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十誡』是大綱、『律例、典章』是細則,一經一緯交織架構出完備的『摩西律法』來,其涵蓋了上帝對以色列民族在『宗教儀典、社會秩序、道德倫常、經濟制度』各層面的絕對權威要求。 『誡命』的頒布,通常會以『 (契)約』的方式進行,故內中載明立約者『當盡的義務、守約時可享的權利福祉 (恩寵)、違約時需受的懲戒咒詛 (刑罰)』,請參考【申廿七9~10、廿八全章】。 大家可以看到,完整的『約書』中,詳載了順服聽話者將從上帝處獲得『恩寵----應許中的福氣』為賞賜,諸如『健康、長壽、官祿、平安、亨通、興盛、富庶、智慧、能力、戰勝----』等,以及悖逆違約者將從上帝處遭致『咒詛----應許中的災殃』為報應,諸如『疾病、疫癘、天災、戰禍、貧乏、衰亡、荒廢、饑饉、----』等。

  2. 教誡:令「所化機」心中未生起的功德,能夠生起的言教。 同一本經論乃至同一句話,對於不同的學者(員), 有可能同時既是教授又是教誡。 文章定位:

  3. 2021年3月7日 · ① 必須精勤聞法的理由 ② 破斥承許不需聞思的邪見. ③ 將聞思轉為實修助緣的竅訣. “彼”是指導致愚癡的種種因緣。 戍一、必須精勤聞法的理由分四: ① 聞思修三慧依賴聽聞之故. ② 能斷二障的智慧依賴聽聞之故. ③ 教須以忍耐心尋求多聞 ④ 攝義. 亥一、聞思修三慧依賴聽聞之故. 故又云:“恭敬承事可親師,為引慧故求多聞。 ”謂應親近智者,隨自力能而求多聞。 《攝波羅蜜多論》所以又說:恭敬承事可以親近的師長,這是為了引發智慧而勤求多聞。 這就是說,應當親近善知識,隨分隨力尋求多聞。 若不爾者,聞所成慧、思所成慧皆不得生,是則不知修何法故。 若有多聞,由思所聞法義,能生思慧,從此能生廣大修慧。 這是從正反兩方面說明,必須隨力尋求多聞的原因。 反面:

  4. 《念住經》說:「惡友是貪瞋癡一切惡法的根本,它就像毒樹一樣。 涅槃經云:「如諸菩薩怖畏惡友,非醉象等,此唯壞身,前者俱壞善及淨心。 《涅槃經》說:「修行佛道的菩薩行者,害怕惡友甚於怕醉象。 因為醉象頂多傷害我們的身體,而惡友能摧毀我們的善業和清淨心。 合註. 醉象摧毀此生的軀體(肉身),惡友會一倂摧毀來生安樂之因—善業及等起的清淨心(法身)。 又說彼二,一唯壞肉身,一兼壞法身。 一者不能擲諸惡趣,一定能擲。 《涅槃經》又比較了醉象和惡友的差別,醉象只能毀壞我們的肉身,惡友卻兼害我們的法身慧命;醉象不能把我們丟入惡道,惡友卻一定能。 諦者品亦云:「若為惡友蛇執心,棄善知識療毒藥,此等雖聞正法寶,嗚呼放逸墮險處。

  5.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惟當於一所緣令心堅住,不可改換眾多異類所緣。 在我們能緣的心上面依境現起的形像。 廣論消文47 悔罪支. 廣論消文120-3 業果總結 日常老和尚開示. 人氣 (4,675) | 回應 (0)| 推薦 ( 0 )| 收藏 ( 0 )|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 (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廣論消文 |. 此分類下一篇: 消文30 能依學者之相.

  6. 不應該去看說法師的五個缺點:1戒律不嚴謹;2出身低賤(種性卑下);3長得難看不莊嚴;4用詞不文雅;5所講出來的音調、語氣粗糙不動聽。 【便作是念:「不從此聞」,而棄捨之。 於是就生起:「再也不去聽聞這位法師說法」,應當捨棄這種想法。 【如《本生論》中亦云:「處極低劣座,發起調伏德,以具笑目視,如飲甘露雨,起敬專至誠,善淨無垢意,如病聽醫言,起承事聞法。 如同《本生論》裡面也提到:為表示對說法師的恭敬,聽聞者的座席必須低於說法師。 發起調伏身心的德行,用帶著笑容的眼神注視說法師,如同飲佛法詞句的甘露一樣。 生起恭敬、專一、至誠心,內心極清淨沒有垢染的意念。 就好像病患聽從醫生的話一樣,去奉侍說法師並聽聞正法。

  7. 2015年2月4日 · 是不能,煙可是「毒王」,它的尼古丁兼具了「鎮定與興奮」之效,鬱時抽一口能奮起來、躁時又能定下來,加上煙裡有幾千種有毒物質會致癌。 全都是宣傳,要稅收的是「香」煙,要「禁煙」的成了「臭」煙。