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吳文俊 (1919年5月12日—2017年5月7日),男, 漢族 , 浙江 嘉興 人,出生於 上海 , 中國 著名 數學家 。 吳文俊的研究工作涉及到 數學 的諸多領域,其主要成就表現在 拓撲學 和 數學機械化 兩個領域,他為拓撲學做了奠基性的工作。 他的示性類和示嵌類研究被國際數學界稱為「 吳公式 」、「 吳示性類 」、「 吳示嵌類 」、 吳消元法 至今仍被國際同行廣泛引用。 生平 [ 編輯] 1940年畢業於 交通大學 ,隨後在一所中學任教。 1945年在浙江之江大學任教。 1946年, 陳省身 將他招入 中央研究院數學所 ,指導他進行拓撲學研究。 1947年赴法求學,1949年獲得 法國 斯特拉斯堡大學 博士學位。 1951年返回中國大陸,被聘為 北京大學 數學系教授。

  2. 吴文俊 (1919年5月12日—2017年5月7日),男, 汉族 , 浙江 嘉兴 人,出生于 上海 , 中國 著名 数学家 。 吴文俊的研究工作涉及到 数学 的诸多领域,其主要成就表现在 拓扑学 和 数学机械化 两个领域,他为拓扑学做了奠基性的工作。 他的示性类和示嵌类研究被国际数学界称为“ 吴公式 ”、“ 吴示性类 ”、“ 吴示嵌类 ”、 吴消元法 至今仍被国际同行广泛引用。 生平. 1940年毕业于 交通大学 ,随后在一所中学任教。 1945年在浙江之江大学任教。 1946年, 陈省身 将他招入 中央研究院数学所 ,指导他进行拓扑学研究。 1947年赴法求学,1949年获得 法国 斯特拉斯堡大学 博士学位。 1951年返回中国大陆,被聘为 北京大学 数学系教授。

  3. 2021年12月25日 · 1956年年僅37歲的吳文俊因其在拓撲學上的傑出成就與華羅庚錢學森一起獲得當時的最高科技獎」——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第二年他便當選為科學院學部委員吳文俊的研究成果令國際數學界矚目成為影響深遠的經典性成果據統計他的研究成果先後被5位國際數學最高獎——菲爾茲獎得主引用許多著名數學家從中受到啟發或直接以他的成果為起始點開始更深更廣課題的研究攻關。 數學大師陳省身曾這樣稱讚他的這位得意弟子:「對纖維叢示性類的研究做出了劃時代的貢獻。 在很多人看來,吳文俊可以靠這個「吃」一輩子了。 但功成名就的他並沒有就此停滯不前,而是不斷向數學的未知領域進發…… 到了上世紀70年代後期,年紀已近花甲的吳文俊放棄已成就卓著的拓撲學研究,開始攀越學術生涯的第二座高峰———數學機械化。

  4. 分享. 吳文俊. (著名數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吳文俊1919年5月12日2017年5月7日),出生於 上海 ,籍貫浙江省 嘉興市 。. [27] 數學家, 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系統科學研究所名譽所長。. 畢業於 交通大學 數學系,1949 ...

  5. 2017年2月6日 · 吳文俊人工智能科學技術獎由中國人工智能學會頒發經國家科學技術部核准成立至今已舉辦六屆。 成就獎是本獎項的最高榮譽。 王教授自1980年代末開始研究神經網絡的理論及應用,現為國際電機暨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院士,並且是期刊《 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的主編。 理想的人工神經動力系統,應與生物的神經系統無異。 設計得宜的人工神經動力系統應是優秀的計算模型,能夠按照目標解決優化的問題。 「研究要取得成功,關鍵在於堅持,」王教授說。 有關領域的研究發展過去經歷了不少高低起伏。 人工智能最早於1940年代由科學家開始研發,至60年代風靡一時,但熱潮在70年代逐漸消退;到了90年代再度成為焦點,至2000年代發展停滯不前,到最近又再引起全球的興趣。

  6. 其他人也問了

  7. 2017年5月7日 · 星島日報報道中國著名數學家吳文俊今晨在北京病逝享年98歲中國科學院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發布訃告指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著名數學家吳文俊因病醫治無效於今晨7時21分在北京去世享年98歲

  8. 吳文俊 (Wentsun Wu) (1919年出生) 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意大利開發中世界科學院院士。現任中國科學院系統科學研究所名譽所長和研究員。吳教授1940年在上海交通大學畢業, 1949年法國國家科學院研究中心獲法國國家博士。 得獎人自傳. 得獎者特寫.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