日出生于爱尔兰,爱尔兰足球运动员,场上司职前腰,现效力于英超的南安普敦足球俱乐部。.

    • 概览
    • 人物生平
    • 轶事典故
    • 为政举措
    • 历史评价
    • 人际关系

    尼德兰执政和英格兰国王

    展开2个同名词条

    威廉三世(荷兰文:Willem III;英文:William III,1650年11月14日—1702年3月8日),名威廉·亨德里克·范·奥兰治(William Hendrick Van Orange),在苏格兰称作威廉二世(William II)。17世纪荷兰政治家、军事家,奥兰治亲王(终生担任)、尼德兰执政(1672年7月9日—1702年3月8日在任)、英格兰国王(1689年2月13日—1702年3月8日在位)。

    1672年7月就任尼德兰执政,并与神圣罗马帝国结盟击退法国。1689年2月13日与妻子玛丽共同成为英格兰国王,10月接受《权利法案》,同年与神圣罗马帝国签订《维也纳条约》并对法宣战。1697年以《里斯维克条约》与法停战。1701年加入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2年3月8日,威廉三世因摔伤引起的并发症驾崩,享年51岁。其妻妹安妮根据《嗣位法》继承王位。

    早年生活

    1650年11月14日,威廉·亨德里克·范·奥兰治出生在荷兰的海牙。他是荷兰省督奥兰治的威廉二世和长公主玛丽·亨利埃塔·斯图亚特的独子。而玛丽则是英格兰、苏格兰及爱尔兰国王查理一世之长女以及查理二世的妹妹和詹姆斯二世及七世的姐姐。 在威廉出生前八天,他的父亲突然因天花离世;因此,威廉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便成为了奥兰治亲王。紧接着,他的母亲玛丽和祖母索姆-布劳菲尔斯的阿玛利亚在给他这个婴儿起名上起了争执。其母玛丽想给他取名为查尔斯来纪念自己的兄长查理二世,但其祖母却坚持为他取名为威廉(Willem)以作其成为荷兰省督的垫枕。 1651年初国务大会宣布共和国不再设置统一的军队,各省的防务自己负责。有五个省同时宣布取消执政一职,并且大规模排斥支持奥兰治家族的贵族派系,颁布了严苛的排斥法令。议会政府又剥夺奥兰治家族的政治权利,规定其直系家族永远不能担当公职。 尽管威廉二世曾在遗嘱中任命太太玛丽为儿子的监护人;但是威廉直到逝世也没有在该遗嘱文件上签字,因而该遗嘱被认定为无效。1651年8月13日,荷兰及西兰最高法院(最高理事会)做出裁定,威廉三世的母亲、祖母以及勃兰登堡选侯弗里德里希·威廉(“大选侯”)和选侯夫人路易丝·亨丽埃特(小威廉的姑姑)将共享对威廉三世的监护权。于是,议会政府宣布接管威廉的教育、信仰和生活,威廉成为了所谓的受国家监护者(实际上是受国家软禁者)。就这样,荷兰进入了“第一次无执政时期(1650-1672年)”。 威廉的母亲对儿子从未表现出太多的母子之情,并一直刻意同荷兰社会保持间隔,结果常常是数年不在儿子的身边。威廉的教育最初掌握在几位荷兰家庭女教师及包括沃尔勃格·霍沃德(Walburg Howard)在内的几个英国后裔手中。从1656年4月开始,抗议派神学家吉贝尔图斯·沃修斯的追随者(兼加尔文主义的宣传者)。科内利斯·特利格兰德(Cornelis Trigland)每天都会为小亲王讲授宗教改革的教义知识。据说威廉曾发表一篇名为《Discours sur la nourriture de S. H. Monseigneur le Prince d'Orange》的短论,文中详细的描述了理想教育,但这篇短论亦可能是他导师之一的康斯坦丁·惠更斯所作。在预定论课程学习中,威廉深信自己有着神圣眷顾的使命,并注定要在神佑下改变奥兰治家族的历史命运。 1659年,威廉进入莱顿大学,他花了七年的时间,在伦理学教授亨德里克·博尼修(Hendrik Bornius)的门下接受正规教育(尽管他从未作为通过官方途径注册入学的学生)。当威廉居住在代尔夫特的普林森霍夫(Prinsenhof)时,他有了一支初具规模的侍从队伍(包括汉斯·威廉·本廷克在内),以及一位新家庭教师——威廉的伯父——弗雷德里克·拿骚·德·祖伊莱斯坦(已故荷兰省督弗雷德里克·亨德里克的私生子)。教导威廉法语的是塞缪尔·恰普佐(他在威廉的母亲逝世后,被威廉的祖母遣走)。 尽管威廉在政府中的定位尚未明确化,但荷兰省议会还是为了使他具备必要技能,以便在未来服务国家。1660年9月25日,议会将教育威廉的责任安排给大议长约翰·德维特和他的舅舅科内利斯·德格雷夫。然而,荷兰省政府最初的干预却未能持久。1660年11月23日,威廉的母亲正当在伦敦白厅宫拜访其兄长查理二世国王之时染上天花而逝世,那时威廉只有十岁。玛丽在遗嘱里请求查理照顾威廉,而查理则随即要求荷兰省议会终止他们的干涉。荷兰当局向查理让步,于1661年9月30日遵循了他的要求。祖伊莱斯坦开始对威廉做思想教育。他劝导威廉写信给查理,恳请其为威廉在未来就任省督时助其一臂之力。威廉的母亲逝世后,他的教育和监护问题,成了奥兰治派与共和派之间的争论焦点。 1666年,荷兰正式将威廉置于政府的监护之下,或将其作为“国家之子”("Child of State")。而所有亲英分子,包括祖伊莱斯坦在内皆被从威廉的身边赶走。威廉虽然苦苦央求共和国领袖德维特,让他允许祖伊莱斯坦留下,但还是被德维特拒绝。不过,德维特决定亲自负责威廉的教育,他每周都为威廉做一次国务上的指导,还时不时的让威廉参加室内网球比赛。

    涉足政坛

    其母临终前,拜托兄长查理二世照顾11岁的威廉,因此查尔斯向荷兰的议会政府施压,撤除了政府对小威廉的监视管教。此后小威廉的祖母对他实行严酷的教育,也养成他坚定的意志与冷酷的性格,暗中等待机会君临荷兰各省。“坚持不懈”(Je Maintiendrai)的家训,不但是祖先奥兰治的威廉的座右铭,更是他奉行一生的信念。 1667年,威廉三世的十八岁生日临近,橙带党再次试图通过保证他作为省督和海洋统帅的地位而将亲王推上权力的舞台,以至于荷兰州党领袖德维特为防止奥兰治家族势力复兴,乃允许哈勒姆的年金领取者加斯帕·菲格劝诱荷兰省议会颁布《永久谕令》。该谕令宣布,尼德兰联省的陆军统帅或海军统帅不得担任任何一省的省督。即便如此,威廉的支持者仍寻求各种方法提高他的声望。1668年,威廉躲过其家庭教师的眼线,秘密地搭船前往西兰省的米德尔堡。9月19日,他被西兰省议会授予省议长(First Noble)一职。翌月,他在祖母阿玛利亚的同意下,宣布自己已十八岁成年,并开始管理自己的家族。 1670年3月,反橙带党主义的中心荷兰省宣布永久废除执政这一职务,另外四省也起而效仿,建立了所谓的“和谐局”("Harmony")。而德维特更是要求荷兰省议会的“摄政者”宣誓坚守《永久谕令》;除一人拒绝外,其余人均宣誓执行。威廉虽然受到了一连串的打击,但是这些情形实际上却是折中之论——威廉的官职依然升到了陆军最高统帅。而德维特也容许将威廉纳为参政院国务委员会的一员,然后让其在国会管理国防预算。尽管德维特坚决将威廉的身份地位限制在顾问上,但在1670年5月31日,威廉还是获全票荐举进入了委员会。 1670年11月,威廉在德维特的许可下前往英格兰,敦促其舅父查尔斯至少得偿还斯图亚特欠给奥兰治家族的二百七十九万七千八百五十九盾债务的一部分。可查尔斯没有能力支付欠债,使威廉不得不同意将债务总额减少至一百八十万盾。威廉在和查尔斯会面之后,查尔斯发现他的外甥不但是个虔诚笃实的加尔文宗教徒,更是个奉行爱国主义的荷兰人。查理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对威廉隐瞒与法王路易十四签订的《多佛秘密条约》,打算出兵消灭荷兰共和国,然后把共和国残存的国土封给威廉,扶植威廉当残存国家的“主权领主”。而威廉发现,查尔斯和詹姆斯两位舅父除政治观点和他不同之外,生活方式也同他截然不同,他们在生活中更关心的是跳舞、赌博及调戏情妇。 1671年,英格兰-法兰西联军对安全局势有所恶化的共和国的进攻迫在眉睫。尽管威廉既年轻又无经验,但海尔德兰省国会鉴于这一威胁,仍想要任命他为荷兰陆海军统帅。12月15日,乌德勒支省议会把此作其官方政策。1672年1月19日,荷兰省议会制定了一个反提案:威廉只能在战时任职。亲王于2月25日拒绝达成妥协:按照荷兰国会在一个夏天的约定,他将在二十二岁生日时正式任职。而威廉在1月给查尔斯写了封密信,询问其舅是否趁机对国会施加压力以任命他为荷兰总督。作为回报,威廉将允许共和国同英格兰结盟,并尽最大努力保证查尔斯的利益。查尔斯没有就这个提案采取任何行动,并与其法国盟友继续着作战计划。

    当选执政

    1672年,英法联合进攻荷兰。英王查理二世在海上进攻,法王路易十四则派遣12万大军压境而来,原本号称“最强防线”的荷兰堡垒,面对法国天才工程师——沃邦将军所研发的新式攻城技术时,居然一触即溃、全面崩盘;荷兰的二万陆军也被迅速消灭,法军因此攻占荷兰大部分的国土(七个省有五个已基本沦陷)。祸难当头,造成荷兰共和国的大震荡与政变,史称“灾难年”。 结果,荷兰人的爱国能量爆发,在推翻议会政府(约翰·德维特后来被暴民围殴身亡,威廉虽未参与但却暗中欣喜) 之后,先以决溃堤防、倒灌海水来阻止法军占领阿姆斯特丹,接着荷兰人民想起奥兰治家族前辈的英勇,于是,年轻的威廉三世被任命为陆海军统帅与荷兰省兼西兰省执政。当时路易十四与查理二世派去劝降威廉的外交代表,是查理二世的宠臣白金汉公爵。他把多佛条约的内容告诉威廉,说只要威廉开城投降,就会让威廉当上荷兰省的主权君主,享有一切生杀大权(而非“执政”那样的高级公务员),并且保证英国将会尽力斡旋,给予荷兰一个体面的投降条约。但是威廉立刻拒绝了投降的建议。白金汉公爵无奈地劝道:“亲王殿下,难道你没有看出你的国家已经失败了吗?”威廉三世坚定的答复:“我的国家是很危险,但是我不会眼睁睁的看着他失败,因为我会战死在联合省的最后一条壕沟里!”,这句话因此成为他的传世名言。 威廉成为领军作战的执政后,战绩十分出色。这场战争虽然十分艰苦,但是当荷兰人奋斗到1673年底时,法国军队已全被赶出国土,这使得威廉三世之威信,达到顶点。他得到了“护国英雄”的称号,其能力获得各省公认,在欢呼声中就任尼德兰联省执政。威廉三世既挽救了奥兰治家族,也挽救了荷兰共和国,维持了荷兰海上殖民帝国的稳定。 深具外交天分的威廉三世,在1673年与西班牙、奥地利、普鲁士等结盟,迫使法国分兵作战,无力攻荷,然后再率领新招集的近八万陆军,继续与法国艰苦作战;之前英国进攻荷兰,荷兰海上英雄米希尔·德·鲁伊特于四次海战均获得胜利,查理被迫停战。威廉三世接着派人到英国向议员重金游说并制造反法舆论,激化英国市民对天主教法国的恐惧与仇恨,使得英国国会逐渐反对与法国结盟,不愿继续拨款给查理二世,迫使查理中止英法联盟并与荷兰共和国议和,英国重获荷兰部分的殖民地(纽约),但必须给予荷兰20万英镑的补偿,两国于1674年正式结束第三次英荷战争。 威廉与法国的苦战则是败多胜少。首先,路易十四采纳财政大臣与经济天才柯尔贝的计策,大幅提高对荷兰商品的关税,进行关税战,让荷兰商人损失惨重;其次,海上英雄鲁伊特于1676年的地中海战役负伤而死,荷兰与盟国西班牙被法国抢去地中海的制海权;最后,荷兰、西班牙与德意志盟国虽组成多于法军的联军,也难挡两位法国元老级的军事天才蒂雷纳与大孔代,两人屡次以少胜多。德意志的洛林被占领,西班牙领有的弗朗什孔泰与部分佛兰德也被夺去。若非有天才将领——奥地利主帅拉依蒙多·蒙特库科利与蒂雷纳和大孔代相抗衡,让后两者一死一退休,那么反法同盟会丢失更多领土。 法荷战争一直持续到1678年才终于结束,两方签订《奈梅亨条约》,承认法国的胜利和对弗朗什孔泰的占领,条件是法国有效降低对荷兰的关税。虽然威廉三世不愿背弃盟友来换取和平,但路易十四以高明的外交技巧与荷兰省商人和联省国务会的要员成功交涉,满足于关税降低的荷兰省就先在条约上签字,迫使威廉接着同意其他各省以共和国全体的名义签约缔和。

    头衔

    威廉从出生就成为了奥兰治亲王。1674年,威廉的完整称号为“威廉三世,托上帝鸿福、奥兰治亲王、拿骚伯爵等;荷兰省、西兰省、乌德勒支省执政等;尼德兰联合省船队司令及海洋统帅上将。”到后来的1689年,威廉入主英国,威廉的称号为“英格兰、苏格兰、法兰西和爱尔兰国王,信仰的捍卫者等。

    夫妻龃龉

    1675年威廉三世利用舅父查理二世在国会与政治上的弱点,以鼓动舆论和外交手段,迫使查理二世答应把侄女玛丽公主(詹姆斯二世的新教长女)嫁给他,并承诺与荷兰结盟共抗法国;不过,查理二世的政府虽然公开宣布与荷结盟并酝酿攻法,但狡猾的查理在实际上却一直保持中立,换取路易十四不定期的津贴。 1677年,玛丽与威廉完婚,让威廉成为英国王位的后补继承人。身材高挑、姿色出众的玛丽,是个温柔婉约的亲王妃,在荷兰广受人民爱戴。她把意志与爱情毫无保留地献给表哥兼丈夫威廉,威廉却对她稍显冷淡,经常忙于战事或沉迷于狩猎中,两人到后来才成为互相恩爱的伴侣。玛丽婚后很快就怀孕,但似乎因病流产导致健康受损。她从此失去健全的生产能力,每次怀孕都以产后夭折作结,两人最终没有获得任何子嗣。

    同性恋传闻

    威廉三世除了妻子玛丽以外,还拥有一位公开的情妇伊丽莎白·维乐丝,以及一少一壮的男性宠臣(谣传是男同性恋的情人)。现在大多数的历史学者,认为他的同性恋传闻,是英国的詹姆斯党为了恶意中伤他,于1690年代所制造的谣言。他们认为,主要是威廉三世对女性(包含妻子玛丽)过于冷酷而粗鲁的态度,让人误以为他对女性毫无兴趣(但事实上他至少有一个情妇),并反向推论他喜欢男性(特别是年少俊秀的宠臣凯佩,最引起时人关注);但少数学者仍相信谣言有其真实性,推测他可能是个双性恋者。

    政治

    威廉和玛丽即位以后接受了议会拟订的《权利法案》。该法案一定限制了君主的权力,重申了议会控制税收和立法的主张。1689年的《宽容法案》赋予了除罗马天主教徒以外的所有教派教徒的礼拜自由,从而支持了新教持不同政见者与詹姆斯二世对立。而随着议会的延长和《三年法案》的保证,政党有了迅速发展,确保了频繁的大选。

    军事

    威廉三世同时从荷兰带来新的陆战技术,改革了略显落后的英国陆军,并带来经验丰富的欧陆军官,让缺乏陆战经验的英国军官,在大同盟战争中学到先进的战争技术。于是,英军不但有了统一的制服与编队训练,刺刀也开始被广泛地装置在火枪上,省去了长矛兵的需要。原是法国元帅的新任军械局长(相当于战争部长)——绍姆贝格(因信仰喀尔文派,在1685年被法国迫害而投靠普鲁士与荷兰),与其他欧陆将官一起训练英国军官,让吸收先进技术的英国陆军,能够在之后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2-1713)中大败法军;而威廉对英国海军的建设以及贸易特许公司的革新更是意义重大。

    经济

    1694年威廉为了处理飙升的战费并有效地在英国发行公债,荷兰成熟的商业技术引进英国,在辉格党之财政大臣蒙塔古的策划下,以120万英镑的资本成立了英格兰银行;并接受约翰·洛克的建议,任命艾萨克·牛顿为皇家铸币厂厂长,统一回收英国旧币、铸造新币,使得货币与金融政策顺利推行,因此让伦敦出现正式的证券交易所。这些措施,使英国的商业革命得到飞跃性的进步,被称为“财政革命”。从此英格兰银行不但可发行纸币,还吸引荷兰资本源源不绝的贷款投资,让英国的经济社会有效地配合对外战争,得到良性的互动支援 。不但使英国因此打赢“第二次英法百年战争”(1689-1815年),更让英国在战后成为世界第一强的“日不落帝国”。

    正面评价

    1、威廉三世是值得与路易十四相匹敌的“伟大”国王,是一个与路易十四完全相反的“大帝”。(伏尔泰评 ) 2、威廉三世是17世纪欧洲最伟大的政治家。(屈勒味林评 ) 3、威廉三世是“英格兰人的执政、荷兰人的国王”(当时国王是受人民爱戴的象征)。(伏尔泰评 ) 4、在个人卓识、耐力与谨慎的治国才具上,很可能无人能超越威廉。(温斯顿·丘吉尔评 )

    反面评价

    1、威廉是个彻底的荷兰爱国主义者,自负地抬高荷兰人,贬低荷兰人以外的所有民族。(费尔南·布劳岱尔评 ) 2、威廉位居其上,他就是外来的“征服者”。(温斯顿·丘吉尔评 )

    威廉三世是荷兰人,1677年11月与玛丽二世结婚。两人终身无嗣。以下为其他家庭成员:

    父亲:威廉二世(1626年5月27日–1650年11月6日)

    母亲:玛丽·亨利埃塔·斯图亚特(1631年11月4日—1660年12月24日)

    妻子:玛丽二世(1662年4月30日—1694年12月28日)

    岳父:詹姆斯二世(1633年10月14日—1701年9月16日)

    妻妹:安妮(1665年2月6日—1714年8月1日)

  3. 威廉·史密斯(William Smith,1769-1839),英国地质学家。 史密斯是世界上第一个根据沉积岩层中的生物化石来确定地层顺序的人。 他的学术成就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对地层学的发展有重要贡献。

  4. 个人事迹. 播报. 编辑. 戈塞 (William Sealy Gosset)出生于英国肯特郡坎特伯雷市,求学于 曼彻斯特学院 和牛津大学,主要学习化学和数学。 1899年,戈塞进入都柏林的A.吉尼斯父子酿酒厂,在那里可得到一大堆有关酿造方法、原料(大麦等)特性和成品质量之间的关系的统计数据。 提高大麦质量的重要性最终促使他研究农田试验计划,并于1904年写成第一篇报告《误差法则应用》。 戈塞是英国现代统计方法发展的先驱,由他导出的统计学 T检验 广泛运用于小 样本平均数 之间的差别测试。 他曾在伦敦大学K.皮尔逊生物统计学验室从事研究(1906-1907),对统计理论的最显著贡献是《平均数的机误》(1908)。 这篇论文阐明,如果是小样本,那么平均数比例对其标准误差的分布不遵循正态曲线。

  5. 威廉·肖克利(William Shockley,1910年2月13日-1989年8月12日),美国物理学家和发明家,1955年在 硅谷 创办 肖克利半导体实验室 ,担任主任。 因在贝尔实验室期间与同事共同开发被媒体和科学界称为“20世纪最重要的发明”—— 晶体管 ,获得1956年 诺贝尔物理奖 。 晶体管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体积更大、效率更低的真空管,开创了微型电子时代,他还获得了90多项发明专利。 [1-2] 中文名. 威廉·肖克利. 外文名. William Shockley. 国 籍. 美国. 民 族. 英格兰人. 出生地. 英国 伦敦. 出生日期. 1910年2月13日. 逝世日期. 1989年8月12日 [1] 毕业院校. 麻省理工学院 、 加州理工学院. 职 业.

  6. 《庆余年》是由腾讯影业、新丽电视、天津深蓝影视与上海阅文影视等出品,由王倦与猫腻担任编剧,由孙皓执导,由张若昀与李沁领衔主演,由陈道明、吴刚、李小冉、辛芷蕾、李纯与宋轶联合主演的古装剧。身世神秘的少年——范闲,自小跟随奶奶生活在海边小城澹州,随着一位老师的突然造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